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船山 > 船山论文 >

《船山文艺》第9期:《浅悟船山》

时间:2012-01-10 12:19来源:本网编辑部 作者:彭亮霞 点击:

       

王船山墓地所在的大罗山
 

        初识“王夫之”三个字是在唐涛明写的历史小说《曾国藩》里,书中曾提到曾国藩大量刊印王夫之遗作之事。
        进入大学在各位学姐的盛情邀请下,加入了“大学生王船山研究学会”,它是学院众多社团中唯一一个带研究性质的社团,也正是它的这份“静气”深深地吸引了我。和大家一样,刚加入学会只希望能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一时,学会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俄罗斯作家阿赫马托娃《祖国土》里写的“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若隐若离,无关痛痒。
      大二的那次湘西草堂之行,像一根魔术棒点醒沉睡中的公主一样,唤起了我对船山本人及其思想的兴趣。湘西草堂之行着实让我感慨良多,像肖记者说的,这次我们来沾沾名人的仙气。从解说员的口中得知,船山先生晚年生活之艰辛、著作之多及其思想对后人的影响之深远都激起我对船山先生的兴趣。回来的路上,我们来到了船山先生的墓地,拜访了守墓人——其第十一代后人,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墓碑的正中间是“伟大思想家王船山之墓”,右边为墓志铭:“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从中感受的是一份沉重;一份伟岸,一份对故朝的坚贞,一颗跻身“孔孟”之学而不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子之心。“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昭示的不正是他的爱国情操、民族气节以及那份“与优者战,败亦非辱”的卓越精神吗?

       (作者系船山文艺杂志社资深记者,原衡阳师院大学生王船山研究会会员,现湖南攸县电视台记者)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