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船山 > 船山论文 >

习近平六提船山:知行相资以为用

时间:2018-05-12 22:59来源:船山网 作者:杨立新 点击:
编者按:据本网统计,习近平总书记至少六提王船山,此为第六次 知行相资以为用 2015 年 1 月 23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出处: (明末清初)王夫之《礼记章句 中庸衍》 原典: 诚明相资以为体, 知行相资以为用 。惟其各有致功,而

     编者按:据本网统计,习近平总书记至少六提王船山,此为第六次——
  

     知行相资以为用

    

     ——20151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出处:(明末清初)王夫之《礼记章句·中庸衍》

原典:

   诚明相资以为体,知行相资以为用。惟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同者不相为用,资于异者乃和同而起功,此定理也。 

释义:

知行关系,即认识与实践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知行”范畴最早见于《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出自商王武丁与贤相傅说的“君臣对话录”,这是“知易行难”的原始表述。

清初学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倡导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命的义理之学。王夫之在批判程朱理学“知先行后”说及陆王心学“知行合一”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的辩证知行观。他说:“知行相资以为用。惟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相资:互相凭借。意思是知与行都有自己的功效,两种功效互相凭借才能发挥作用。王夫之认为知与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而又提出“由知而知所行,由行而行则知之”,指出知行对立统一关系是一个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为力纠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重知不重行的流弊,王夫之的知行观突出以“行”为基础。他提出:“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知而后行之,行之为贵,而非但知也。”明确提出行高于知、实践高于认识的观点。王夫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中,“尽废古今虚渺之说而反之实”,力倡经世致用的学风,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进入了由惟“理”向惟“实”转变的新阶段。(杨立新)

 

 

(责任编辑:相天)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