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法网女单冠军争夺战李娜胜出,让很多国人真正认识了网球,喜欢上了网球!”起初,伴随着全国媒体像得了“羊角风”这样神魂颠倒的狂捧滥哄,上善若海也兴奋了好一阵子,可沉下心来一想,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李娜法网夺冠,关我们神马鸟事?” “一场法网女单冠军争夺战让很多国人真正认识了网球”,可认识归认识,如果谁硬说让我等平民百姓真心喜欢上了网球,那你不是强奸了我们的肉体、最起码也是强奸了我等平民百姓的意志。 要知道,全球网球运动的“大本营”在美国,运动员想打出好成绩首先必须融入“网球圈”,必须经常在全球打比赛,必须要有一流的教练,必须要有出色的陪练,必须要能很方便的获得去往全世界各国的签证,这样才能方便参加比赛赢得积分,获得参加高级别比赛的机会,这些只有在美国才有!相比美国大赛一样“法网”还只是小儿科! 这些硬件要求,在我们中国,就是实行“举国体制”也没有办法完全满足! “举国体制”是个神马东东呢?说白了就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众体育、竞技项目”。 回头看一看我们国家传统的大众体育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以及许多棋类活动我们各个学校普遍拥有,学生们打好打赖好歹能活动活动筋骨;即使是排球、桌球对场地要求不太高,也还是比较适合中国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和竞技项目。 网球运动一直是欧美人的天下,因为比赛对场地的要求很高;更有媒体断言:“球员的身型要修长、力量要足、爆发力要好、上下肢肌肉要发达,只有这些欧美人才有优势。” 实际情况也的确是这样。反观我们国内,像模像样的网球场地十分罕见,而且即使有在国内也都是“朱门酒肉臭”的人士扎堆的地方才有,路有“皮包骨”寒门百姓是难得加入“网球圈”有幸“酷爽”一把的;我等平民百姓除了电视上见过,别说入围“网球圈”,就是到“日赛不扬尘”、“雨天不积水”的红土的场地上,摸一摸场地、遛一遛脚底板,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也就是因为“网球圈”的问题—众所周知国内同样存在网球圈的问题,正如保龄球、高尔夫球一样,尽管国内主流媒体两年来不断热炒冷翻,“冷饭”就是“冷饭”,没有普通人民群众参与至少是有条件参与的项目,任凭媒体拼出老命按照或者说迎合上层精英阶层的意愿,就是炒的比王母娘娘的“寿桃”还好吃、还能长命百岁,与我能平民百姓又有神马关系呢? 因此说,在李娜法网夺冠之后,仍有媒体表示李娜的法网决赛直播收视率还是不敌世乒赛直播,我认为是事实求是的,十三亿中国人之中究竟有几个摸过网球呢? 所以说:李娜法网夺冠,关我们神马鸟事。很多媒体由此断言“中国体育一个属于李娜的时代已经到来!”显然是这些媒体不通中国国情、不懂中国心的了。 脱离中国国情的项目,脱离中国人民大众的项目,注定是昙花一现;这类项目最好的去处“还是让它们从我等人民群众的眼前尽快消失,消失的越远越好,见鬼去吧!” (责任编辑:编辑主任紫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