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船山 > 船山论文 >

魏启用:王船山对人欲的辩证观及其启示

时间:2011-08-22 07:02来源:本网《走近船山》专辑 作者:魏启用 点击:

 

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如生理的欲望、心理的欲望、爱的欲望、被尊重的欲望、成功的欲望等。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对人的欲望所持的观点是:不禁欲,要节欲。他在《读通鉴论》卷三十《五代下.十一》中指出:“耳目口体之各有所适而求得之者,所谓欲也;君子节之,众人任之。”从船山给欲望定义于耳目口体等各类需要来看,王夫之认为欲望乃是人的自然需求。他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去人欲”之说,认为离开了人欲,无所谓天理,真正的圣贤之学乃是“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在天理与人欲的关系上,船山主张理欲合一,两者并非相对而立,不是彼消我長,而是互依互存,离开人欲就无天理可言,天理乃是存在于人欲之中,有人欲即有天理。这一观点从《读四书大全说卷六》可看出:“天理充周,原不与人欲相为对垒。”王夫之认为人情、人欲,无论在君子或小人之身均存有。他在《读四书大全说卷八》中说,男女“树下一宿不与色相取,绝天地之大德,圣人之大宝”。在王夫之看来,天理生自人欲,人欲就有天理蘊含其中,若是不合于人欲、人情,便是大违天理,人情、人欲与天理乃是不可以决裂的。正如他在《周易外传卷一》中言:“理自性生,欲以形开,其或冀夫欲尽而理乃孤行,亦似矣。”
王船山赞成正当的人欲,体现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人们对正当的欲望追求,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当一个人产生了某种欲望,这种欲望就会影响他的思想,指导和支配他的一切行动。欲望是一种产生动力的神奇心理,能激发人的潜能,产生奇迹。一个人若没有欲望,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大体上都由人的需求而来。就需求而言,人需要吃饭,便思谋着弄到食物;人需要愉悦身心,便希求五彩的美色和美妙的音乐;人需要消除劳顿,便总是想着如何使自己安逸舒适。这些欲望,都出自人的天性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这些基于人的天性需求的各种欲望,推动人类用自己的创造打扮这个世界,使世界一天天变得美好。既然人的欲望是出自人的天性,就不能不有。
王夫之在肯定人欲的正面价值之后,指出对于可能产生的负面因素也必须予以注意,“任之而不知节,足以累德而损于物” (《读通鉴论》卷三十)。王夫之认为人欲在表现与需求上,必須有其限制,不能无度,不能放纵,放纵欲望产生累德损物。欲望是魔鬼,是腐败的原始内动力。越是乱世衰世,监督的缺乏,权力的缺位,伦常的缺失等等造就许多可以大胆放纵欲望的真空。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五《哀帝.一》中曰:“人之能为大不韪者,非其能无所惧也,唯其能无所耻。故血气之勇不可任,而犹可器使,唯无所耻者,国家用之而必亡。”因为放纵欲望,所以人就没有廉耻之心;没有廉耻之心,所以就更加放纵欲望;越是放纵欲望,就越会没有畏惧,任意违法乱纪;如此恶性循环至于国家灭亡。王夫之在这里把能否节制欲望提到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王船山的节欲观对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当今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根本原因是心理的贪欲所致。有的为满足官欲,在领导面前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见风使舵,投其所好,极尽巴结讨好之能事;有的为满足钱欲,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肆意受贿,侵吞公款。他们贪权、贪财、贪色,沉迷于灯红酒绿,追求奢侈享受,个人私欲极度膨胀。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节制欲望,珍惜人生。
要制官欲。一个人一生的道路是宽广的,为官为民、官大官小,都可以大有作为,都可以活得有滋有味。那些默默奉献、与世无争的普通公民同样感到生活的充实、快乐。从某种意义上说,官与民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民进一步可以做官,官退一步可以是民,从民到官,再从官到民,原来是民,现在是官,将来还是民,做官都在这个定数中。人的幸福指数并非以官职大小为依据,而是以个人的意念为依据。说到底,幸福是由人的精神决定的,如果把为他人谋福祉作为幸福,那么,无论为官为民,都会感到幸福。当官也不一定就是幸福的殿堂。官场的荣华只是一时的虚景,权势虽显赫,但有时却是烫手山芋。当官有当官的难处。身处权位的人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确认自己的幸福。而如果根据自身的感觉来判断,就很难找到究竟是否幸福的答案。他们能聊以自慰的,只是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吹捧与奉承,这使他们感到骄傲和荣誉。但是这里究竟是发自肺腑还是逢场作戏,他们很难判断,只有在退出官位时,才能深刻体会到。他们也常常为处理问题难于顾及各方面的平衡而伤透脑筋。
因此,对功名利禄不必刻意追求,一切顺其自然,看淡名利,看淡自我。“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可能是一个毫不显眼的过客,要把自己摆到一个正确的位置,要有一种超脱的境界: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
要制钱欲。金钱作为物质财富的象征与标志,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人的生理需求、社会需求等等,可以通过金钱这个媒介得以部分实现。但是,在市场经济社会,钱虽神通广大,但也不是万能的。钱是生活的条件,但不是生活的唯一。金钱再多也是身外之物。
亚历山大的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亚历山大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富盛名的征服者。他一生从未打个败仗,常常为没有征服的对手而扫兴。然而,在一次打了胜仗返回的途中,他却得了重病,于是召集将士们宣布了自己的遗愿:死后,在棺材两侧锯两个孔,将自己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我想要世人明白,尽管我在生拥有整个世界,死了却两手空空。”说完他便闭上了眼睛。
古人云:“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只是“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之失所”。一个人一旦沉迷于金钱的欲望之中,他就甘愿成了金钱的奴隶,彻底迷失人生的方向,直至走向犯罪的深渊。我们一定要做贤者,节制钱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情趣爱好,使自己在拜金的浪潮中,保持一分清新宁静,保持一种愉悦恬然、健康平和的心态,用良性的情绪控制金钱的欲望,感受人生的快乐,不让“孔方兄”迷住双眼,不为不义之财而去违法乱纪,不以金钱的满足为满足,做到金钱面前心不乱、眼不红、嘴不馋、手不伸。
 
 编者按:本文已经入选本网即将出版的《走近船山》专辑,但有改动。此系作者原稿。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