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美妙的歌声绕梁三日而不绝。
梨树县是老婆土生土长的地儿,咱也套点近乎算是半个家乡。据说那里因为有棵大梨树而得名,还由于教化原因曾经叫过奉化,隶属辽西,归过怀德管,县城也由郭家店迁至如今的地界儿。别看这小地方不通火车,那交通可是方便得很,汽车跑得飞快,10多公里的路程居然收5元人民币,那叫愿者上钩啊。当年的买卖大街,提起李连贵大饼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呀。二人转之乡名不虚传,还有那大豆高粱美名扬。
咱东北这疙瘩冬季滴水成冰,妻管严是典型的地方病,梨树同样处在这个节骨眼上,当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了。不过,严重的肺气肿可是让人恐怖,成了堵在心头不得不说的故事。
早上太阳还在梦想中的时候,梨树小县城的环卫工人便开始了劳作,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扫帚搅动整个世界,裸露的沙土甚嚣尘上,什么样的阳光都休想穿透人为的屏障。
大车小辆把晨曲奏响,报废的、淘汰的都在轰响,顾不上检修,管不着刹闸是否失灵,外观狼狈不堪一摸都掉渣的小老样照常上路奔忙,PM2.5再多、再高都无所谓,只要经济效益好,就一俊遮百丑,多些污染又何妨?
集中供热是个好办法。可是梨树不产煤,所以晚上铆劲烧一阵就偃旗息鼓了,只能在早上疯狂地甩大锹,添一瓢辽河水,炉火更旺,那大烟囱嗷嗷的冒出浓烟,天地一色,蔚为壮观啊。
苦的是那些临街的小出租屋,小本经营的洗头房、泡脚店,掌鞋铺,没有集中供热伺候,只得处处点火,连片冒烟,你烧的是破鞋头子,我弄的是自行车里外带,百味杂陈,气味芬芳,路人喘气都成了奢望。
县城中心有一大棚子被指定为大市场,那可是寸土寸金的商家必争之地呀,只可惜没有供热设施,清一色的小烟囱怒指苍天,家家店铺炉火真旺着,或隔着玻璃比划,或捂着鼻子交流,买卖街就是不一样。哗啦啦,蒸馒头的掀开锅,气冲霄汉下太阳都得退避三舍,看来还是人类有力量啊。
无处不飞花,处处呼吁毒沥,梨树大小医院爆满,就连那小区里的临时诊所都挤挤压压的,上呼吸道感染多发常见病困扰多年,久病成良医的患者都知道应该打什么滴流,一回坚持多少天,该花多少钱,医疗保险能够报销几吊钱呢。
老岳母年逾81岁,精神矍铄,居然能够不咳不喘的,一天忙忙叨叨地做3顿饭,真是福大命大造化的,佩服。
只是我们这些游子不大适应罢了,细访一下人家那里也没有多大比例死于肺癌的,兴许平时呛出来了,折腾惯了,肺气肿倒成了天然屏障,坏事变成了好事亦未可知,真得让世卫组织来个评估,说明一下平时病病歪歪的人为什么能够长寿,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啊。别提什么健康第一那过时的观念了,看看梨树人不是活得挺“滋润”吗?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