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船山 > 船山论文 >

走近船山:第一讲 王船山“最伟大”没有问题

时间:2010-07-27 17:58来源:本网创作研究部 作者:本网综合 点击:
王船山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他的一生,究竟经历过多少艰难坎坷,又给世人留下了怎样的财富?从今天起,本网开设系列专题:《走近船山》,欢迎广大网友持续关注,欢迎海内外方家不吝赐教。 ——中华船山网创研部

      王船山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他的一生,究竟经历过多少艰难坎坷,又给世人留下了怎样的财富?从今天起,本网开设系列专题:《走近船山》,欢迎广大网友持续关注,欢迎海内外方家不吝赐教。——中华船山网创研部

 
       
王立新博导于电视讲座海报前留影
 
王立新博导在电视专栏讲座中
 
 
       王船山先生,不仅是王闿运所谓“南国儒林第一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人。他既是湖湘文化划时代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既是湖南人的骄傲,也是中国历史的骄傲,甚至是人类历史的骄傲。他是超重量级的、世界级的思想巨人,船山先生不仅思想精湛,就单是他那悲苦无比和坚韧不拔的人生过程,就是一部感天动地的悲怆乐章和激昂慷慨的宏伟史诗!
 
号称“史上最难讲”的一代大儒王船山,2010年4月23日起在湖南名牌电视栏目《湖湘讲堂》以《天地大儒王船山》(16集)为题播出后,引发文史爱好者的热议。该节目的主讲人,深圳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立新教授,因为巧妙地将王船山命运与南明灭亡经过穿插讲述,博得不少叫好声。但也有观众在网上频频发帖,批评王立新的激情讲演“过于自信”、“很不谦虚”,并质疑他把王船山说得过于伟大是“借机自重”。
      《湖湘讲堂》红网官博转发了王立新教授犀利回应这些质疑的文章。该栏目制片人柳理在谈到“不谦虚”时,情绪很激动,为王立新大抱不平,他怒斥“有些愤青过于吹毛求疵,不从传播国学的正面价值思考,而去钻牛角尖,为哗众取宠而故作高论”。
回应一:王船山“最伟大”没有问题
观众:说王船山“最伟大”是否太过了?这是你(王立新)一家的说法,还是大家所公认的?能站得住脚吗?怎么在历史教科书和中国哲学史之类的教科书中,没有见到这样的评价?
       王立新:我在《湖湘讲堂》明确说过:船山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思想家,说他不仅是我们湖南的骄傲,而且是中国历史的骄傲,甚至是人类历史的骄傲!
       在中国的历史上,像朱子(朱熹)、王船山和黄梨洲(黄宗羲)都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杰出、最伟大和最重要的思想家。在这一点上,学者们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但也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同意这样的看法,有人可能觉得还有王阳明、张横渠(张载)、两程子(程颢、程颐)、陆象山(陆九渊)等,甚至可能还有人认为李卓吾、王充等也是。我不这样看。我觉得王阳明、张横渠、两程子、陆象山等要次一级,至于王充、李贽,距离朱子、船山和梨洲,那还要差出很远很远地距离,而且他们思想的纯正性、思想视野、思维水平等,本身都还有很多问题。
      船山博大近于朱子,而深刻程度则远远过之。船山于启蒙问题上不及梨洲走得更远,但是思想的深度则超过梨洲。所以,我说船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思想家,应该没有问题。船山对于历史的真知灼见,仿佛借给我们一双看透历史的慧眼一样,没有船山的《读通鉴论》,我们对自己民族的历史的认识,就缺乏必要的深度。王闿运曾经批评船山,说他看待历史,好发异论。就是故意标新立异的意思。实际上王闿运是没有看懂船山,我没有必要在这里,就王闿运的说法进行展开。只是告诉大家,王闿运是个才子型的学者,有时经常任凭自己的情绪讲话,对船山史书的评价,语气中充满了情绪的好恶,所以不能真正理解船山。而船山在人性论问题上的洞见,几乎是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当然,这里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船山是继承孔孟而来,他是主张性善论的,他是性善论最完整、最完美的表达者。在这一点上,他远远突破了宋明时代的所有思想家。当然,我们没有办法把他跟孔孟相比,因为孔孟是开基创业者,而且在孔孟的时代里,中国真正的王朝历史还没有到来,更不要说展开。所以孔孟不可能论及王朝历史的问题。
