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竖一 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群体,以及某些决策者,多希望对现行的楼市政策加以调整。当然,对有关决策者而言,地方财政压力的增大和GDP增长受到影响等,也是其试图动摇现行楼市政策的重要因素。 2012年3月19日,人民日报在其A17版“经济热点”栏目中,发表了题为《楼市调控不会半途而废》的述评文章,文章除了再次强调坚持调控不放松外,还直言楼市调控政策“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篇文章,无疑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然客观上同时也释放了一个消极的信号,即“中国楼市调控政策会变”。 众所周知,“中国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而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另外,在2012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 显然,中央对房地产进行严控的决心和信心是非常大的。但是,如今《楼市调控不会半途而废》一文却发出了“中国楼市调控政策会变”的消极信号。如果该文不是发表在权威性和导向性都非常高的人民日报这样的媒体上,那么其影响力可能会很小,然而事实上恰恰通过人民日报面世了。因此,其定然会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普遍造成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 其实,面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一降再降的现实,面对中国多数热点城市的房价正在持续调控中告别涨势而逐渐回调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日益醒悟,不再盲目地进入中国楼市。换言之,愈来愈多的中国老百姓积极地支持国家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而理性地远离或者观望中国楼市。 中国楼市成交量上不去,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中央政府高瞻远瞩,已将2012年的GDP增速预定为7.5%——GDP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如此,事实上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对房地产业这个占国民经济10%左右的产业之依赖性会减弱。也就是说,GDP预增7.5%有助于“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另外,正像笔者在题为《中国房价下跌对大局很有利》一文中所讲,居高不下的房价,让中国亿万民众苦不堪言;畸形发展的中国房地产,让中国经济结构严重扭曲;商品房的百般诱惑,让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异化。也就是说,无论是促进房地产业、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还是促使中国社会伦理道德正常化,都需要让中国商品住宅价格一降再降,回落到老百姓普遍能够接受的“合理价位”,而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14日所讲,“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 当然,政策往往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即通常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而在《楼市调控不会半途而废》一文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还给出了微调路径,“如择机调整限购政策范围,重点限制境外和非居住的外地投资者投机性购房。再如在抑制非消费性需求的同时,适度调整首套普通商品房首付比例、住房贷款利率。” 但是,在已有5亿多中国网民的互联网时代,人民日报发出“中国楼市调控政策会变”这样的消极信号,会迅速地传遍全中国,而中国普通民众往往缺乏相关的专业判断,所以,为数众多的中国老百姓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误导”,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楼市的调控,且对中央权威造成负面的影响,而寒了民心。 譬如,不少老百姓会觉得可能未来房价真的会像某些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群体所言,而呈现报复性反弹之态势,从而盲目地进入中国楼市。与此同时,某些地方政府的决策者,也会以人民日报的“导向”为据而调整其辖区内的现有楼市政策。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社会群体,也会借机大肆忽悠中国普通民众帮其重新回到房地产业的暴利时代。 诚然,中国政府进行的此番房地产调控,并不是不让大家去购买商品住宅。但是,在高价位时,如果你也进入楼市,我也进入楼市,他也进入楼市,那么中国房价还会下降吗?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之愿望,难道不会落空吗?中国无数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还有希望得以解决吗? 总而言之,在中央一再明确强调“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中国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的大前提下,当下大谈“中国楼市调控政策会变”这样的话题,不但客观上会对中国楼市调控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而且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对促使中国社会伦理道德正常化没有好处。 故此,笔者认为当下大谈“中国楼市调控政策会变”为时尚早。 (责任编辑:启用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