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船山 > 船山论文 >

《走近船山》课题组作品之六: 祭王船山

时间:2010-10-28 20:11来源:船山文艺社 作者:船山文艺社 点击:

 

  

 
本网总编蒋婷(中)与总监魏启用先生(右)正在船山故居湘西草堂参观
 
        凭吊一位先哲,所有的祭文都无法复活310年前那一些或静或动的细节。

        但我们只能如此,历史已湮灭的太多了,我们今天还能够将船山故居门前那颗以根须向大地输血的枫树叶,一片一片地从宛如大海的时间里打捞出,贴在心口和胸前,我们激动不已。我们从这种激动中吸进船山精神,先生瞑目矣!

        那一座静静的村落,日起月落,空气中的恬静可拧出水来,但只在今天。船山先生用一生的时间来想点燃那黑暗中的柴薪,却不经意间就将自己燃烧,他就那么优雅地站立着,让所有的不拎水桶的人朝着他奔跑。

        时间是个怪客,出来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有多少时杰俊秀,被时间之沙日渐湮灭而不留丝毫痕迹;有多少不合时宜者,在时间之浪的洗礼下,淘尽黄沙始见金而横空出世。衡阳市西云二三十里的曲兰镇湘西村有三间茅屋,300多年前一个以卖姜芽为生的老人曾在那里住过。有人见过那里的一盏桐油灯彻夜不灭,那些姜芽早已不知去向,哪怕在往外乡的路上的杂草丛中,也无法找到当年的蛛丝马迹,只有那盏桐油灯发出的光愈来愈亮,如一轮正午的太阳悬挂在空中,照亮前前后后数百年,令300多年后的诸位学子学者,作出诸如夸父般的运作。

        枫马已嘶。古藤依旧在风中在雨中叶茂叶落。不知船山先生当年是否也像司汤达那样自信地说:我的书是写给300年以后的人看的。这不幸言中的幸事,付出的代价,难道仅仅用“惨重”二字来形容?一把小小的油纸伞,一双薄薄的木屐,就阻隔了“人世”,这又是不是“穷则独善其身”的无奈?七弦琴琴弦已断,300多年后的知音,不管如何虔诚,也没有办法走进当年的氛围。

       310年后的一个深秋,天不停地下着冷雨,我身影颤抖地在您的墓前,满眶眼泪地读您自撰的墓志铭,读出了您的无奈哭出了我的无奈。
  
(本文系课题组教师下水作文)
  
  王船山(1619--1692)衡阳人 ,本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船山之名是因其晚年居住衡阳县“湘西草堂”附近的石船山而得名,他借石船山寓意自己一生,坚贞不屈,傲然独立,顽强追求,后人仰慕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广以“船山”称之。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