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野史 > 正史野说 >

关羽之“武圣人”纯属浪得虚名

时间:2010-07-10 10:07来源: 作者:澹明居士 点击:
中国历史上,总是有一些浪得虚名之人。比如,名列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只不过是一个世家大少而已;比如西汉初期刘邦所封八大异姓王之一的燕王卢绾,获封的根本原因,是小时候他和刘邦是住对门的光屁股娃娃。但这些人,都是小脑袋,无伤大雅更无关大局。可有一个人,脑袋却大得很,大的遥遥领先,大的空前绝后,大的成了一个怪胎,大的非常要紧。这个人,就是和文圣人孔子齐名的武圣人关羽关云长。 世人所认识的关羽,十之八九,来自《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只是一本小说,而不是史实。史实是《三国志

 

中国历史上,总是有一些浪得虚名之人。比如,名列“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只不过是一个世家大少而已;比如西汉初期刘邦所封八大异姓王之一的燕王卢绾,获封的根本原因,是小时候他和刘邦是住对门的光屁股娃娃。但这些人,都是小脑袋,无伤大雅更无关大局。可有一个人,脑袋却大得很,大的遥遥领先,大的空前绝后,大的成了一个怪胎,大的非常要紧。这个人,就是和文圣人孔子齐名的武圣人关羽关云长。
    世人所认识的关羽,十之八九,来自《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只是一本小说,而不是史实。史实是《三国志》,是《资治通鉴》。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给关羽平添了多少戏份呢?我们不妨简单地梳理梳理。
    其一,桃园三结义。这是最为后世推崇的情节。但实际上“后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仅此而已。而且,关羽的年龄还大于刘备,怎么可能刘备是大哥,关羽是老二?
    其二,温酒斩华雄。华雄是孙坚所杀,“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首”。说关羽温酒斩华雄,纯粹是“盗版”。
    其三,三英战吕布。纯属虚构。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刘关张正在公孙瓒处,而公孙瓒并没有参加讨董联盟。
    其四,斩颜良,诛文丑。颜良确实是关羽所杀,但文丑是被曹操士兵所杀。“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关羽又一次“盗版”。
    其五,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哪有的事呀。
    其六,华容道义释曹操。在华容道堵截曹操的,是刘备,而非关羽。刘备失期,没有截到曹操。
    其七,单刀赴会。那是鲁肃单刀“赴”关羽,根本不是关羽单刀“赴”鲁肃。《三国演义》整个一个颠倒乾坤。
    其八,义释黄忠。子虚乌有。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听说与黄忠同位,关羽大怒:“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竟然不肯受拜。这是和刘备的公开对抗!如此心胸狭窄,不识大体之人,怎么可能“义释”黄忠,又怎能成为“忠义”的代表?
    其九,水淹七军。此事纯是天灾,非为人谋,和关羽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八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于禁和庞德所部都是北方陆军,不习水战,又无船只,被洪水冲了个七零八落。结果,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其十,大意失荆州。根本不是大意,完全就是刚愎自用,咎由自取。
    刘备称汉中王后不久,关羽就悍然发动了对魏战争。通览《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无一句提到刘备大本营对此次军事行动有任何部署,也无一字提到曹操方面有任何对蜀军作战的军事部署。因此可以推断,此次军事行动完全是关羽一意孤行,悍然挑动的结果。关羽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呢?
    关羽此人,自视极高,目中无人。刘备收服马超后,关羽马上写信给诸葛亮:“超人才可比谁类?”可见对马超的不屑。这次刘备拜将,竟然将黄忠、马超与关羽同列,关羽虽然勉强接受,但深以为耻。为了显示自己有高人一筹的能力,关羽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动了对魏战争。
    说关羽准备不足,是他有两个关系没有搞好。而正是这两个关系,要了关羽的命。
    一个是内部关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负责给关羽供应粮草的是刘备的小舅子糜芳和将军傅士仁。对此二人,关羽一直轻视,经常呵斥,非打即骂。二人心中不忿,忌恨关羽。关羽兵行,竟然留二人督运粮草。刘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萧何主持后方;刘秀之所以称帝,是因为有寇恂经营河内。关羽却把自己的基地建在火山口上,焉能不败。
    果然,这两个人“供给军资,不悉相救”。关羽大怒,扬言“还当治之”——等老子回去,要你们的小命。这关羽的脑袋,是不是让门框子挤傻了呀?你要能斩,马上就斩,然后换人。既然斩不了,明摆着半条命捏在人家手里,还放这样的狠话,不是找死吗?糜芳和傅士仁是盼着你胜,还是盼着你败呢?结果,两人投降东吴,关羽跑步失败。
