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很怕打针,见了穿白大褂的就躲在妈妈背后。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那位护士姐姐很亲切,她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她说小妹妹,你是不是又坐地上了?你身上有只蚂蚁,来让我看看,要不它会在你身上夹一个包又一个包的。我真的相信了,让她看。她说蚂蚁在这里咬了一口,我给你擦擦,她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给我打针,蚂蚁夹了一下,我再给你擦一下,好了,还疼不疼,不疼。
打针就像是蚂蚁夹了一下,我不再害怕打针。
后来,我看了一部电影,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修道院的嬷嬷带着修女照顾伤员的情景,天上飞机在轰炸,耳边炮火在轰鸣,她们沉着镇静,为伤员包扎伤口,给伤员喂药、喂饭……她们忙碌着,从这个病人到那个病人,那些都是素不相识的人,她们却当是亲人一般。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爱和责任,从伤员的眼里我读懂了尊重和信任,我在想,我长大了也要像她们一样,做一个圣洁的人,普通却不平凡。
我如愿以偿,成为照顾病人的白衣天使。现实和理想是有一定距离的,我曾经彷徨过,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护士姐姐和那些修女的影子,我对自己说,既然做了护士,就要做好它,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我曾经在儿科、内科、急诊科、外科、手术室从事护理工作,从一名普通护士走上护理管理岗位,先后担任急诊科护士长、外科护士长、外三科护士长、医院总护理部主任职务。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同事的帮助,还有那些给予我深深感动地病人,是他们的痊愈让我有了一种成就感,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信心。
记得一年“5.1”放假期间,原计划一家三口去成都旅游的,车票都买好了,是晚上的车。我正在准备行李,突然接到医院电话,科里收治了1名危重患者。我赶到科室,得知患者从17米高处坠落,开放性颅脑损伤、全身多处骨折、脾脏破裂、失血性休克。需要立即输血,急诊手术。情况危急,我毫不犹豫地穿上白大褂,和值班护士一起抢救病人,吸氧,导尿,建立三组静脉通道,股静脉穿刺抽血化验检查,把病人送进手术室。3个多小时后,病人顺利从手术台上下来,我放弃了旅游,担负起特护工作。给病人翻身、吸痰、拍背及时准确的为病人做各种治疗及基础护理,和科内同志共同制定护理方案……
经过积极抢救和有效护理,患者于5月8日脱离危险。看着患者苏醒,病情逐渐好转,此时我是多么激动啊,成功的喜悦填满了我的内心,我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觉。
患者出院时,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还拿出2000元钱感谢我们,被我婉言谢绝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略阳震级6.4级。“地震了,快跑啊!”惊慌失措的人们纷纷涌向楼梯,我也很恐惧。可是一想到如果我跑了,病人怎么办?此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抢救室的病人,随即我跑进抢救室,抱住氧气瓶,担心氧气瓶倒下来砸伤病人。病人家属对我说你快跑吧,快跑吧,但是我没有。我一直和病人在一起。
地震发生后不到3分钟,全科大夫、护士便展开自救工作。当时科内有60多名病人,病危3人,2人为当天骨科手术后病人,其余大多为卧床病人。我们首先将病人转移到停车棚,然后将病床、药品、抢救器械等物资全部搬运下来。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60多名住院病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无一名患者中断治疗。
地震后,通讯中断,很多病人担心家人安危,我耐心地安慰他们,和他们谈心,帮他们联系家属,减轻他们对地震的恐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夜,病人睡在医院车棚里,而我们医务人员合衣躺在地上,露水浸透了衣服,大家却浑然不知。我一夜未眠,担心病人的安全,和夜班护士一起巡视危重病人。那天晚上又陆续收治了5名地震受伤的病人。地震后,我一直坚守在抗震工作第一线,3天没有回家。我的房子已成危房,我的孩子被迫停学,我年迈的父母住在防震棚里……在我的家人最需要我的时候,我的心被病人栓得死死的,甚至连打电话报平安都顾不上。为人女,我不孝;为人妻,我不贤;为人母,我失职,但我无愧于护士——白衣天使的称谓。
2009年冬季的一个晚上,一辆成都——拉萨的客车在略阳境内翻车,当时我正在吃饭,突然接到医院电话,通知有大型交通伤,我立即放下碗筷,赶到科室。启动护理应急预案,通知全体护士到医院参加抢救工作。不到20分钟,全体护士到位。我立即对人员进行分组、调配。调整病房,准备抢救器械、药品、氧气。病人分批收入住院,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0多个伤员全部安排就绪,已是深夜2点多了。这批伤员中大多数是藏民,其中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第二天早上7点我又来到科室,我不放心那些伤员,考虑到藏民生活习惯,我征求他们的意见,及时和医院食堂联系,为他们准备可口的饭菜。其中有一个藏民,一家三口都受伤了,丈夫伤的很重,妻子很担心,不肯配合治疗。后来我把他们安排在同一病房,又发动全科护士、医生给孩子买来奶粉和奶瓶、小孩吃的零食、水果,有的护士从家里拿来小孩穿的衣服,鞋子送给他们。不知不觉20多天已经过去,病人痊愈出院,为了感谢我们,临走之前给我们全体写了封感谢信,同时要求合影,希望永远记住我们,感谢我们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由于工作突出,我所带领的外三科护理团队荣获2009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巾帼文明岗”的光荣称号。
2011年3月23日晚上九点多钟,疲惫一天的我带着孩子已经进入梦乡。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总值班通知妇产科有一名妊娠高血压合并子痫患者,产后两天出现呼吸暂停,已经给予气管插管,可能要上呼吸机,需要特护。当天孩子正感冒发烧,丈夫出差,我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妇产科,查看病人病情。由于妇产科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对危重症抢救技术不熟练,考虑到病人的特殊情况,我毅然承担起特护工作。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瞳孔、判断意识、检查静脉通路,调整升压药滴速……10点30分,病人情况突然恶化,血氧饱和度骤然降到30%,我立即打开呼吸机,给予正压通气,经过上述处理后,血氧饱和度很快上升至99%。通过一夜的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病人病情暂时稳定。第二天早上,我组织召开护士长例会,成立院内护理急救小组,安排好特护工作后,我才回家。儿子浑身烧的滚烫,哭着喊“妈妈,我头痛,你去哪儿了?”我紧紧抱着儿子说:“妈妈回来了,妈妈给你吃药,吃完药头就不痛了。”
护理工作很辛苦,护士要照顾老人,养育孩子,作为护士长,我会主动关心她们。张护士的母亲住院了,我买上礼品去探望,在排班上尽量给予照顾;李护士的孩子生病了,我主动帮忙照料;王护士家里突然有事,夜班我来顶;主班护士正在写交班报告,我来拖地擦桌子……护士团队是一个整体,护理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护士长要大公无私,更要有奉献精神,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由科护士长走到总护士长的岗位上,成为医院100余名护理人员的带头人。角色转变了,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为了提高全院护理工作质量,我改革了护士值班班次(弹性排班),制定了合理的工作流程,规范健全了规章制度,简化了护理文书书写。使用护理警示标识,加强护理缺陷管理,病区配备了导诊护士,使病人在去辅助科室检查途中有人陪护,保证了病人安全。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更新服务理念,开展对护士职业礼仪、护患沟通技巧、健康教育、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悲凉。”我要像冰心老人那样,一路播种爱心,我会一直做下去,做下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