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人物通讯 >

马英九:船山故里的骄傲

时间:2012-01-15 18:21来源:文刀转 作者:文刀转 点击:
       
做蒋经国英文翻译时的马英九(中)
 
        马英九简介——
   出生: 1950年7月13日
   祖籍:湖南——系大思想家王船山故里 父亲籍贯:湖南衡山;母亲籍贯:湖南长沙
   祖先:东汉开国功臣、新息侯、著名军事家马援
   生肖: 虎
   血型: O型
   星座: 巨蟹座
   身高:1.78米
   运动与休闲: 慢跑、篮球、游泳、骑脚踏车;读书、听音乐、担任公益义工与代言人、浏览专业网站。
   拿手的歌: 古月照今尘、爱拼才会赢。
   喜欢的食物: 最喜欢吃的是蚵仔面线、蚵仔煎、荫豉蚵仔等台湾地方小吃,也酷爱喝大陆的铁观音。
   饲养的宠物: 自1999年领养流浪犬“马小九”迄今。
   小时候的理想: 当火车司机、交通警察。
   感谢的师长: 方南强(马的语言老师)
   家庭情况:夫人周美青,有两女,长女马唯中,次女马元中。
   从政理念: 尊重国家典章制度,奉行法治规范,同时具有执著核心价值与开展新局的意志力,也就是“给我什么舞台,我都会演好”。 座右铭:唯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此句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曾国藩所说)
   学历:
   1972年,“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
   1976年, 美国的纽约大学法学硕士
   1981年,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
   军事背景:
   服务:台湾地区“海军陆战队”
   服役期间:1972年-1974年
   役别:海军陆战队。
   后备役官阶:海军少校。
       经历祖籍地  马英九祖籍湖南省湘潭县马家堰(另一说法是湖南省衡山县,因为马的祖母向太夫人曾改嫁同样姓马的男子,继祖父祖籍衡山,故跟继祖父改籍贯),出生于英属香港九龙广华医院,曾居于调景岭。父亲马鹤凌,在抗日战争时加入青年军,后则从事公务;最高公职为行政院青辅会十二职等处长,退休前的职务是国民党中央考纪会副主委。母亲秦厚修曾任中央银行外汇局科长,家中育有5个子女,马英九是唯一的儿子。马英九的名字是源自于马家族谱,“英”为“上尊大人,英才继起” ,“九”则是希望能以“九思立身”并且“体健九如”。
   他在一岁时随双亲搬来台湾,初中时就读台北大安初中,高中时就读台北市的建国中学,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旋服预备军官役(军种为海军陆战队),任职左营海军后勤司令部[5]。
   1974年,考取中国国民党中山奖学金赴美国攻读法律,获得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及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76年在纽约大学政治系教授,也同时是马鹤凌老友熊玠的指导之下,获得纽约大学法学硕士(LL.M.)。1981年在指导教授孔杰荣之下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S.J.D.)学位。自大学三年级(民国六十年四、五月 一九七一)听丘宏达先生的演讲之后,马英九决心对有关钓鱼台(即钓鱼岛)的国际法问题、尝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写下《怒海油争:东海海床划界及外人投资之法律问题》。此后,丘宏达先生持续发挥对他的影响力,也是他当选后第一通国际长途电话致电的对象。 在研究国际法的过程中,马英九认为影响他最大的老师有两位。一位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宋恩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Louis B. Sohn),另一位是纽约大学法学院的楼文斐教授(Professor Andreas F. Lowenfeld)。前一位指导他撰写博士论文,训练他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后一位领他进入国际经济法的殿堂,并使他建立公法与经济法并重的观念。
   马英九在美国留学期间和周美青结婚,后育有两位女儿,马唯中、马元中;同时,参加了由国民党组织的右派的反共爱国联盟。马英九在哈佛时,课余也兼任《波士顿通讯》的主编。列引几段马英九当时的文章与左派斗争,同时与国民党外对抗。该刊物,如同大陆的“内参”一样,是当时在台湾的每一位部会首长必看,他在海外的种种爱国表现,蒋经国都注意到。 同时,他也是纽约市柯尔迪兹法律事务所的实习律师,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的研究顾问。由于曾任政治立场偏国民党《波士顿通讯》的主编,民进党批马是职业学生,不过马英九透过幕僚郑重否认此指控,并解释马英九撰写文章之动机为“爱国与反‘台独’”。人生学历  马英九曾在美国短暂工作,1981年后,历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研究顾问,美国波士顿第一银行法律顾问,美国纽约华尔街柯尔迪兹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后返回台湾担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学历:
