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船山 > 船山论文 >

王船山与之精神上的殉道

时间:2011-10-18 17:01来源: 作者:东山/衡阳 点击:

        王船山,又名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清三大学者,居“三儒”之首。明朝灭亡后,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后,几经辗转,在石船山下筑草庐而居,即湘西草堂。在我国古代,儒家的忠君意识是异常强烈的。明亡后,作为前朝遗民,王船山做为儒家思想的卫道者,在举兵失败后,为何就隐居了呢?

        也许大家心中会有疑问,在当时得历史环境,当时的观点来看,或许会认为这是一种“懦弱”,作为卫道者,他没有以身殉道!

然而,王船山,他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殉道者。而且是无与伦比的殉道者。
为什么说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殉道者呢?
形式上,他与那些以身殉道者不同,他并不是以死来明志。在战斗失败后,他隐居乡野,在湘西草堂终年打着一把雨伞,穿着一双木屐,头不顶青(清)天,脚不踏清地,逝与满清不共戴天。他是以这样一种新式来与清廷对抗。
在湘西草堂的堂屋里,悬挂着他自撰的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六经并不是指实数,他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这副堂联总结批判传统儒家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思路,同时,表明了他高尚的气节,也表现了他的与时俱进。面对清廷的高官厚禄,他没有心动,为了他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隐居期间,生活贫困,连著书用的纸笔都经常要靠朋友接济。当清廷的官员去拜访他,想给他赠送点生活用品时,他深深觉得自己乃前朝遗民,怎能接收清廷得接济?怎能接见清廷得官员?于是,拒而不见,也没有接收礼物,并写下了“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的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晚节,达到自己精神上的殉道。
王船山精神上的殉道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他的哲学思想和著书立说上。
王船山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有东方的黑格尔、费尔巴哈之称。他的哲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发展的高峰。他努力著书40余年,计100余种,4000余卷。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哲学、史学、文学、文字学、音韵学,甚至天文学等方面,内容博大精深、其代表作有《尚书引义》、《续四书大全说》等。
王船山,他以隐居石船山下,著书立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殉道方式,即精神上的殉道。无与伦比,达到了殉道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