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 > 古代名家 >

君子亭记

时间:2010-12-15 11:15来源:本人原创 作者:船山同乡 点击:
岁癸未吾入城南书院②,从林师平乔受业。师所求甚严,敦品厚学,有谦谦君子风范,斯吾之幸也。尝得林师批余文“有塞乎苍冥之气,其气可嘉”,盖倚君子亭而作。
        岁癸未吾入城南书院②,从林师平乔受业。师所求甚严,敦品厚学,有谦谦君子风范,斯吾之幸也。尝得林师批余文“有塞乎苍冥之气,其气可嘉”,盖倚君子亭而作。
  君子亭者,湖湘名亭也。据长沙妙高峰之巅,台高而安,近市而不喧。余观此地,天人协和,万物共荣。江流环带,控南岳七十二峰之余脉,白云时而拥护,龙气暗自潜藏。朱张会讲③,流风余韵,千古犹新;毛蔡④论文,呼建党先声,新民学会⑤,其迹尚可寻。文津道岸⑥,弦歌不断。远邦朋至,近地风从。察古今藏修于此,而文雄气古者众,而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
  此亭枕岳观湘⑦,昭君子盛德之风化,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旨归。作此者何?志不在他,为国求贤。润春雨之太和,响夏雷之径直。亭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朝圣之士无日不来,千载之盛况而积于今。后学志士当以不得卒业一师为恨。
  人之为学,倘不志其大,不忧其时,不亲其民,虽多且深何为?鄙人自处,素抱宏愿,于圣人君子之书,无所不读。极才华之欲望,惟欲振起国学一脉,以挽当世颓靡浮陋之习。遂访此间好学笃志、怀抱利器、胸藏宏谋而又通达时事者众,相与往来,结文社者二⑧于其间,一曰通讯社,以君子亭名;一曰国学会,以撑华夏旨。
  晴好之朝,风月之夕,吾未尝不在,友未尝不从,于亭中三五成朋,选石而坐,聚首论文,相得甚欢。吾尝读南轩⑨文集,卓然而有去俗之志。观浏阳孔校长昭绶⑩知耻之训,则存报国荣家、奋身扬名之念。平生尤喜船山⑾之说,板仓⑿之言,得二先生文,彻夜通读,且喜且敬。则知斯地出润之、林彬命世之材,不足怪也。学行未成者,归之于学,则未成可成,已成可革⒀。
  继千年传统者,为一师大要。所重者,此间风物、典章、施制、人物、时事也。盖以文图为要,使此间先贤君子所守者、所重者、所厚者、所荣所耻者,宣达于今,昌明于后,以资来者。
  孜孜者志也,郁郁乎文哉。然千年学脉,何以至今一师人不知一师史?吾羞其耻。痛可谓:广田自荒,荒而不治;长城自毁,毁且不修。吾深以为忧。作斯文,以待后之君子。
 
  丙戌年四月衡山邓稀神世謇谨记
 
 
 
注释:
 
①君子亭:长沙城南书院(今湖南第一师范)一座古亭,宋时城南书院称“卷云亭”。
 
②城南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前身,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由张浚、张栻父子创建,与岳麓书院隔江相望。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或议论时政,对湖南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成为“昔贤过化之地,兰芷升庭,杞梓入室,则又湘中子弟争来讲学之区也”。
 
③朱张会讲: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八月,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到潭州(今长沙)造访主持城南、岳麓二书院的张栻,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中和”、“太极”等进行长达数月的讨论,史称“朱张会讲”。两位大儒往返于城南、岳麓二书院设坛辩论,首开不同学派会谈之风,引来远近学子云集于此,“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宋史》记载:张的学问“既见朱熹,相与博约,又大进焉”, 而朱熹亦认为张的见解“卓然不可及,从游之久,反复开益为多”。
 
④毛蔡论文:毛蔡指毛泽东和蔡和森,是杨昌济先生最器重的两位学生,杨于病重期间向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的章士钊推荐称:“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⑤新民学会:五四前期著名青年革命团体,1918年4月14日,由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等创建于长沙,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后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
 
⑥文津道岸:朱熹为往返城南、岳麓二书院间的渡口命名,东称“文津”,西作“道岸”。津,本义渡口。朱张渡口两岸今立有“文津”、“道岸”二道牌坊。
 
⑦枕岳观湘:第一师范坐落在南岳衡山以西,岳麓以东,前临湘江。校歌有云“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⑧结文社者二:作者于第一师范征得挚友陈果、戴志恒等,先后发起创建君子亭通讯社和国学会二社团,2005年国学会获评“首届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
 
⑨南轩:城南书院创始者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后迁至衡阳。官至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主张抗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宣扬理学观点,著有《论语孟子说》、《太极图说》、《经世编年》、《南轩集》等。《宋史》有传。父浚,宰相,著名抗金首领。
 
⑩孔校长昭绶:孔昭绶(1876-1929),教育家,字明权,号竞成,长沙府浏阳人。1910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留学日本政法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历任长沙多所中学、师范学校教师,于1913年和1916年,两度担任第一师范校长,聘徐特立、杨昌济等任教员,以“知耻”为校训(“知耻公诚 勤俭雄朴”)中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被誉为“民主教育的先驱”。
 
⑾船山: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大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畺斋,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下,学者称船山先生。著述甚丰,但全部著作生前均未刊布。遗著多达100多种,400余卷,收入《船山遗书》。
 
⑿板仓:杨昌济(1871-1920),伦理学家、教育家,名怀中,字华生,世居长沙清泰板仓冲,世称“板仓先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渡日本留学,主攻教育学。宣统元年(1909)留学英国,专攻哲学、伦理学,游历西欧。1913年回国后任教湖南省立高等师范学校、第四师范、第一师范、商专、一中等校。学贯中西,思想宏深,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1918年6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尝作联“强闭桃园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译有《西洋伦理学史》,著有《达化斋日记》、《论语类钞》、《杨昌济文集》等。
 
⒀未成可成,已成可革:尚没有学成的可以因学而成,已学成的可以革新。语出《船山遗书》之《尚书引义》卷三《太甲二》,意谓励学敦行,日新又新,止于至善。
 
 
 
 
 
附图2张:
 
图为:长沙城南书院妙高峰上君子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