    一个是外部关系。诸葛亮入蜀之前,送给关羽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这也是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早已确定好的战略方向。用现在的话说,这是大政方针,是基本国策,绝对不能更改。但关羽却把诸葛亮的话当成耳旁风,不仅没有“东和”孙权,反而把关系彻底搞僵。
    215年,鲁肃单刀赴会,索要荆州。关羽当然不给。嘴里的肥肉,谁也不会吐出来,这本来无可厚非。但一定要热情接待,孬话好说呀。不想关羽却派出手下,耍起了无赖:“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意思就是说,你鲁肃,你东吴,就是缺德之人,少德之国。结果,鲁肃大怒,孙权也大怒。在东吴的将领大臣中,鲁肃是最厚道,也是最亲刘的。连鲁肃都得罪了,怎么“东和”孙权呢?
    还有更脑瘫的事情。孙权那边也想和刘备关羽亲近,因为曹操势力太大,吴蜀联合,抱团取暖,符合两家的根本利益。于是,就派人向关羽求亲,想娶关羽的女儿给儿子孙登做老婆。打死都没有想到的是,关羽一句话,就把孙权撂倒了:“犬子岂配虎女!”这就等于告诉人家:我关羽是山中猛虎,你孙权是土狗一条。你那狗崽子想娶我的虎千金,可也得配!这哪是头脑正常的人说出来的话?这充分说明,关羽不仅刚愎自负,还缺乏政治头脑,简直就是一头猪。
    当一个统帅不顾大局,只图逞口舌之快时,离着败亡,还会远吗?
    本可以通过谈判和联姻,结成亲密相处的盟友和至亲,却被关老爷用最粗暴最愚蠢的方法,搞成死敌。关羽这头猪,还是个猪坚强。
    结果是用脚后跟都能想出来的。东吴抄了关羽的后路,“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此一役,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彻底打破,吴蜀失和,互相缠斗,魏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263年,魏灭蜀;264年,西晋代魏;277年,晋灭吴,一统天下。论罪,当以关羽为第一。
    不可否认,三国时期,关羽是一名难得的猛将,有“万人敌”。但他不是合格的统帅,更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与白起、孙武、王翦、韩信、郭子仪、岳飞等这些彪炳史册的军事家相比,关羽均难以望其项背。
    那么,为什么1400年后,是关羽而不其他几人,成为了和孔圣人齐名的“武圣人”呢?
    关羽生前,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最低等的爵位。死后,由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缪侯”。这并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谥号。谥法,名与实爽曰缪。意思是说关羽武力高强,可惜志向没有实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在离关羽最近的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关羽并无显名。到了北宋晚期,大书法家宋徽宗赵佶突然心血来潮,从灰尘之中翻出关羽,连续于1102年,1104年和1107年分别追封其为“忠惠公”、“崇宁真君”和“武安王”,5年间连升三级。1128年,南宋高宗赵构又追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别的不说,就说这宋徽宗和宋高宗爷俩,一个只管低头写字,不管抬头看路,和儿子宋钦宗一起被金军牵去了五国城,至有“靖康之耻”;一个信任奸相秦桧,把个旷世忠臣岳飞冤杀。他们所推崇之人,其说服力怎么能不大打折扣?
    到了元朝,1328年,元文宗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到了明朝,1614年,不理朝政多年的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关羽正式脱离人类,成为神灵。
    清顺治九年,1652年,关羽被册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身体不如施瓦辛格的,得喘两口气,才能把它念完。
    历代帝王为什么热衷于加封关羽呢?不是因为他的英勇,而是因为他对刘备个人的无限“效忠”。这种效忠,被解释为道义。对这种无限的效忠和道义,强敌入侵,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的宋家老赵小赵需要;以外夷入统中原,已经烽烟四起的元朝皇帝需要;荒废朝政,任用奸宦,国家已经千疮百孔的万历皇帝也需要。
    尤其是满清入关后,为了缓解汉人的反满情绪,决定树立“两圣”。文圣人自然是孔子,武圣人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岳飞,一个是关羽。但岳飞曾经抗金,而金人正是满人的祖先。而关羽呢?满清恰恰在他身上找到了政治号召的取向。不仅强调效忠,而且强调团结,强调道义,强调满汉一家,亲如兄弟,海枯石烂,情谊不变。
    结论已经出来,关羽,只不过是一个皇帝用来加强对百姓奴役和统治,要求百姓忠君听话的工具罢了。对于皇帝来说,效忠永远是单方面的,是你去效忠他,而且,还是无限效忠。这,正是中国人民的可悲之处,也正是关羽这个牌位存在的理由。

不管从任何一个方面讲,关羽都远远配不上“武圣人”之称。
    至于民间对关羽的其他崇拜,不在我们关注之列。

当人们膜拜关羽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膜拜专制,膜拜奴性,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把关羽拉下神坛,有利于中国人民追求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公正;有利于中国人民真正挺直已经弯下多年的膝盖,象人一样有尊严地屹立于世间并庄严地宣布:我们是我们自己的主人,我们不需要对任何人任何组织顶礼膜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