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船山故里网-073401.cn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深度评论 >

两种不同的民族主义

时间:2012-09-18 22:48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傅国涌 点击:

  两种不同的民族主义
杭州文三路上今天有反日游行,警察们大概在保护游行队伍。


【按:杭州街头反日游行,造成有些路段如环城北路封道,大批人因为没有等到公交车只好步行回家。这篇小文是2004年6月写的,关于民族主义的看法即使过了这些年,还是有现实感的。贴在这里。】

 

 

   

       中文网络论坛的兴起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其影响正与日俱增,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几位青年朋友化了大量时间、精力将近年来网上关于民族主义的争论文字汇编成书,即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正式出版。编者几次托熟悉的朋友要我写几句话,对我来说确实感到为难,因为我平时上网不多,更没有在论坛上发过帖子,从未参与网络上的那些争论,可以说完全是个局外人。但一方面诚意难却;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中文网络论坛早日成为一个理性、成熟的公共平台的期待,我就答应下来了。【此书原名《网络狼烟》,最终没有出版】

 

       互联网这个新事物的出现能否推进中国融入主流文明的进程,取决于我们在这个平台上能不能学会理性、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对不同的、乃至完全对立的观点的容忍。“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这哲言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一个社会只有“一边倒”的声音一定是不正常的。换一句话说,一个健全的社会首先有赖于不同意见都能多元共存的舆论空间,哪怕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很激烈、很尖锐,只要不诉诸其他非理性的方式,那都是正常不过的现象,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分歧,不能要求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问题在于不同的思想、观点、看法都能和平共存,都能得到同等的表达机会。在一片辩论、争议声中,社会才有活力,才会有进步的可能。网络论坛在很大程度上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证明。由于网络文字比较匆忙,金子与泥沙俱下,有些行文或显得粗糙,有些知识性的疏漏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订正,而且我也并不认同书中的不少观点,但编者在大量的网文中搜罗、甄别,确实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这场远未结束的网络版民族主义争论中,编者当然不会没有他们的立场,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排斥那些与他们观点相反的文字,而是客观、中立地容纳了双方、甚至多方的不同意见。

       借此机会,我还想谈一下两种不同的民族主义的看法。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凝结着无数世代先辈们的智慧、心血,只有建立在这样的文化认同基础上,同时具有世界胸怀、世界眼光的民族主义才是一种健全的民族主义,人们可以通过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获得民族尊严感。在上个世纪前半叶的民族危机中,包括大批留学欧、美归来、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知识分子在内,哪怕是主张“充分世界化”的胡适,我们都能体会到他们深入骨髓的民族感情。他们的民族主义完全是出于对自己栖身的这片大地、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同胞,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温情与爱恋。他们既不媚外,也不排外,即使在抗战的烽火中,西南联大精神中依然蕴涵了“中华情结、世界胸怀”,让学生深受教益。

       相反,那种固步自封、妄自尊大、一味排外的民族主义只会导致褊狭、仇恨和狂热,这是盲目、狭隘的“义和团”式的民族主义,是民族自卑和“合群的自大”的产物,其中包含了“偶像崇拜”的成分。上世纪80年代风行一时的《逃避自由》作者弗洛姆说过一番话:“民族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乱伦形式,偶像崇拜和精神病症。‘爱国主义’正是它的崇拜对象。显然,我这里所讲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把自己民族凌驾于人性、真理和正义原则之上的态度……对自己民族国家的爱,如果不包括对人类的爱,就不是爱而是偶像崇拜。”

       当“关天茶舍”等网络论坛把民族主义这个老话题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深感从义和团到今天,一百多年过去了,如果我们还不能步出“义和团”式的狭隘民族主义,那是多么巨大的悲哀。弗洛姆的话难道不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吗?

                                                                二零零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杭州家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0)
87%
踩一下
(6)
13%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