   1.惠幼托儿所。 
   2.静心幼稚园。
   3.龙潭三坑国民学校。
   4.女师附小(一九六二年毕业)。
   5.大安初中(一九六五年毕业)。
   6.建国中学(一九六八年毕业)。
   7.台大法律系法学组(一九七二年毕业)。
   8.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NYU)
   法学硕士(LL.M)(一九七六年) 。
   9.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政治经历          蒋经国英文秘书(1990年以前-)  “国家统一委员会研究委员”(1990年-)
   “国民大会”(全国不分区)代表(1991年-)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委员”(1991年1月31日-1996年6月25日)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年6月1日-1993年2月27日)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言人”(1991年-1993年)
   “法务部(第十一任)部长”(1993年2月27日-1996年6月10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1993年-)
   “中央选举委员会委员”(1993年3月11日-1996年7月8日)
   “行政院政务委员”(1996年6月10日-1997年)
   “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副教授(-1998年12月25日)
   台北市市长(直辖市民选第二任)(1998年12月25日-2002年12月22日)
   台北市市长(直辖市民选第三任)(2002年12月25日-2006年12月24日)
   中国国民党(第四任)主席(2005年8月19日-2007年2月13日)
   台湾当局(第十二任)领导人(2008年5月20日-至今)
   中国国民党(第四任)主席(2009年10月17日-至今)  
        1987年初春的一天,蒋经国开始考虑老兵回乡的问题。蒋经国把时任英文秘书的马英九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找几个可靠的人,先做做调查,弄一份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可行性方案。此事暂不能对外公开,要尽快完成。”“我一定尽快完成好任务”。马英九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对蒋经国的交待作了详细记录,便退了出来。为了保密,马英九将这一提案取了一个代号,叫“颖考专案”。其意取《左传》中的一段故事:东周末年,郑国共叔段在其母支持下,阴谋夺取其兄郑庄公的政权。郑庄公打败了共叔段,放逐了他的母亲。后经大夫颖考巧妙安排,使郑庄公与他的母亲得以团聚。马英九按照蒋经国的要求,很快完成了“民众赴大陆探亲问题之研析”方案。在这个方案中,马英九明确提出,应该尽快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接着,他又制订了可行性方案。蒋经国觉得可行,便将这个方案提交国民党中常会讨论。经过几番讨论,方案获得通过。几乎与此同时,蒋经国还对在台湾实施了38年之久的戒严令进行着思考。一天,蒋经国问马英九:“英九,你跟我说说,戒严在英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国际社会对台湾戒严有些什么舆论”马英九回答说:“‘戒严’(martiallaw)的英文意义是‘军事管制’、‘没有法律’,国际社会上当然对此持有恶感,批评颇多。”蒋经国听后,一言不发。1986年10月7日下午,蒋经国在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Graham女士时,正式告知对方,台湾将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当天晚上,马英九走出病魔缠身的蒋经国的卧房,仰望着深秋的星空,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们正在改写历史!”7月15日,蒋经国正式宣布,废除国民党在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令”。1987年5月10日。这天,是台湾的“母亲节”,台北中山纪念馆边的人行道上,一小队头发花白的抗议者,身穿写着“想家”上衣,举着标语“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对着熙来攘往的路人送出一张张传单。 一位白发老翁看到“捉我来当兵,送我回家去”几个大字,泪流满面。
 
