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学历背景,但是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就文化热点、阅读与写作、人生与理想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没有华丽的场面,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很知名的专家和教授,人数在有些人看来也有些少,但每位参与者热情很高。 80后枕戈是这群人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因为他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这些活动的参与者。据说,这样的活动多数是AA制,也有不少情况是枕戈和一些热心文化事业的人自愿承担费用。枕戈作为组织者,每次会很累、付出很多,但几乎没有回报。 “在文化相对边缘化的今天,为了更好传承湖湘文化和中华文化,我们自愿做起了‘文化义工’。长沙这座城市需要我们这样的义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义工’行动会成为长沙的‘全民运动’。”在近期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上,枕戈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文化的传承只有全民参与、共享和共同担当,才会长久繁荣。” 枕戈待旦:时刻准备去行动 2000年,枕戈从“茶乡之尾”茶陵考入湖南大学电气院。 缘何考入湖大?他说,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根本所在,作为湖南人,对这里自然而然有一种文化归宿感。同时,湖大背后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岳麓山,在湖大念书,仿佛在丛林云山之间归隐修身,这对从小热爱自然山水的枕戈有一种致命的“诱惑”。 枕戈的大学生活,颇有些传奇色彩:从第一个公开转系立志为文学事业奋斗,再到破格保研为中国人文学术事业添砖加瓦,以及创办山楂诗社、文泉杂志,尤其创办《湖大•印象》风靡湖大校园,被人誉为“比北大同类杂志还办得好”。这一切,都沉淀为枕戈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记忆和最光彩夺目的青春岁月。 现在他仍住在岳麓山下,湖大的校训“敢为人先,实事求是”,以及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人文传统,鼓励着他不断奋斗,投身于文化产业,而且成为湘商事业的大力推动者以及湘商文化小有名气的理论家。 大学时代即是风云人物的枕戈,头衔已经数不胜数——《印象》刊物和印象网创始人、湘商的大力推动者和理论家、80后诗人、青年评论家、湖湘文化研究专家…… 相比这些,枕戈笑言最喜欢也常常被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守望岳麓书院后门的人”这个称号。 自从来到岳麓山,枕戈就不曾离开过这片充满灵气的地方。即使现在创办了公司,他还是坚持住在岳麓书院旁,笑称自己是书院后门的守望者:“因为前门已经被商品拜物教所占据,我只能在后门守望中国一脉相承的千年文化。” 如今,他所创办的印象网,是长沙最有文化品位的网站,组织了很多文化方面的公益活动,如以文会友、新千年人文论坛和现在的印象读书会活动等等。 当然,很多印象网的网友对“印象”的前途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印象”有什么可以盈利的模式。“印象”怎么生存,大家都在这么想这么问。问题抛给枕戈,他脸上虽然开始有些凝重,最终他还是很释然,因为他立志把印象网和《印象》书刊打造成长沙的文化理想阵地。 枕戈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行动派,会不断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行为,他觉得只有在行动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就如他的名字“枕戈”一样,时刻准备着去行动。 文化事业是最大的公益事业 枕戈是具有审美天赋的,从小就对诗歌、音乐迷恋不已。在诗歌圈,他曾被评为“湖南十大最知名80后诗人”。枕戈说他会坚持一生爱诗,读诗,而且追求诗意的人生,用行动书写诗歌一般的人生。 虽然枕戈身上散发着诗人的浪漫气质,可当现实照进他的文学梦时,他没有选择沉溺于文学世界,湖南人“经世致用”的精神却又一次在枕戈身上体现出来。 2007年湘商大会即将召开时,湖大校友、湘商发起人之一伍继延邀请他这位学弟一起来推动湘商事业的发展。从此他步入湘商这个领域,并成为湘商一支笔,让很多成功的湖南籍企业家认识了这位才子,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些湘商身上也学到不少经营之道和成功经验。 一如他在大学是千年书院文化复兴的鼓吹者,枕戈也成为湘商崛起和湖湘文化第三次复兴的一名呐喊者! 2009年8月,枕戈创办长沙市印象品牌策划有限公司。这是湖大首家由学生社团改制而成的文化公司。枕戈也俨然由一个文化人成长为一名湘商,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华丽转身。 “我们探索一种文化和经济融合的道路,用经济来支撑文化理想,用文化理念来提升经济品质。”在创办公司之初,他就为公司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而这也正是当下中国经济急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文化是大脑,制度是骨架,经济是血液。”