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 > 国学研究 >

杜钢建:儒释道都源于上古湖湘文化

时间:2013-08-06 19:51来源:大同思想网 作者:杜钢建 点击:

在中国文化中,儒释道互补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湖南人周敦颐糅合儒释道开创理学后,这个现象就更明显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宋朝时儒释道在湖南这里完成融合,书写了湖湘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儒释道本身都源于上古的湖湘文化。

大家都说儒释道可以三教合流,你们到南岳衡山看,今天的南岳大庙如果是佛家工作的大庙,明天人员就换了,就是道家在这个大庙工作。这样一种儒释道合流的文化非常明显,包括在我们岳麓山上,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承办方,道林公司的老总就是我们湖大毕业生。他是云麓宫道家的弟子,但是云麓宫它又有观音菩萨像,这也是一种儒释道合流的文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儒释道的合流?它源头在哪里?过去大家只是在理论上来讨论他们之间一些重要原则的相互交融,我想从地理学、考古学上,或是从区域文化上来看,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源于上古湖湘文化。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远古时期,大家知道马王堆1973年出土的《黄帝四经》的帛书当中,谈到了很多历史人物。在黄帝之前,大家就知道,特别是1942年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墓当中的帛书记载,中国的文化从伏羲文化开始,就在湖南一带发展了很多年了。1942年出土的帛书后来传到了美国,现在在美国的博物馆里。从伏羲氏开始,一直到了神农,中间经历了八代炎帝神农,而末代炎帝榆罔被轩辕皇帝封在了茶陵,后来为了纪念这个炎帝而专门设立了炎陵县。在末代炎帝之前还有几代神农炎帝,其中也有的在湖南长沙居住,还有的在怀化的高庙,发展出高庙文化等等,现在的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到了黄帝时期,黄帝本人在湖南活动了很长时间。黄帝封了三个儿子在湖南。一个是少昊金天氏,刚才我会见韩国代表还跟他们介绍,韩国的金海金氏有600多万人,他们的祖谱上写得很明确,他们的祖先就是少昊金天氏,这是黄帝的一个儿子封在云阳山,就是茶陵的云阳。在远古的时候,湖南最有影响的地方就叫云阳,因为黄帝是以云师为图腾。

然后还有一个儿子叫蛮龙苗,封在现在的湘中、湘西、湘南一带。湖南人性格霸蛮,或者说湖南人是南蛮,就和蛮龙苗有关,这在古代不是贬义词,你想想,你给儿女起名的时候就特别会注意的,它不是贬义词。“蛮”的上面是“山”,下面是“虫”,是什么意思?山底下你看压个小虫子,他将来长大是什么?是龙。所以叫蛮龙苗。今天来了很多福建的朋友,福建人也是南蛮,这个“闽”中间也是一个“虫”。所以我们应该正面理解这些词语。我们以前开会有专家说“蛮”代表不讲规则等等霸横,不是这个意思。霸蛮的意思是坚持原则,看重长远等等。

黄帝还有一个儿子也很重要,就是昌意。因为昌意的儿子就是帝颛顼。帝颛顼从小就是跟着少昊金天氏,由他抚养长大,然后就接班做了帝颛顼。昌意也是在湖南,而且生活在湖南的若水,就现在的会同县的若水乡。

这三个儿子代表了什么意思呢?从伏羲文化,到炎帝神农,再到黄帝,代表了整个儒释道文化的源头在这里。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少昊金天氏封在了湖南,当时的少昊国的中心是在湖南,后来逐渐向北向东转移,一直到了山东。所以后来的东夷实际上都是湖南少昊金天氏的后代,乃至后来到了美洲,在美洲建立了少昊国。现在印第安人有好几个部落就是源于少昊金天氏。

黄帝另一个儿子蛮龙苗的后代也很重要。蛮龙苗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生犬戎,然后西方的犬戎族就源于湖南,就是蛮龙苗的后代就移民到了西方,成为西戎。包括后来的羌戎,羌族等等,中华西边的都是蛮龙苗和昌意的后代。为什么这样讲呢?昌意、蛮龙苗跟少昊是三个兄弟。昌意又有三个儿子,有一个儿子在中原接帝位,有一个儿子叫安,在西边建立了安息国,这个安息国一直到现在的伊朗,整个西方都是安息国。然后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做悃,悃移到哪里去了?悃的后代就移民到了北方,北狄都是昌意儿子悃的后代。所以这样的话,北方的鲜卑族,狄等等北方的少数民族自称是黄帝的后代,历史是这样子的。

