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学在船山-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 > 古代名家 >

壶生:心学开宗陆九渊

时间:2023-08-28 23:40来源:王船山故里研学基地 作者:壶生 点击:
陆九渊(1139-1193年),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乾道 进士,任靖安县主簿,调 敕令所删定官 。少闻靖康间事,感慨

    陆九渊(1139-1193年),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乾道进士,任靖安县主簿,调敕令所删定官。少闻靖康间事,感慨金军侵陵,遂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并奏陈己见,主张博求俊杰,论道经邦,复仇雪耻。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被命主管台州崇道观,遂还乡讲学。光宗时,知荆门军,曾创修军城以固边防,在任颇有政绩。与朱熹齐名,而学术见解多有不合,主"心即理"说,尝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又谓"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认为要认识宇宙本来面目,只要认识本心。与朱熹通信论难,曾会于鹅湖,作学术论争。其学术思想,为明王守仁所继承发展,成为陆王学派。著有《象山先生全集》,经整理为《陆九渊集》。

     鹅湖会讲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朱熹与陆九渊在吕祖谦的牵线下的宇宙理本论与心本论之论战。明末清初大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陆九渊占了上风,尽管王夫之在其千万言巨著中经常痛批陆王心学、修正程朱理学,但其吸取心学、理学,发扬张载,和合而成气学(或曰实学),后世学者亦有目共睹。清代学者朱轼关于陆九渊的评价相当中肯。他说:”朱陆之异同,五百年来,儒者以为口实。然考鹅湖之争,朱子年四十六,而陆子乃三十七耳,其未即为终身定论也,岂特陆哉……向使陆子克跻上寿,探赜研精,去罅归醇,又恶知不卒于合耶?以陆子高明之资、持守之笃,学者不知所以服膺而诵法之,而徒执其一时之抵牾,纷纷置喙于异同之间,是岂善自得师者乎?“ 朱(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九渊回归江西故里金溪,从此他自号“象山翁”,继续热心于讲学授徒,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次年(1187年),他又在贵溪创办象山书院,每天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后,求学者就超过数千人。
    陆九渊基本的教学目的是“收拾精神,涵养德性”,他针对当时学者沉溺于章句之学、志于声色利达、“良心善性蒙蔽”等弊病,高擎起“明理,立心,做人”的教学大旗,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陆九渊并不排斥通过学习来取得功名,但是他认为,取得功名并不是根本目的,这也展现了其内心修为与处世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周易·系辞》里孔子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鼎卦》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孔子说:“一个人德行浅薄却占据高位,智慧有限却要自作聪明地谋划大事, 能力有限却要不自量力地承担重任,这三种情况很少有不达到灾祸的。《易经》鼎卦九四爻辞上说:“鼎足折断,倾覆了公爵的美食,象征着倾覆家园,身遭刑辱,四非常凶害的。这就是说才力不足以胜任的危险!”德不配位、精神浮躁的人或许会成功一时,但不会成就一世。
    陆九渊开创的心学一反玩学丧志的记诵之学(著名的悲剧人物如梁武帝),讲求的是明心见性即为学,亦即大学三纲中的首纲:明明德。
    陆九渊的教育方式掀起了一场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了以往将经学作为学习中心的地位;倡导学习的根本在于,学生要有独立的思维、正确的判断标准,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这让陆九渊的教育理念在当时显得极为先进。
南宋大臣、哲学家陆九渊,在为国献良策没有被采纳后,转而用教书育人的方式,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最终成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他上承孔孟,下启王守仁,形成了“陆王学派”,不仅对中国,也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
(责任编辑:相天)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