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再后来,李白还感到不过瘾,也为避免后人诟病其模仿痕迹过重,又作了一首《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中点评道:李白《凤凰台》自古诗十九首来,崔颢《黄鹤楼》则纯为唐音;崔颢《黄鹤楼》显龙威,李白《凤凰台》则显凤威。
读上面的诗故事,壶生曾有感而发,作《受衡阳日报社之邀采风黄鹤楼感兴》:
忆昔曾饮汉江水,不见凄凄芳草洲。
鹦鹉骚人结同伴,碧空远影觅孤舟。
白云片片归极浦,思絮悠悠赋远游。
莫道夕阳无限好,西楼月色泯闲愁。
自评:无限好,宕开一笔,更见风致;泯闲愁,高蹈无怨,犹见清新。
(责任编辑:相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