       回应二:我不气盛接不住船山
       观众:王老师的讲法是不是气太盛,自信度太高,让人感觉有点不谦虚,是不是有必要抑制一下?
       王立新:船山是气盛之人,我不气盛,接不住船山。自信度,是一个学者研究的结果,不出于研究的自信那叫狂妄,是无知的表现。我读船山二十余年,自信自己对船山的把握,已经比较准确,为了弘扬船山精神,我觉得没有必要故意抑制自己。因为故意抑制自己,故作谦虚的态度,是我一向所不喜欢的,谦虚是真正的好学,不是做给人看的。况且船山的精神一直感动着我,我抑制不住。而且当此一切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功利化倾向异常强势的社会氛围中,缺少人文和价值气概的讲说,就会显得无力,就不会达到正面传播传统,吸取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的客观效果。当然,光是气盛还不行,一定要遵循理性的精神,我对船山所做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出于事实判断基础之上的。为了把船山的真精神表达出来,气盛一些,自信度高一些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应该应分的,至于个人是否被指控有不谦虚的嫌疑,那就在所不惜了!
       回应三:学者“触电”不是过早,而是太晚了
       观众:有人说真正以专业研究者身份出面到电视上开讲的人,到现在为止还不多见,您是不是操之过急了,不怕被同行指责吗?街头上打把势卖艺的,都不是武林高手。
       王立新: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我是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近些年来,电视开讲传统,是一件好事,但是开讲时间已经不短了,真正的专业研究者站在讲坛上的机会确实不多。但这正是当下各种讲坛需要改进的。专业研究者上讲坛,把自己长期研究的结果向广大观众宣讲,就更能保证正面弘扬传统。目前市场上流行很多书籍,都把传统当成工具,当成谋略。这是对传统的不小的伤害,传统最主要的是仁德,是境界,是洞见。不是把戏,更不是诡计。把传统当成可以利用来牟利的工具,这是对传统的践踏。至于《三国演义》与企业攻防战略,《孙子兵法》与产品销售方略等等之类的东西,非但不足以从正面继承传统中最优秀的东西,而是捡拾传统的“计谋”,把传统中旨在军事行动等的特殊智慧,用于谋财,既是张冠李戴,同时也会助长把传统当做工具使用的恶劣倾向。年轻人和读书不多的人极容易产生“传统就是你搞我,我搞你,大家都是搞来搞去”的错误认识,如此,传统就会被认为完全是负面的,助长尔虞我诈,鼓动人间不和谐,导引人生不正大。
       我给学生开设过《资治通鉴》,很多学生在交给我的作业上说:原来我们只以为《资治通鉴》是一部政治权谋的书,不想当官没必要看。
       各位看看,这是多么的可怕!《资治通鉴》虽然充满了政治和历史的智慧,但这种智慧是为了成就仁德的智慧,不是用来欺压良善、整垮对方,只为统治者和在上位者自己谋利益的典籍。它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经典,主要在于其中所表达和期盼达到的仁心善政,不是单纯的统治之术。单纯讲统治之术的只有法家的著作,商鞅、韩非这些人的书,确实这样。这不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更不是中国传统的正路。这是中国传统的病变形态!
       所以我觉得专业研究者主动站出来,在各种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上面亮相,不是过早,而是太晚了。我倒想在这里,呼吁专业研究者们,放下清高的态度,站出来正面宣讲传统,尽一份历史和现实的责任,不要仅仅局限于十几二十个人的开小会,不屑一顾地对待媒体。这是一种自我封闭的错误态度。传统不是囚犯,不能被长期拘押在研究室里。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财富,它是属于全民族的,要把它善良的光辉和美妙的音响释放出来,传播给广大的民众。这样才会使各种媒体讲座的质量越来越高,广大民众才能吸取更多的传统中的优秀的营养,这对我们民族的未来是有重大的益处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4)
91.7%
踩一下
(4)
8.3%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