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网讯 据悉,应“船山故里,国学飘香”活动之需要,全国知名船山学研究专家,中央党校谢茂松教授将于6月12日赴船山故里主讲船山学,题为《船山学与中华文明的复兴》。6月13日,或将赴衡阳县主讲船山文化大讲坛,并拜谒船山先生晚年故居湘西草堂、船山墓庐及访问王船山纪念馆、北大附属衡阳县元培学校,船山国学馆。
谢茂松,1970年生,江西寻乌人,北大中文系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历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总编、资深学术咨议,今年5月回内地就任漓江出版社总编辑。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特聘教授,主讲《中国文明研究》、《中国经典研读》课程。曾多次在全国政协等单位为省部、司局级领导讲课及在全球著名高校学术机构交流、作讲座。以船山学为学术归宿。重点著述有《大臣之道——读船山学说》。 纲要: 1、以王船山的经学与史论为中心,研究王船山对于明代政治文化的省察。结合传统的“治人”与“治法”的矛盾,“内圣”与“外王”的问题,破除掉新儒家对于内圣的偏颇解释,重新还原历史脉络中的内圣与实际的政治操作,以呈现更为复杂、具体的政治思想史研究,包括研究思想本身可能带来的行动、实践。 2、考察船山学的思想资源如何在晚清、现代中国以不同的方式被运用并思考背后的历史动力所在。船山学是对朱子学、阳明学的双重克服,是回应唐宋变迁以来长时段的问题,而船山学的思想资源在晚清大臣曾国藩、胡林翼、郭嵩焘,维新派梁启超、谭嗣同,革命党章太炎,毛泽东等人中得以不同的方式被运用,从中可以看出长时段历史的问题的延续,所以船山学绝对不是抽象的观念史的问题。 3、从船山学在现代中国的接受,可以看出船山学所面对的问题,其实是一直延续到现代中国的,船山学的政治传统对中国现代政治的反省与重建的可能性巨大。 近年学术讲座
1、2011年3月8日-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作“学科国际 (1)3月8日第一讲:《大臣以及大臣之道——王船山史论、经解对政治实践之思考》(主持:人大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评论:人大清史所副所长杨念群教授); (2)3月15日第二讲:《“志、量、识”——王船山经解、史论对心性之学与政治实践之间关系的思考》(主持:人大哲学学院副院长干春松教授,评论:北大哲学系杨立华教授); (3)3月22日第三讲:《从文人到经学家——明儒郝敬(1558-1639)经学与清代经学之发生》(主持:人大文学院徐楠副教授,评论:人大文学院李炳海教授); (4)3月29日第四讲:《“大人之学”:王船山之经史之学与政治实践》(主持:人大文学院姚丹副教授,评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研究员)。 2、2011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作讲座《中国礼乐文明中的婚姻、家庭与夫妇之道——对<婚姻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的国学之思》。 3、2011年6月,在北京大学政治思想研究中心作讲座《大臣之道》。 4、2011年6月,在中央党校“学术沙龙”作讲座《大臣之道》,参加者有中央党校文史部、哲学部、政法部等各部教授三十多位。 5、2011年12月,在西山首都画院作“中华书局《资政新编》沙龙第一讲”《大臣之道》,参加者有团中央书记、国家海关人事司司长等省部级、司局级官员。 6、2014.3-6 在中央党校文史部春季学期开设“中国文明研究”系列讲座(总计9讲) 7、2015年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作讲座《礼制与宪制》。 8、2014、9-12,在中央党校文史部给研究生开设“《论语》”系列讲座。 9、2015、6 给全国政协政协机关青年干部作系列讲座。 学界评价: 对于王船山的研究,以前是侯外庐老先生,目前我觉得谢茂松最值得重视。在我看来,毛泽东思想跟船山学有很密切的关系,从王船山到毛泽东,这条学以致用的思路发展下来,才真正完成了救国救民,光复中华。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