       1981年,马英九回到台湾,适逢钱复正在为蒋经国寻觅英文秘书,马英九经人介绍与其他数人被列于候选名单之中,蒋经国因马英九家世简单清白,遂把他安排在身边担任英文秘书,从事翻译工作。1982年马英九担任台湾当局“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1984年,接下陈履安的工作,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第三副秘书长,负责政党“外交”工作,致力于突破中共的外交封锁。 1986年通过甲等特考。
   “入阁”
   1988年任“行政院研考会”主委兼大陆工作会报(陆委会前身)执行秘书,1990年任国家统一委员会研究员。1991年马英九升任陆委会副主委兼发言人,且当选国民党不分区国民大会代表。
   1993年连战出任"行政院"院长,马英九受邀出任“法务部”部长,以严办地方上的黑金势力受到瞩目。由于办案力度过猛,成为党内的箭靶,当时李登辉曾言:“差点把国民党搞垮!”结果由于强大压力下,1996年,马英九转任为不管部会的“政务委员”。1997年,连战“内阁”饱受白晓燕命案等政治风雨,马英九提出“辞官退隐”声明,不参选1998年台北市市长选举,在程序争议下(在截止日期后月余提出申请),取得政治大学法律系的专任教职,并表示以后专心教育,不再涉足政事,不参与台北市市长选举。台北市长  1997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之中,陈水扁以台北市长的身份领军组成“宝岛。虽然马英九在当选市长之后不久,即宣布将争取连任,但在2002年台北市市长选举前,有传闻指马英九可能不参选以备角逐2004年的“总统”选举。最后马英九仍然参与该年的台北市市长选举以寻求连任。他并于参选同时,宣布要以“不一样的方式”来打这场选战,因此选举方式着重于发表政见,举行各种与市民的讨论会等,其竞选对手民主进步党所推派的候选人李应元也着重于政见发表。由于出生地的关系,当时的“总统”陈水扁,在为同党籍候选人李应元站台的演说中,以“香港脚走香港路”、是在选“台北特首”严厉批评马英九。最后结果马英九以64.11%的得票率击败民进党籍候选人李应元(得票率35.89%)获得连任。中国国民党主席  2009年7月,马英九以28万5354票当选新任国民党主席,得票率为92.51%[6]。
   由于只有马英九一人参选,因此选举过程并没有太大悬念,但这一结果势必对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产生影响。
   马英九竞选总部之后将举行记者会,由马英九说明对改革国民党的理念和想法,随即转往国民党中央党部致意。
   这是马英九第二次参选国民党主席。他曾于2005年台北市长任内首次当选国民党主席,2007年2月13日,因特别费的使用被起诉(后经法院宣判无罪),他曾承诺若遭起诉即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乃于同日请辞党主席,正式宣布参选2008年“大选”,并于次年顺利当选。连任台湾最高领导人  
         公众形象 
     马英九身高178厘米,容姿英俊斯文,许多媒体都曾以年轻俊秀的政治明星来报道马英九,而马英九本人亦以长期持续的晨跑及积极参与运动活动来建立健康活力的正面公众形象。在一些针对台湾女性与同志的票选活动中,马英九曾被评为政治人物类的“梦中情人”,媒体惯以“小马哥”昵称之。有些调查认为马英九出色的外在条件是他于台湾政坛崛起的最大因素,《新新闻》将该因素解读为“马英九神话”。在性格上,马英九具有正直自律、俭朴清廉、依法行事的形象,并且极力避免涉入任何有可能惹人非议的应酬与聚会,因而有“政治不沾锅”、“政治洁癖”等可正可反的评价。认同这种行事作风的人会认为马英九比较温和理性,不认同的人则会批评马英九虚伪或缺乏勇于带头领众的魄力。
   马英九作为泛蓝阵营的政治人物,常遭亲泛绿阵营的媒体撰文批评,而亲泛蓝媒体则相对友善,《新台湾新闻周刊》将此现象批评为“(媒体)造神运动”。另外,马英九也常遭反对阵营批评忽视台湾本土精神,《自由时报》曾以“马英九英语比台语好”及“马英九对中国比对台湾好”上下联批评马英九。
   1999年,马英九在台北市政府及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所合办的流浪犬认养活动中,认养一只混种犬,并取名马小九。在经过健康检查、驱虫及认养程序后,马小九与马英九家人一同居住于市长官邸,其生活大多由马英九的太太周美青照料。虽然马小九在被认养后,于台湾已具有一定之知名度,但真正使其声名大噪的,则是在2006年间,因为它的健检及医疗费系用首长特支费来支付的,因而引爆特支费案。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