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深度评论 >

注目礼之父欧阳君山:达沃斯主题呼唤新一枚诺贝尔经济学奖

时间:2012-02-02 11:16来源:本人即刻原创 作者:当代船山 点击:
尽管市场经济导致贫富分化的现实,但微观上和理论上,至少有三道环环相扣的防火墙保障市场机制达到均衡与和谐的本质:自由交易、帕累托改进和均衡价格。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先生有一个精妙的表达:“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为他人创造价值的竞争。”现在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微观上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市场机制为什么导致宏观上的贫富分化呢?这是西方经济学的破天漏洞,乃中国经济学界建功立业甚至摘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大机遇。

《认清市场,拯救市场》系列之一

达沃斯主题呼唤经济学的突破

兼与张维迎先生商榷为他人创值的市场机制为什么导致分化

 

尽管市场经济导致贫富分化的现实,但微观上和理论上,至少有三道环环相扣的防火墙保障市场机制达到均衡与和谐的本质:自由交易、帕累托改进和均衡价格。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先生有一个精妙的表达:“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为他人创造价值的竞争。”现在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微观上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市场机制为什么导致宏观上的贫富分化呢?这是西方经济学的破天漏洞,乃中国经济学界建功立业甚至摘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大机遇。

——题记

 

按:中国又到了一个纠结的时候,社会矛盾越来越集聚,也越来越尖锐,社会共识则越来越稀薄。个人主张和赞同市场取向的改革的,最坚定,最彻底,毫无芥蒂。坦率讲,我对市场的钟情不是任何一个自由主义者可比的。举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在房地产问题上,即便最自由的自由主义者,似乎也不反对政府建设保障房,但我旗帜鲜明提出,所谓的“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大错特错,只有一个市场,市场能够为普通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链接)。对“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的支持充分暴露经济学界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市场,“市场”两个字是当前最流行的教条!

 

这一点过去多次呐喊过,但由于是针对整个财经界乃至整个经济学界,几乎无人注目,就像我呐喊“‘汇率’是个伪命题”一样,原因应该就在于产权不清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整个财经界”或“整个经济学界”是个“虚词”,就像“全民所有”是个“虚词”一样。有意思的是,一位被认为“左”的朋友,理论上肯定“全民所有”,反对动不动就提“产权改革”,却提醒我平常要加大批评力度,点出具体的人名!我一直在宣讲注目礼,怎么能动辄批评呢?还是商榷吧!

 

在中国经济学界,谁适合点出大名来商榷呢?偶然在网上得知,网易财经频道曾为张维迎先生的著作《市场的逻辑》举办读书会,到会的三位嘉宾张维迎、许小年和任志强都自信而鲜明地力挺市场,我喜欢!尤其喜欢张维迎先生《市场的逻辑》中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市场经济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最好的游戏规则。”但我同时也有点纳闷:无论张维迎先生,还是许小年先生,抑或任志强先生,真正懂得市场吗?借学习《市场的逻辑》的契机及中国房地产问题的例证,提一些问题与三位嘉宾探讨!

 

个人感觉,如果不能够真正认清市场机制,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极其可能被所谓的自由主义者“打着红旗反红旗”而亲手埋葬,房地产市场的演进不已充分显露兆头?如果能够真正弄清市场是一种什么机制,不仅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能继续坚定并推进,国人或许还能够一道分享摘取诺贝尔经济学奖喜悦。

 

为拯救陷入纠结中的市场,特撰《认清市场,拯救市场》系列,顺便拷问主流经济学界的求真意志,考验主流经济学家的良心责任。本文是系列之一,结合达沃斯论坛主题,兼与张维迎先生商榷微观上为他人创值的市场机制为什么导致宏观上的贫富分化。文章刊发于《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2月1日。

=======================================================

 

 

一年一度的冬季达沃斯论坛正热烈召开,今年的主题是——大转型:寻找新模式。为什么要寻找新模式以转型呢?在会议中心现场,有人在门口叮叮当当地敲打锡罐,还有人用标语赫然写着:“我们是那99%!”这已作出最充分的提醒,明显来自“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一句宣言:“我们共同的特点是占总人口99%的普罗大众,对于仅占总数1%的人贪婪和腐败,我们再也无法忍受。”

