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其最后成果是集体人格。(余秋雨) 校园文化,则是学校自创办以来,让师生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是全校师生的主体,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性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其最后成果是师生拥有的集体人格,而这种集体人格即校园的灵魂。
船山文化,是滋养衡阳本土的核心文化,是源远流长、雄洪壮阔的湖湘文化的中流砥柱,是影响了中国近代史进程,哺育了一批历史风云人物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重要一脉。其精华体现在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匡时校园的爱国情操、豪杰圣贤的人格思想、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
在文化强国的东风劲吹下,文化强权则成必然的趋势。学校,是传播文化的摇篮。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从教育本质来看,简单地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是“文化育人”,即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习惯化。正如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所说的:“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到底说还是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校形成核心竞争力,促使师生灵魂得到“净化”并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去实现办学规划与培养目标。
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本土文化支撑。作为船山故里的衡阳,如何将船山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呢?
一要学习船山作品,了解船山思想,编写船山读物。
二要统一规划设计,增加经费投入,塑造人文景观。
三要规范管理制度,狠抓过程落实,形成自觉行动。
四要运用活动载体,强化社团建设,培养参与能力。
五要借助督导评估,分清优良中劣,提高整体水平。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鉴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