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王船山思想
关市镇汇水中学
王船山(1619—1692),是明末启蒙思想家,学贯古今,会通中西,隐藏山林而名不显,留下著作1000多万字。
(责任编辑:相天)王船山认为,“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全球化的大潮下,一个人或一个利益群体不断提高理性、德性能力持有水平,“地气”上升,制器立法以成均,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均势,才有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王船山是明末的启蒙思想家,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就者,中国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核心思想是“成均”。如何“成均”?制器立法。 王船山认为,阴阳自由平等,但是天地之数五十五,阴数三十,阳数二十五,阴阳之数不均,因此,阴阳不测。不均,即不平等;不测,即不确定性。为此,要成均。成均,全靠“地气”上升,即提高理性、德性能力持有,制器立法,达成均势制衡、自由平等,由此改变命运。提高理性、德性能力持有,以教育为本。天下为公,互爱互救,强弱相保,以基于同情心的仁爱为本。 王船山认为,儿童的恒心、自治能力、独立人格的培养,不可忽视。穿衣、洗脸、洗澡、吃饭、上厕所等事情,只要孩子能独立完成,父母亲不要代劳。儿童也有立志的引导教育,由此端正其行习。儿童要养正气,有大雄大力的勇敢,有一个值得学习的引导性的好精神偶像,但是不能当偶像的精神奴隶,即“不可作门下厮养”。因此,要逐步引导儿童持有科学精神,大胆好奇,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好奇、怀疑,是热爱思考和学习的一条门径。想象,是创新的源泉。也可以说,想象力,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最大的资本。 王船山继承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功夫熊猫》里面,一只被生父遗弃的熊猫,在鸭子养父的抚养下长大,在鸭子的面馆帮厨,鸭子希望他继承面食技艺,而熊猫梦想成为武林高手,但是身体笨拙,又贪吃,意外被选中为拯救世界的“神龙大侠”之后,熊猫自己绝望,师傅浣熊也绝望。在乌龟大师的勉励下,师傅浣熊利用熊猫贪吃的习性把熊猫培养成为了一个武侠。 为什么要因材施教呢?每个孩子的根质不同,后天的各种因素又使得材质不同。决定了人的根质不平等。民间谚语云:“一娘生九子,各个不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子代之间根质的不平等。民间也有谚语云:“歪丫结好货。”这表明母子世代之间也是不平等的。母本在某个方面处于劣势,可能繁衍出在某个方面的优势子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