他以人的身体做比喻,文化、制度和经济建设,三者应缺一不可、并行不悖:人一日不可无血液,脱离了经济的血液,一切都是空谈和幻想,寸步难行;但是,经济再发达,身体很臃肿,大脑却萎缩,这个民族必定不长久。 当务之急,是要协调经济和文化的平衡发展,用文化提升经济的品质。当文化人耽于幻想,大谈玄学,甚至空谈误国时,就应当以经世致用、留心经济来充实之;当文化边缘化了,整个世界都在追求世俗功利、唯钱是图时,那么就应当以文化的理想来唤醒这个社会。 枕戈认为“公益创业”能够很好解决这个矛盾。在2011年中国公益创业高峰论坛上,他振聋发聩地说:“文化事业就是最大的公益事业。”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文化改变世界。” 他认为文化包含了一种全社会的生存理想,因而必然是公益的;同时,文化也要产生经济价值。协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注重公益效应而又收获经济效益,正是“公益创业”的涵义。 文化是第一生产力 正在从事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的枕戈,最近又有一个惊人的观点,他认为文化是最大的生产力要素,是包含在所有产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美国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的25%,而且文化产业只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现在的文化产业,实际上主要是艺术创意产业乃至娱乐产业,比如湖南的电视湘军、动漫湘军、出版湘军,以及包含其中的设计、广告,而且这样的文化产业,还非常依赖实体产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广告赞助。 而在枕戈的理解中,文化固然不等于金钱,但某种程度上,文化就是第一生产力: 一代伟人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技术来源于科学,科学来源于哲学,哲学(真理)就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顺其自然,文化当然就是第一生产力; 现在政治家有句话,公平公正也是生产力,因为公正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劳动激情,而公正源于人内心的道德感和相应的制度规范。这种文化道德的信仰,这种世界大同理想,不知激发出了多少创造力,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枕戈甚至认为,人类的制度管理创新也是生产力,一切管理的艺术和制度的创新,无不是人类文化的产物。 “一般人把文化狭隘地理解为吟诗作赋,吟诗作赋又不会直接产生经济价值。这样文化的力量被人忽视了,导致了现在文化极端边缘化的状态。“枕戈为此痛心疾首。 枕戈的一些观点,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其中包括三一的副总裁何真临和大汉的副总裁邹明,甚至还促成了一些合作,《大汉•印象》这个高端文化书籍就是印象公司和大汉集团合作的产物,是纯粹文化理想与企业组织相互影响和融合的结果。 现在政府明确提出“文化强国”,并着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这既证明枕戈的坚持和思路是对的,同时也是对抱有文化理想的枕戈的最大鼓舞,他会更加为之奋斗不已。 一如既往做好“文化义工” “长沙是个很好的居住城市。”枕戈很坦诚地说,作为一个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长沙的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如今的这座城市,麻将馆、KTV、酒吧生意很火爆,市民真正热衷于文化的氛围不浓。” 2009年3月,枕戈的公司刚成立时,枕戈和他的“印象团队”已经启动了几件事:用“印象”这一平台加强长株潭地区学生社团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印象”很好地推介湖湘文化;举办“新千年文化论坛”;成立“湖南高校读书会”。 而枕戈所想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繁荣”,在长沙,除了定期的文化活动,他会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想更多。 “一定要有所突破,我从来就不是个墨守陈规的人。”枕戈深有感触地说,“‘印象’不仅仅是一年举办几十场公益活动,出一套杂志,弄几幅网页,更多的我觉得‘印象’是一个开放型的平台,让文化在这里传承,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成长。” 枕戈的创业理想和绝大部分创业者理想不同,他从走上创业的哪一天起,就致力“传承湖湘文化,欲以文化改变世界”。他笑着说现在很多的文化传播公司,其实传播的是商业广告和娱乐气息,而他要传播的是真正的文化,是为了实现中西文化的会通和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 谈起在他和他的团队在过去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枕戈说他们正在长沙播下一颗颗种子,坚信它们在未来的某天一定能长成一片苍翠的风景。对于未来,枕戈说,他会一如既往做好“文化义工”,同时会以经济的手段去积累资本,更好地支撑自己的文化理想,最终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完美融合。 (责任编辑:井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