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则新闻,说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又要开始了,初步有600个项目。成立了领导小组,涉及到20个部门,多个领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革的难度大、压力大,矛盾也比较多,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等等。 看到这里我就不明白了,教育体制改革究竟要改什么?什么是瓶颈?原因是什么?你想要怎么去做?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弄明白,就去谈改革,那你改什么劲,不就是又在乱花纳税人的钱,做无用功吗! 教育体制改革,首先要分清什么是大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要分清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还要知道在市场经济中,教育本身的位置所在,和它存在相关的特定环境和条件。这些弄明白了才能把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到实处。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了。 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投入的保证未成年人的传承教育,主要就是培养他们的常识了解,身体健康和基本文化知识。从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今天看,学生的素质已经到了何等程度!不孝,不尊,自以为是,胆大包天,奸懒馋滑,自高自大,还做什么都没有长性。近视,骨骼发育异常,抵抗力普遍减弱,经不起一般小病的折磨。文化知识理解参差不齐,高的很高,差的很差。偏科严重。性格孤僻,集体性生活不知所措,依附性很强,在社会大环境里,自立性很差。很多人早早的受家长熏陶,处事圆滑,接人待物过早成为模仿的本身的一个嗜好。没有信仰不知道以后究竟做什么好,这些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那么影响这个总体方向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用人制度。这个才是最最主要的一个门槛。这个不解决其他一切都很难解决。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本身就是打好基础的本身,这个基础就是要上好高中,好大学,争取上个好单位,挣得一个好工资薪酬待遇。一切都以好来决定孩子以后的发展。这种大环境恰恰产生了国家推行的,重点中学,重点教育,重点大学,名牌高校的名气,也为一些高薪企业招工提供了首先看学校的牌子亮不亮,品味够不够,而不再注意整体能力的要求。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学教育应该是有偿教育,这个有偿教育究竟是指谁的补偿?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个人补偿,也就是说,大学教育学生家长自己拿钱学习。学校教师大部分经费来源在于学生的学费等。国家少部分拨款成为一个辅助性资助。因此,盲目扩招,扩建盲目的扩大学校的名声和配置,主要在于吸引学生的生源。教育质量和专业素质能力都靠后了。学而无用,或者学而不用,用的只是那个毕业证,就成为今天用人市场的一个特点。因此出现了看个头,看长相,看身材的闹剧。这个后果不仅让那些真正好学生有着学习究竟要学什么产生疑问?也为我们国家盲目的教育体制感到不满,尤其是那些贫困中走出来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用武之地,浪费了时间,金钱还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样就引起了更深一层的社会腐败现象的滋生,这就是花钱找工作,也是一些单位一把手为什么成为争抢眼红的热职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焦点。因为灰色收入恰恰来自社会,是引起社会不公正的源头之一。 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没有了吗?有。这就是要从用人单位的有偿付出着手。谁用人谁付钱。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规范那些好单位把用人和花钱一致起来,也为解决大学经费带来了一个很大的补偿,因为有偿付费越高,其对学生能力要求就越高,专业性质要求就越高。鼓励各个大学凭借自己的优势着力发展能力的培养,而不再注重花架子。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都是一次清洗,可以毫无疑问的清理了一大批滥竽充数者。精简大学规模,这种依靠实力竞争的态势才能激励我们国家往公正的风气上进一步。 我们国家目前状况很差,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扯皮,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头等位置,而这些官老爷遇到事都去抢权,而不是负责任。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就是权能带来好处。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是明镜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不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了,再不认真的去进行实质性的研究,改革,再去谈什么国外经验,恐怕就不是现在这样的结果。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