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印战争五十年”(为德国电台专题征文而作)
时间:2012-10-13 11:43来源:本人即刻原创 作者:独孤醒狮 点击:
次
战争,是政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五十年前的中印战争也不例外。中印边界争议,主要源于殖民时代的“麦克马洪线”。麦克马洪线是英殖民者强加给中国,且从未被中国中央政府和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承认的一条所谓的分界线。但同为殖民主义受害者的印度独立后,却继承了故日主子的殖民理念,依据不法的麦克马洪线,不断鲸吞我国领土。尤其在共和国建国初期,趁我国百废俱兴、边界地段鞭长莫及之际,印度政府更是变本加厉加速对我大好河山的武装侵略。一场反侵略的自卫反击战,终于在1962年10月打响。
1962年的中印战争,应算我方一场有准备的突袭。我军从实际控制线出发,多路向印方军事目标发起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复多处失地。其中个别战役的胜利虽有一些运气的成分,但总的来说是我军实力占优换来的胜利。可惜的是,我国输在外交上,输在毛故主席泽东先生的一手反修一手反帝的外交政策上。原本我军捷报不断一路向印度纵深挺进,某先头部队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然而,当时冷战时期世界上两大军事强国美国和苏联,一改故日宿敌面孔,罕见地联手给印度以军事援助。苏美援助的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流入印度后方。为以防不测,我军被迫迅速撤离了战场,退回实际控制线我方一侧二十公里之后,并单方面宣布停火。收回来的土地,大部分又白白拱手送回狼腹。
历史不容许假设,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不能假设当时有没有制订城下之盟的可能,也不能假设我军只撤退到我方主张的领土分界线后的可能情况,更不能假设占领新德里的严重后果。今天,我辈更多地只能叹息,站在基本以麦克马洪线为雏形的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望着他人铁骑下祖辈的家园叹息,不知何时才能夺回。
今天,还有许多不知战争最终结局的国人,以中印之战的胜利为毛故主席歌功颂德。岂不知,那场胜利顶多算羊逼急了会咬人,不是撕下一大块肉吞入腹中,而是咬一口便马上松开再老老实实战战栗栗地走回羊圈,做回一只温顺的绵羊。今天,极端的个人崇拜胡吹乱吹之世道已变,但那些曾经被愚弄的人民,并没有完全醒来。不知何时能醒,也不知何时不再以讹传讹地传播那些愚民政策时期的遗毒。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识时务者在乎俊杰,能屈能伸大丈夫。50年前那场胜利后的撤军,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没必要扮演成一个金刚不败,以此来欺骗而获得广大信众的景仰。象中印战争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可以用来忽悠国民,可想而知当时的上有多智下有多愚。但愿历史不再重演;但愿我辈以及后人,永永远远地擦亮眼,不再愚昧不堪。
痛定思痛,今天,反思这场战争,让我辈更加懂得“只有国富民强,才会有一个强大的军事和外交”。弱国无外交,抗议、严重抗议等等外交辞令,在强人面前不过是“驴大吼”而已。即便“蹄之”,也改变不了弱者被人鱼肉的命运。二战以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一些改变。强国表面上赋予了弱国一些发言权,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并没有随着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到来而完全消退。只有富国强兵,才会有拥真正的话语权。50年间的前20年,我国大部分时间忙于国内的政治斗争,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所幸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国情民生和军事实力也相应得到诸多改善。
今天,虽然和平,但这内心泣血的和平并不能成为安逸的理由。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应要把这来之不易短暂的和平,当成革新立志、奋发图强的机会,方不负千百年来千千万万为国家领土完整而捐躯的英烈们。但我坚决反对,完全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为了逞现自己狭隘的所谓爱国,动不动就嚷嚷着和甲乙丙丁火拼。等拼光实力再吃败战,不是真的勇士,而是不自量力的唐吉坷德,只会误国误民。回头想想,如不是勾践雄心藏得深,连大便都吃,连自己爱妾号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美女的西施都献给吴王的话,勾践就别说复国了,连小命都保不住。
今天,与我国有领土领海争议的,远不止印度一国。当时印度幕后的老板,比那时更强大了。自脱离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高调重返亚太后,专心一志地遏制中国的发展,四处煽风点火,鼓动诸多邻国对抗中国。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把牙咬碎吞进肚里也得忍,要耐心等到天时地利人和的那天。
以军事威慑力来达到“止戈”目的,方能换来真正的和平,否则永远是忍气吞声的假和平。50年和平,只是枕戈待旦的50年,不代表中华儿女甘愿受辱走过50年。我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迎来一个公平意义上的真正和平。
2012-10-12 于 暗旧轩 通宵而作
(责任编辑:井泉)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