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 > 成才之路 >

文化经典是文学创作的基石

时间:2015-07-23 17:39来源:本人原创 作者:井泉 点击:
今天我这堂课的结论是,文化视野影响文学表达,文化经典是文学创作的基石。 我就讲到这里,最后,欢迎大家日后通过我的qq(695802706)或船山官网微信公众号(zhchsh-net),与我继续今天这样的交流。谢谢大家!


讲座交流现场

      
      大家下午好。很有幸,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碰巧赶上了你们的这次文学交流会。上午我参加了贵校的船山文化交流活动,下午就被热情的任教授请到了这里,让我来发个言,因为我同时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
  现在是午休时间,其他同学都在寝室里,而我们因为文学齐聚这儿,我很感动,所以我的第一句话是,请允许我作为文学爱好者,你们中的一员,表达我由衷的敬意!在座的同学们,无论你们是快要毕业还是入学不久,请你们永远不要放弃对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学的兴趣,这一点,即使不会使你成长为一个优秀作家,也必将是你们日后成为职场佼佼者的支点。大家看我进教室时手里拿了一本人文杂志,名字是《当代青年》,这不是我有意为之的演讲道具,而是今天清晨,我送一位好友去南岳机场,那位好友掉在了我的车上的。这位好友姓廖,与我同龄,也与任教授同龄,正好是任教授所就读高中衡阳县一中的校友,我们三人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文学青年。我手上这本杂志是我的廖兄今晨在报亭里买的,多年来,他养成了随时随地读书看报的习惯。他已在北京工作了十多年,工作性质是文化,很有成就,据我所知,至少是靠文字工作赚下了两套房子,相当于两个“莫言”——据说莫言拿下了诺奖,才好不容易在京城购置了一套商品房。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就从莫言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读过莫言多部长篇,比如《丰乳肥臀》,故事是精彩,但并不觉得他的作品比我同时读的韩少功、路遥的他们高出多少。原因是我觉得那时莫言的文笔还停留在芜杂和单纯注重情节的阶段,源于经典或者说归于经典的东西不多,经典是历史深处的东西,也必然延伸向未来的历史。但近年来读莫言的诺奖作品《生死疲劳》、《檀香刑》等,感觉就截然不同了,《生死疲劳》是一部植根于中国民间文化灵魂深处的奇书,它借助于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命轮回意念,大胆开拓,融对现实的嬉笑怒骂于合理的想象世界,亦虚亦实,亦庄亦谐,既成功的走进了群众,又凿通了一条文学世界前所未有的浪漫主义的经典之路。从文化源头上看,莫言得经典之力的地方有干宝的《搜神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古代经典,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西方经典。《檀香刑》的历史感就更强了,其话语语境尽管只是放在清朝末期,表面上是一幕底层受害者的复仇故事,但同时也是一部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历史文化的通盘反思的力作。作为复仇者的对立面,莫言深刻刻画了一个三千年儒教熏陶之下的中国父母官,徘徊在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敌国外患与“群氓”内忧的歧路,终于无能调和阶级与民族矛盾而身心俱疲,而以玉石俱焚的悲剧作为敲响统治者的最后一记警钟。莫言的反思是鲁迅小说《狂人日记》、《药》乃至柏杨杂文《丑陋的中国人》的深入,相比于前者不可磨灭的历史与政治意义,我认为莫言小说文本的文化进军意义更加凸显。
  就我个人的文学喜好而言,整体上讲没有哪一位作家在我心中超越鲁迅。鲁迅的中外经典功底也是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的,比如鲁迅的《故事新编》,就是对中国古典精髓的吸收之后,嫁接外国黑色幽默经典而产生的新的经典。莫言就说过:“鲁迅对中国文化的把握是建立在深厚的学养之上。这要童子功,要从经史子集里边沤出来。”莫言正是从童年时代开始读鲁迅的,后来他进修研究生,老师要交作业,他就写了读《故事新编》中的《铸剑》的感受,题目是《月光如水照缁衣》,《铸剑》里的黑衣人给他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莫言解释说,黑衣人或者说鲁迅的原型,他超越了愤怒,极度的绝望。他厌恶敌人,更厌恶自己。他同情弱者,更同情所谓的强者。一个连自己都厌恶的人,才能真正做到无所畏惧。真正的复仇未必是手刃仇敌,而是与仇者同归于尽。睚眦必报,实际上是一种小人心态。《铸剑》的结局,当三个头颅煮成一锅汤后,谁是正义谁是非正义的,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他们互相追逐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好人坏人的区别。这篇小说单就思想内容的丰富,超过了那个时代的所有小说。在我看来,莫言获得诺奖的两部长篇就是鲁迅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也是中华文化的底气在新时代的迸发,从而令世界为之惊艳。
  我从小学高年级起也就不自觉地读鲁迅了,因为我父亲做过中学图书管理员的关系。我至今记得那时候背出的只属于鲁迅的经典句子:“杀了无泪的人,一定连血也不见。爱人不觉他被杀之惨,仇人也终于得不到杀他之乐,这是他的报恩和复仇。”鲁迅的语言也实在是太经典了,高度锤炼到没有一个字无用,没有一句话软弱,而又可以令人玩味无穷!鲁迅的《故乡》、《社戏》那样可以做记叙文来读而还令读者只觉其短的小说,《雪》《秋夜》那样野性精悍而绚烂之极的散文诗,我当年都是全文背下来的。
  刚才何芬女士提到琼瑶,我也想讲几句。因为言情小说的泛滥,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误入了琼瑶的包围圈,还有一个三毛。现在看来,三毛的散文《梦里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骆驼》等,作为感受时代气息与异域风情的时文,泛读一下是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初学写作者的不错的本子,何况三毛本人有庄子精神的影子在。但读琼瑶太多对于文学爱好者就不合算了,因为作品内容大多为三角恋爱型,消遣类的,赶不上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张恨水、徐訏,后者均更有古典与西洋传统文化的内涵。琼瑶的书我读了几十本,改编的电视剧也基本没有落下,但现在记得的只有电视剧《梅花三弄》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主题歌词,还是引自金元时期著名词人元好问笔下的经典!
  最后,我要向大家推荐我们衡阳籍的一位经典作家,也是三千年中华古代文化典籍的总结者。他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详,王船山。但船山作品呢,恐怕所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船山先生是明末清初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价值是直到一百多年前,被清朝的中兴名相曾国藩通过大量刻印船山遗稿而挖掘、后来通过创办船山书院等途径加以推广,而且还只是他的哲学思想价值,他的文学价值其实被其耀眼的哲学光芒所掩盖。我建议大家用心读完他的文论代表作《姜斋诗话》,这是一部可以与《人间词话》并驾齐驱的文学鉴赏类经典著作。读了它,我们会在经典阅读和通过经典指导写作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我最近杀青一本作文指导书稿,名为《经典引路——井泉独家作文课程》,很大程度上受了上述两部古代经典文论的启发。我的全部课程,用心在于让初学写作者以经典为希腊神话中的那根“金手指”,通过它的指引让你笔下的文字“点石成金”。 而其实,写作最大的秘诀还是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的书,只能是经典,决不能是那些市面上充斥的魔幻武侠都市言情小说。再顺便谈一点写作训练建议,我们在缺少生活阅历或者书读得不多——缺少间接阅历时写作,不要动不动就抒情和议论,还是实实在在言之有物的好,多调动观察想象所得,注重细节描写。抒情议论,那是有了充分的经典书本与生活积累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情,急不得。大家听我朗诵一下我最近的一篇文化随笔《伊山禅寺》中的部分文字:
  眼前光景分明如急管衰弦、流水落花,越来越惨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先生,你木屐纸伞远道而来,缘何而悲?
  伊山不语,却似有更沉郁的悲歌自四合的杉林中传来——
  “旧愁疑在春梦惊,乃知君死而余生。生亦不可期,死亦不可悲。鸡鸣月落杉桥路,且与须臾哭别离。”
  这是船山先生为他的内弟兼学生郑忝生送葬时心中的哀歌。霎时,我明白了,我们庸人的为生死的歌哭大相径庭于豪杰的长歌当哭,无情未必真豪杰,船山先生向世间索求的只是一点点用于别离的时间。