 

事实上,会议召开前,达沃斯论坛发布了《2012年全球风险报告》,贫富悬殊和收入差距被列为全球经济首要风险,并认为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50比1和1比50的失衡中:全球人口最贫穷的50%的人只拥有全球财富的1%,而最富有的1%的人拥有全球财富的近50%。

 

这是个非常古老的话题,毫不夸张地讲,贫富分化就是资本主义的“原罪”。据称自由市场的理论祖师亚当·斯密就明确表示过,哪里有巨大的财富,哪里就有巨大的不平等。从现象上讲,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鞭挞就是贫富分化,即所谓“一边是贫困的积累,一边是财富的积累”。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贫富分化与市场经济如影随形。在过去几十年中,发达经济体普遍采用财富再分配以缓解社会矛盾,但仍然难以抑制贫富分化,问题愈加严重,小的经济体如香港是如此,大的经济体如美国也是如此。但贫富分化真的是自由市场所导致么?达沃斯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先生在论坛开幕前夜的酒会上表示:“我虽然信奉自由市场,但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应该为社会服务。”应该说,这看法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殊不知,自由市场的本质恰恰就在于均衡与和谐,用不着高谈阔论,最简单的一对买卖关系,如果一方老是大赚,另一方老是大亏,这样的买卖能持续下去吗?一对买卖真正要基业长青,就必须是双赢的,你赚我也赚。如果没记错的话,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在总结自己的营商之道时,就曾经提到很重要的一条:永远不要赚十分利,七八分就成,一定要向对方让二三分利。

 

微观上至少有三道堪称环环相扣的“防火墙”保障市场机制达到均衡与和谐的本质。从基本层面讲,市场讲究自由交易,拒绝特权,不扭曲任何一方的意志,这不是正是均衡与和谐的基础吗?从技术层面讲,市场讲究双赢,如果一种行为剥夺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管是不是带来更大的整体利益或是否有助于实现更大的目标,都不是“帕累托改进”——这不正是均衡与和谐的保障吗?从最高意义上讲,市场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存在均衡机制,能够发现均衡价格,这不更是以均衡与和谐为归宿吗?

 

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学家中,张维迎先生对市场机制的均衡与和谐本质表达精妙:“市场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一个人想得到幸福,他(或她)必须首先使别人幸福。更通俗地讲,利己先利人。”“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为他人创造价值的竞争。”“市场就是好坏由别人说了算、不由自己说了算的制度。”“在市场上,不为别人创造价值,就不可能获得收入。”

 

现在的问题是,微观上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市场机制为什么导致宏观上的贫富分化呢?这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思考过的,也是主流经济学一直存在的破天漏洞。宏观经济当然不是简单的一对买卖关系,但宏观经济不也正是由一对对买卖关系构成的吗?既然具体的一对对买卖关系都以双赢和谐为本,一加总后的宏观却要以严重偏离双赢与和谐为代价呢?

 

具体可拿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为什么房地产商公开叫嚣“为富人造房”(其实富人已有房,甚至是好多套房),置最广大的群众需求于不顾(可能不只是广大群众,印象中已有不止一位副部级以上高干表示买不起房)呢?在一个特定的市场系统,由于各方构成自由交换关系,此方满足彼方的需求,彼方也满足此方的需求,各方是可以相互反制和平衡的,谁也“牛”不到哪儿去,可为什么最广大的群众却对一路高攀的房地产价格一点也无能为力呢?

 

就人类而言,自由市场无疑是大势所趋。就中国而言,市场取向的改革无疑也是大势所趋。但如果不能够真正认清市场的机制,不仅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有可能被所谓的自由主义者“打着红旗反红旗”而亲手埋葬,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演进不已充分显露兆头?甚至也会导致自由市场在全世界丧失人心,美国凯雷投资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大卫·鲁宾斯坦就在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警告:“我们现在还有3到4年的时间来改进我们的经济模式,如果不尽快行动,我们会输掉这场战争,而我们的制度也会终结。”

 

正如施瓦布先生所言:“我们犯了罪,到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经济学眼下需要严肃回答:为什么微观上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市场机制导致的却是宏观上的贫富分化?如果能给出答案,不仅自由市场能够得到坚守,而且也能够为人类带来新一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