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与鹅
王羲之生性爱鹅,一次他听说会稽有个老人养了一只很会叫的鹅,就托人去买那只鹅,但老人不愿卖,于是连忙去那老人家看鹅,老人听说王羲之要来拜访,出于对王羲之的仰慕,乃将那只鹅宰了,准备用来招待他,结果王羲之只看到死鹅,这使他悲伤了很久。后来他又听说山阴有个道士,养了很多好看的鹅,王羲之去看了后,非常喜欢,就想全部买下,道士说:“只要你为我抄写一部《道德经》,我就把鹅全部赠送给你。”王羲之欣然提笔抄写完,兴高采烈地把得来的鹅,全部带回家。其实,道士比王羲之更高兴,因为他换得了一部珍贵的王羲之真迹。王羲之为什么那样喜欢鹅?这是他的性格使之然。鹅全身洁白无瑕,羽毛一尘不染;所下的大蛋,堪称丰硕的成果。这与王羲之的为人处世的风格和创造事业的抱负,是太相似不过了!所以王羲之特别爱鹅。
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是享有盛名的,很多人为了得到他的真迹,不惜花巨资求购。有一次王羲之看见一位贫穷的老妇在叫卖竹扇,就在每把扇子上写了五个字,老妇以为他在搞恶作剧,很是怨恨,王羲之对她说:“你就说这字是王羲之写的,每把要卖一百文钱。”老妇根本不相信能卖这么高的价,结果许多人争相抢购,老妇着实赚了一大笔钱。
但是,王羲之在其事业前途上,也走过一段弯路。在他成为太尉高官的乘龙快婿之后,难免不接触官场生涯,他曾被朝廷封为右将军,又在会稽任过职。这使他不可避免地一心二用,无法专心致志地从事书法艺术,甚至使他沉沦于官场,改变了他的志趣。他曾经在从政或从艺两种抉择上犹豫不定,但经过一段实践之后,他终于认识到要两者兼顾,那是不可能的,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必须专心致志地从事唯一的优选专业,而不能兼顾两种,再加上他对官场作风的日益厌恶,他终于抛弃了从政的道路,告病还乡,并在他的父母坟前庄严地宣誓: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敢改变自己的节操,如果再贪图权位,苟且荣升,我就不是父母的好儿子!今天我在这里发了誓,就像苍天的太阳那样,永不改变!
此后,王羲之精神振奋,智慧焕发,一直专心致志地开创书法艺术的新境界,终于在老年时期创造出他的顶极成果——书法瑰宝《兰亭集序》!
注:本文取材于《晋书·王羲之传》
(责任编辑: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