  这里,最后一节议论建立在第四节的船山诗歌文本之上;而一到三节的抒情则建立在此前我对伊山胜景的观察、想象糅合之后的描写之上:
  漫步清溪,心静通幽,那么这流水自然也是心头的潺潺流泉了。我见到伊山的那一刻,她正包裹着薄薄的云雾的头巾和微雨的面纱,这样的云烟缭绕连同寺庙里善男信女燃起的香篆,自然更增添了它的神秘——那需要青鸟殷勤探看的神秘的美,也许冥冥之中,上天为我安排的就是与船山先生同样的境遇,斜风细雨,我欲归去,只因心绪幽岑如同雨湿之后的回峦翠色,沉沉笼压着初来时的萧清……
        而这一段描写又本于船山游览伊山禅寺所写经典诗句的启发引领——
  心识回峦外,沿溪曲径深。云烟开绿亩,金碧动青林。香篆迎风入,钟声过鸟寻。萧清初觉好,风雨更幽岑。
  今天我这堂课的结论是,文化视野影响文学表达,文化经典是文学创作的基石。 我就讲到这里,最后,欢迎大家日后通过我的qq(695802706)或船山官网微信公众号(zhchsh-net),与我继续今天这样的交流。谢谢大家!
  (本文系作者据2015年3月于衡阳师院雁回文学社演讲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3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