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船山的书难读,我也深有体会。那是1992年,《船山全书》出版工作在紧张地进行。主编杨坚、责任编缉胡渐逵二人遇到《莲峰志》一句话,标点有疑问,请教多位省内外专家也无能为力。胡渐逵建议杨坚:“你找萧培试一试看。”杨坚特别谦虚的给我写了一封信:“祠成奉主于故宫者衡山知县董公我前授于衡李尹公子瑾永李吴公晋锡”请标点,并请帮我解决三个难题。1."董公我前授于"是什么意思?2."李"是什么意思?3.是尹公子、瑾,还是尹公、子瑾?务请快快为我们解答。 我反复读了几遍,心里有了一点谱。立即找到原点校者喻同升和陈植森,请他们解释这一句,他们都说没有弄清楚。我根据汉语排比句的特点分析:三人都是地名、官名、姓、尊称、名字。即“衡山、衡、永” 是地名, “知县、李、李”是官名,“董、尹、吴”是姓,“公”是统一的尊称,“我前授于、子瑾、晋锡”是名字。对于尹公,衡应是地名、李官名、尹姓、公尊称、子瑾是名字。是“尹公、子瑾”,而不是“尹公子、瑾”, 第3问就解决了。李是什么官呢?李通理,应是理刑推官,第2问就解决了。“我前授于”这个名字有点怪,志书或有记载。我想祠是二贤祠,就到市图书馆借阅了《南岳二贤祠志》,正有“衡山县令董我前参与二贤祠的修复。”确定“我前”应是人名,证明我前面的分析都是对的。我又借阅《衡山县志》,上面也有董我前,并说他曾在永州为官。我又借阅《永州府志》,上书“董我前,字授于,富顺人。”“董公我前授于” 董是姓,公尊称、我前是名,授于是字。第1题一解决,标点也就出来了:“祠成,奉主于故宫者,衡山知县董公我前授于、衡李朱公子瑾、永李吴公晋锡。”不到一天,信就发出了。杨坚很是震惊,对胡渐逵说 “困扰我们几天的难题,别人萧培不到半天就解决了。”他也立即写信感谢我,称赞我解决问题的准确和迅速。殊不知我运用了汉语、文字和地方志的综合考证法,是积累了二十年的小经验。 (责任编辑:相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