那这样一讲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在上古时期,中国北方是蛮荒之地,文明之地是在南方,从伏羲到神农,到黄帝,到黄帝的三个儿子,到三个儿子的后代逐渐移民到北方以后,北方才逐渐发展起来。这是由南到北的移民过程。这移民过程在地理学界已经证明了,考古界也证明了这么一个过程。

那么湖南人是从哪里来的?在湖南的湘南跟广西交界的地方,考古发掘出柳江人,大概离现在有5万多年,柳江人向北来到了湖南,在这块山水纵横之地繁衍生息,扎根在湖南了。扎根了以后呢,从伏羲到神农,到黄帝,到黄帝的三个儿子等等,代代相传。所以湖南上古文化对于儒释道意味着什么呢?湖湘上古文化就是一个源头,中华文化在这里初具雏形,儒释道文化共同的基本元素已经形成。

很多人说,儒家文化是孔子创立的,这个理解就错了。因为孔子只是想恢复周礼,而周礼是什么呢?周礼要归结为夏商周三代,黄帝儿子昌意的后代(颛顼,鲧,禹)做了夏王,而商朝、周朝历代的君王,都是少昊金天氏的后代。这样一看就清楚了,儒家的经典主要看《尚书》,《尚书》当中无论是尧帝、舜帝,他们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而尧舜又源自什么?尧舜本身都是黄帝的后代,都是炎黄文化哺育的。也就是说,他们最早都是从湖南这里发源出去的。儒家的经典的根都在湖南,在湖湘上古时期就形成了基本的思想。

我们再看看道家,道家更是这样。尧帝和舜帝曾南巡湖南,到湖南来以后都住在同一个人家里面。这个人是谁呢?就是何侯。尧帝到湖南来是要找接班人的,比如说要找善卷,在今天常德的德山。善卷是修道高人,拒绝了。然后尧帝又要何侯来接班,何侯也拒绝了。尧帝去世以后,最后大家推举了舜当帝王。舜帝又到湖南来找接班人,又找到了何侯,住到了何侯家,何侯后来修炼得道成仙,他的书童及邻居刘氏也跟着他得道成仙。从现在史书的记载看,道家最早的高人都源于湖南。当然再往前面推,那就是黄帝文化。因为这是道家思想的一个渊源,我们后来说黄老文化,黄帝和道家的渊源很深。

儒道的根都在湖南,还有一个佛家。大家说佛教明明从印度传来的,跟湖南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它不是印度传来的,而是来源于上古时期的湖湘文化。我刚才讲了黄帝的三个儿子,他们的一部分后代不断移民到了西部,成了西戎,包括羌戎。这些家族后来有的移民到了尼泊尔,移民到尼泊尔这个家族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家族,就是释迦这个家族。释迦家族也是上古时期湖南人的后代移民到了尼泊尔,按照一些基因分析,佛祖其实就是古羌人。佛祖在创立佛教之前,他这个部落就有很多人在修行,就像黄帝的其他儿子的部落一样,都有人在不断修炼,比如何侯、善卷这些道家修行者。他们这种修炼传到尼泊尔以后,到了释迦牟尼佛顿悟、开悟以后,他就想把这个修炼的方法传下去。所以并不是释迦牟尼突然开创了佛教,他自己也承认,他是观音菩萨的弟子。观音菩萨原来也是中国人,后来移民到了印度。

所以这样一种历史关系,我说儒释道三家,为什么能够合流?因为上古的湖湘文化从《黄帝四经》,从黄帝之前的神农文化,甚至往前推的伏羲文化,再往后推到到黄帝的三个儿子,到少昊金天氏、蛮龙苗、昌意,他们的后代移民到了西部以后,由西部再逐渐移民到尼泊尔,形成后来的佛教。佛教流行以后呢,随着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他们就搞所谓的等级制度、门阀制度,四大等级当中的释迦家族,被列在了劣等种族,所以佛祖释迦牟尼对此非常愤怒,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为什么要用这种等级制度来确定人的谱系呢?所以他弘扬的佛教在印度没有根,雅利安人入侵以后,佛家慢慢淡出印度的文化了,现在你去印度找不到佛家文化了,都是印度教和其他宗教了。这什么原因呢?因为这种文化源于中国文化,源于上古的湖湘文化。

佛家源于上古湖湘文化,儒家、道家都源于此。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大儒几乎都出入佛道,三家都在思考和研究一些共通的话题。现在通过考古等方式,大家开始找到它的源头了,所以我说儒释道同源于上古湖湘文化。

(这是新儒家代表人物、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在以“弘扬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精神”为主题的纪念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游酢和杨时诞辰960周年的报告会上的演讲原文。)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