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本意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又 前题 崧台泊,漓江柝,剑吼匣中如昨。刘备垒,马殷坟,闲愁夜几分。 灯烬灭,寒衾铁,只有归鸿悽切。簷溜雨,远鸡声,心知是五更。 此二阕小令咸见于《船山鼓棹初集》,为先生早年所作,余甚喜爱!其第一阙余已托船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井泉兄请湖南省衡阳县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金兰书协主席黄治平老先生将其写成书法作品,现今尚挂于余家中楼上啜茗会友之室墙壁之上,每有新友来访,观及此壁,有不解之处,余必向其阐释此词大略并谈及作者船山先生。 王船山,即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之际湖南衡阳县人。字而农,号葁斋,别号朱陵一瓠道人。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学者。晚年隐居衡阳曲兰乡石船山下湘西草堂,学林普遍称之为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行人司行人。连续三次上疏弹劾东阁大学士王化澄等贪赃枉法,结奸误国,几陷大狱。后至桂林依瞿式耜,旋桂林复陷,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刻苦研究,勤恳著述者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薙发)。船山先生孤高耿介,嵚崎磊落,屹然特立,亦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少数一生始终坚持自己信念的人。他始终不容于清朝当局,且素恶“驰骛声势标榜之习”,与江、浙、中原学者不相往来。其思想不受桎梏,故学术成就甚大,且具有超前性,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法律、军事、历史、文学、教育、伦理、文字、天文、历算及至佛道等,尤以哲学研究成就卓著,被公认为十七世纪中国社会新思潮的哲学代表。其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体系,既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批判总结,又从多方面启发了中国主流思潮的推陈出新。其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张子正蒙注》、《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老子衍》、《庄子通》、《思问录》、《读通鉴论》、《宋论》、《黄书》、《噩梦》、《楚辞通释》、《诗广传》等。王船山的思想,尤其在历史观和政治思想方面,大都表现在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两部书里,其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在这个主旨下,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尝谓:“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他的结论是“天下非一家之私”。他在《读通鉴论》卷七九中,借评述隋朝史事,揭露了专制帝王“欲销天下之才智,毁天下之廉隅,利百姓之怨大臣以偷固其位”之统治术,亦深刻揭露了专制统治在其本质上的非道德性与危害性。并认为专制制度的本性是要任用坏人,并且使好人亦变成坏人,且专制制度必然造成既得利益者的自私自利与短视,“忌天下之贤而驱之以不肖”,其结果必然是“毒流天下”。王船山与黄宗羲、顾炎武、唐甄又同称“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其思想有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的启蒙意义,对后世谭嗣同、梁启超、黄兴倡民权共和之说,及“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章太炎认为其政治思想是促成辛亥革命的最主要的思想动力。其著作清末邓显鹤等集刊成《船山遗书》,凡七十种,三百二十四卷。近年岳麓书社亦出版有《船山全书》,内容则更加完备。 上列二阕词亦见于岳麓书社出版之《船山全书》,词题为《更漏子·本意》,词的内容亦是紧扣漏刻这种最古老的计时器展开的,由漏刻写长夜秋声,春寒旅夜,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自然灵动,婉曲多姿,曲折跌宕,骨力刚健。 第一阙词康和声氏《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编年事略》将其列于桂王永历二年,即清顺治五年(戊子),先生三十岁时所作。是年秋先生起义失败,康和声氏并由此认定此词前半阙是写秋夜奔命情景,后半阙是写起义心事。词意大略为:斜月横于夜空中,稀疏的星星烁烁闪闪,不奈秋夜漫漫。漏壶滴水之声缓缓,却又很清越,因心事沉重,辗转反侧,未曾合眼,难以入眠。霜叶坠落,秋虫啾啾,薄酒一杯,又岂能得醉!天下之事,分明点点都在少年心中。 第二阙词康和声氏《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编年事略》则将其列于桂王永历三年,即清顺治六年(己丑),先生三十一岁时所作。是年春先生由肇庆至桂林,夏自桂林返南岳,理残书西归耐园,侍母谭太孺人养。已而土人弄兵,谋危先生。既得脱,太孺人谕令速去,由间道复往肇庆,有诗别石崖先生。和声案语又云:崧台在肇庆府城北。漓江即桂江,又曰府江,与湘水同出海阳山而相离背流。并认为船山先生词中“崧台泊,漓江柝”之语乃述自肇庆经梧州、溯漓江至桂林之路。“剑吼匣中如昨”则犹是起义报国雄心。“灯烬灭,寒衾铁,只有归鸿悽切”正是春寒旅夜情景。此词大意为:停留在崧台之时,溯漓江至桂林之路的夜晚,击柝之音传入耳中,剑鸣匣中犹如往日。穿越时空,回想历史,刘备之垒,马殷之坟,不过平添了几分忧愁!灯已烧灭,寒冷的被子似铁,只有归鸿的叫声凄厉。檐沟淌下雨水,远处荒鸡鸣叫,吾心知道已是五更了。 船山先生一生大致可划分为求学、抗清、著述三个时期,二十五岁(1643年)以前,是求学、求取功名的时期。二十五岁至三十二岁之间(1643至1650年),是反抗清廷及入仕南明的政治斗争时期。三十二岁之后(1651至1692年)乃是先生瓮牖孤灯潜隐著述时期。船山先生不以词名家,其所作之词现存三集:《鼓棹初集》、《鼓棹二集》、《潇湘怨》(《愚鼓词》除外),余皆读过,其特点多表现悲愤与无奈,难以释怀。风格沉郁遒劲。且用典甚多,佶屈聱牙,余读之常感瞀乱迷惑——余与挚友衡阳诗人屈杰谈论船山先生诗词,屈杰兄亦有同感,尝谓先生诗词甚难懂。至于船山先生之词,学界多以嗣响《离骚》评论之,朱祖谋《杂题我朝诸名家词》的一组《望江南》题船山词曰:“苍梧恨,竹泪已平沈。万古湘灵闻乐地,云山韶濩入凄音,字字楚骚心。”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谓:“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真屈子《离骚》之嗣响也。”皆以“嗣响离骚”称谓船山之词。余亦以为此论的当。但窃以为,此种风格大氐指先生潜隐著述时期的词作(船山先生词大都作于此时),而此《更漏子》词则恰好作于先生三十岁与三十一岁的反抗清廷、入仕南明的时候(且彼时先生年龄与我现今年龄相仿),先生此时意气风发,故文字清新生动,词意平白,风格迥异,此类作品在其词集中并非占多数。余甚喜爱。有感于斯,特援笔记之。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