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相勋博士(右二)一行石船山山腰纵论船山文化 ![]()
一行部分成员于石船山山崖深情留影
![]() 绕行石船山半个圈子,李相勋博士殿后 ![]() 几百年过去,繁华盛世里,船山隐居地还是绝境。就在最近,曲兰镇采纳船山文化研究会有关专家建议,组织民工修通了上此山崖的山路…… ![]() 拜谒船山墓庐所在地,一行于高节大罗山山麓深情合影 2014年11月23日,韩国船山学教授李相勋博士在湖南省船山学社常务副社长、省船山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朱迪光教授,湖南省船山学社理事、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李振中博士等陪同下到衡阳县曲兰镇考察石船山,参观湘西草堂,并拜谒船山墓庐。湖南省船山学社理事、衡阳县船山文化传习总会副会长胡国繁,衡阳县船山文化传习总会副秘书长欧阳荣薇,王夫之先生第12代裔孙王崇豪等一同考察。 李相勋博士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说:这是他第二次来王船山故里实地考察,因为听说石船山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初步开发,考察中,他非常欣喜的看到湘西草堂正在加紧提质改造,他认为,船山文化遗迹石船山、大罗山、湘西草堂、败叶庐、观生居、姜田湾、桃坞,乃至大云山、小云山、石狮岭、耐园等等,可以连成一个船山人文景观一日游的旅游圈,以便进一步吸引中外游客,在回答本网记者有关王船山的思想影响力的问题时,他简明的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从20世纪初开始,包括韩国的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明代“二王”的研究渐成热潮,但从推广意义上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不及王船山的知行并进说,阳明学说适合在思想境界稍高的学者群里推行,船山学说从整体意义上讲更“接地气”、便于实学实用。 李相勋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为韩国王夫之思想研究会重要成员、韩国庆州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他先后担任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东洋学部、加图立大学哲学系讲师和庆州大学文化遗产学系副教授。在《兰州学刊》、《船山学刊》、《韩国儒教学会》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著有《瑞洲散稿》、《友声集》等专著。今年10月27日,应邀来衡阳师院任教,主要从事王船山研究和韩国语言与文化教学工作,并致力于加强中韩两国文化交流,架起两国间船山文化研讨的桥梁。
石船山,位于曲兰镇竹花村,距王夫之湘西草堂1.5公里。《湖南通志》载:“石船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有石似船,明遗老王夫之隐居处。又有桃坞山,与石船山相接。”石船山,原名红坡岭,因王夫之《船山记》中将其命名为石船山,今人多称“石船岭”。石船长40米,宽15米,形似覆舟,故又名覆船岭。石崖中部自然向外伸延数尺,形成石檐,下有一小洞,洞内原有一方石,平如桌面,置身其间,可避风雨。王夫之曾隐居于此著书立说。因此后人又称他为船山先生。王夫之去世前三个月写下了著名的散文《船山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