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船山精神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一批批志士,也一同埋葬了一条条血色。在衡阳县源远流长的古代史中,有这样一位奇人,即使是在寒风侵袭的晚冬腊月,也脚踏一双木屐,手持一把油纸伞。他在满人入主中原勒令汉人蓄辫时坚持“头不顶清朝的天,脚不踩清朝的地”。宁死不移对大明王朝之忠心。延续并发展了心学大师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晚明顾炎武的一代朴实学风“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了中国朴素唯物主义第一人,他便是清心傲骨,凛然正气的民族主义思想家——王船山。 走过船山故居,踏着王先生曾游历过的一片片麦田,我相信在当时,他看到在蒸阳炎日下俯首拾穗的底层劳动人民们,不由得又会心生感慨,忧俗怀民。 在求仕科举之路被农民起义的火炬灼成赤红色的黄昏之时,明朝此时也苟延着喘出最后一口气,连着老父亲被农民军掳掠了去后,王船山只得施苦肉计以怀忠孝。看到国破帝戕,幼子夭亡,百姓在动荡中流亡,哀鸿遍野。这些哀恸黯惨的景象使得王船山悲痛欲绝,泪涟决堤。他决心与挚友夏汝弼匡扶社稷,续宗复明。 在清军南下、黑云压城之际,王船山坚守着反清复明的立场,参与并领导了多起抗清活动。在败局已定,满清招安之际,他毅然选择隐居于寄寓他前朝旧梦的续梦庵,从此遗世自居。他曾痛诉大明官僚体系的腐败倾轧,朋党乱象,中官霸政。无一不透露出他忧谗畏讥,对明朝皇室的担忧和怒其不争。哪怕战火纷沓,民生凋敝,也从未放弃过对明王朝的希冀与对大清的抵抗,这等忠君爱国之能臣,实属世间罕至! 湘江的水仍然凛冽地长流,王夫之的美名也镌刻在了湖南近代史里,在时过境迁,意识形态渐次嬗变的当今,他的民族思想,他的精神人格,依旧璀璨不朽! (衡阳县江山学校高1913班供稿) (责任编辑:相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