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竖一 飞天评论员 家喻户晓,自从2012年春夏之交薄熙来“落马”后,国内外普遍关注其的政治生命,而纷纷预测薄熙来将会以何种罪名锒铛入狱,或者最终是否会被推上断头台。 2013年7月25日,新华网率先告诉世人,薄熙来一案,经依法指定管辖,已于7月25日由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薄熙来享有的诉讼权利,并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其委托的辩护人的意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薄熙来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贪污公款,数额巨大;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追究刑事责任,并予以数罪并罚。 由此可见,官方反腐的力度相当大,而且检察机关欲将薄熙来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也就是说,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腐败问题可能导致“亡党亡国”之警示,以及习近平指出的“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之忠告,正在积极而纵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法治进程和反腐工作。即正像2013年7月2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所讲,“法治没有特区”、“反腐没有例外”。 诚然,就一般情况而言,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直至法院立案、宣判,是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甚至不排除不予立案或“雷声大,雨点小”的可能性,但依照有关新闻报道、某些政治生态之规则和中国反腐倡廉之现实需要,薄熙来不可能逍遥于法律之外,而且被判处死刑的可能性很大。 实事求是地讲,薄熙来在其多年的宦海生涯中,还是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以致于如今还有一部分国人持有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曾经宣称薄熙来会东山再起,而在薄熙来“落马”以后还通过多种形式力挺之。 但是,更多的世人基于对薄熙来有全方位地深入认知,深知薄熙来迟早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 譬如,2012年2月,当王立军事件显山露水之后,笔者在跟曾经颇受某些特殊政治生态体系赞赏的“2008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交流时,就已再次肯定地指出薄熙来“落马”的时日也不远了;而且, 3月14日,笔者作为特邀嘉宾在天涯社区就《2012期望——温总理答记者问》与广大网友互动时,当温家宝谈及王立军事件,笔者更加敏锐地意识到薄熙来定然会如陈希同、陈良宇一样地被查处,而或明或暗地告诉了网友。 果然,2012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薄熙来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4月10日,中央层面鉴于薄熙来涉嫌严重违纪,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调查。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的决定,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罢免了薄熙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薄熙来的代表资格终止。11月4日,十七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中纪委关于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 如今,薄熙来被提起公诉,这是中国反腐倡廉的新风向标,这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里程碑,这是中国亿万民众的共同心声,这是中国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的福音,这是提高中国执政党和政府公信力的良机,这是中国政治生态系统自我平衡的重要举措。 因此,诸如《薄熙来被公诉唤醒对法治的敬畏!》、《“公诉薄熙来”是反腐新标杆和新风向标》、《从薄熙来受审看领导干部手握权力怎么用?》、《审判薄熙来是依法治国的清晰重申》、《治党必严违法必究贪腐必惩》、《薄熙来受审令出一门方能不偏不倚》之类的时评文章,才会迅速地占领舆论高地。 但是,稍微留意相关信息者,可能都会发现,上述某些时评文章的作者,以及上面未曾提及的一些知名时评作者,曾经在薄熙来如日中天的时候发表过观点截然不同的文章,譬如,《薄熙来“发言权观”剑封“新官僚主义”咽喉》、《“红歌书记”薄熙来给这个时代到底带来了什么?》、《薄熙来指点“五件大事”引领重庆天地人和》。 为何如此呢?其中的原委是比较复杂的,而不少也是不言而喻的。 不过,笔者于此不妨讲个真实的故事,那就是,王立军、薄熙来“落马”之后,曾经为其唱过赞歌的一位时评人,私下对笔者讲道,其实他骨子里面不想唱赞歌,但迫于体制和生活的现实压力,有时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其实,客观而论,薄熙来之所以“落马”、被提起公诉、等待法律的严惩,除了其自身的内因以外,跟上述个体的大唱赞歌等也不无关系。 直言不讳地讲,在为薄熙来唱赞歌,替其包装的团队中,除了上述个体以外,中国的很多媒体其实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譬如,据时任《羊城晚报》记者、曾与王克勤、柴静等著名记者一道被评选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现任《时代周报》副总编的赵世龙披露:“2001年2月1日羊城晚报子报新闻周刊曾推出16版《好官薄熙来》,除去辽宁当地媒体的造神,这是外地媒体比较早的巨献。当时我任羊城晚报记者,和新闻周刊主编老蔡也很熟,这组报道雷着我了,以至耿耿于怀,有天揪问蔡为何这么恶心地包装一个有争议的地方官?蔡答这是大连官方给钱的宣传文章……” 毫无疑问,正因有媒体大唱赞歌,正因有诸如“如果领导干部都能自觉割掉‘新官僚主义’的尾巴、都能像薄熙来所说的那样靠‘走得勤和看得细’而取得‘发言权’、都能做到薄熙来要求的那样‘眼睛向下、动起来、跑下去,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之类的“舆论引导”,所以,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在内的不少人以为“薄熙来是个好官。” 众所周知,中国权力运作富有“特色”,然不可否认的是,薄熙来的升迁之路,跟媒体、跟某些为其摇旗呐喊、大唱赞歌者不无关系。 试问:如果舆论能客观地引导民众,乃至官方的认知,那么,薄熙来会一步步得到提升吗? 当然,薄熙来之所以“落马”,并被公诉,而最终定然会接受法律的严惩,主要的原因在于他自身。 当然,一些专家学者,或者社会名流等的被“御用”,也是催生薄熙来腐败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有,某些普通民众对薄熙来的热捧、盲目崇拜,事实上也是薄熙来走向权力欲望膨胀、走向贪污腐败之路的催化剂。至于其特殊的背景和红二代的身份等因素,于此暂不展开。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值得一提,那就是,薄熙来“落马”之后,某个国家级的官方网络媒体的负责人,指令相关人员采用技术手段“隐藏”了其网站上有关薄熙来的图文。为何呢?因为有关负责人认为,说不定那天薄熙来会东山再起,万一有那么一天,那相关图文就不再“隐藏”,而得重新面世了。 此情况,貌似搞笑,但事实上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生态、社会心态。其实,像这样的生态、心态,都是产生腐败的土壤。 总而言之,笔者罗竖一认为,中国各方都当正视薄熙来一案及其警示意义,而不要仅仅限于口诛笔伐,或者一如既往地在那里培育产生腐败的土壤。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