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09年高考前夕,我们学校来了一只狗,一只丧家狗,一只受伤的狗,一只前来避难的狗,一只……且听分解:
这几天坐班的同事们热议的话题,竟然暂时不是工资、福利、炒股、网上购物,也不是国际国内形势:韩国前任“平民”总统卢武铉的自杀、朝鲜的核试验、本地案发的那个巨贪、一名行为不肯稍加检点的兄弟学校教师,邓玉娇案随着意料之中的各打五十大板的定案而噤口,猪流感尽管据说还在积极传播,但由于本土迟迟不见病例报道,也就渐渐鲜有咨询……在这样的风平浪静而又略显滞闷的炎夏空气中,一只不知名的狗迎着我们疲惫的视线跑来。
由于笔者是从同事们的闲聊中初步了解这只狗,进而对它发生莫名兴趣的,故先扼要记述如下:
第一天
我们学校最近增加了一个成员。
谁呀。
来了一只狗呗。
哦。
谁放它进来的?
谁也不知道。
也许是晚上趁黑闯进来的。
它为什么不可以进来?校门口只有“高考前夕,外来人员谢绝入内”的告示。
(这时我想起旧上海某租界公园门口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著名牌子)
狗会到处拉屎,严重影响我们的文明卫生。
是啊,我们学校是省级文明卫生单位呢。
(这时我想起每次上级领导来校前师生们挥汗如雨的场面)
说不定这是一只疯狗。
啊!
说不定还会引发新一轮的狗流感呢。
那得赶紧赶跑它呀!
但也许是“将军家的狗”呢。
(对面的同事把我带入契诃夫的《变色龙》,眼前晃动起赫留金那血淋淋的手指头)
七嘴八舌之后笑声连连,气氛和缓下来。
第二天
狗的话题继续,而且增加了新的内容:
今天这只狗参观了我们的课堂!
它也来我们教室串过门。
嘿嘿,这有啥,今天我上课声音很大,狗闻声便跑来了我的课堂。后来就不走了,蹲直身子在教室后面听课呢,我对打瞌睡的学生讲,你们看,狗听课比我们一些同学还认真呢,学生哄堂大笑,纷纷转背过去看狗。
那只狗等第四节下课铃一响,也跟在学生后面,箭一样冲向食堂!
第三天
那只狗其实怪可怜的,它的几只脚趾甲全被拔掉了。
我的几个学生跟它成了朋友,经常给它送吃的。
各班的学生争着逗狗去做客。
第四天
去上课时,我终于看到了这只狗。是一只半大不小的杂色狗,它蹲在二楼楼梯间的角落,抬头挺胸,目不转睛,向蜂拥而上的师生行注目礼,俨然已经成为这幢教学楼的主人!
第六天
星期日晚上例会。我们的老校长报告完毕,忽然也饶有兴趣的说起了这只狗,他用故作神秘的声音告诉大伙:“这届高考我校肯定又会是一个大胜仗,你们看,这周来了一只狗!”这话的含义我们大家心知肚明,本地流行这么一句俗语:狗来富。我随后想,正好这狗还没有名字,就以“来富”作为狗的通用名(通用姓就是“狗”了)叫它一定不会有人反对。我的沉思就此深入。
(二)
在所有动物中,人们对狗的感情最复杂,以至习惯于把自己不欢迎的人骂作乏走狗、落水狗、哈巴狗、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狗头军师、狗官……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尽可谓是对狗的敌视或者不友好情绪的体现。可是一句“狗来富”三个字又似乎全给它平了反,只因为众所公认,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许多人对狗的信赖程度甚至超过对人类同胞。尽管狗的地位最低以至于人们选择让它在任何场合作为人的替罪羊,但它本身受欢迎的程度并不因此而减。举例说,在当今中国农村,一度与狗享受同等待遇的家养宠物猫,其地位随着人们防鼠措施的现代化而明显下降,但是狗并未因为防盗措施的完善盗贼的减少而遭到遗弃。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主人的忠实程度迥异:猫表面温柔,极尽楚楚可怜之状,其实最易见异思迁,背主求荣。“猫来穷”,很少有人收留前来投奔的猫,猫得为自己的轻浮买单。而狗恰恰相反,表面凶恶(这也是许多人不喜欢它的原因),其实本性驯良,最肯听人话,决不嫌贫爱富,即使主人无奈之下把它送人或赶它出门,它往往也会不辞辛苦自己找回来。
永远记得我家最后养过的一条狗,因为母亲怀疑它“变歪”闯祸,咬死小鸡(后来证明黄鼠狼的可能性更大),不给它吃的,还把它赶了出去。结果有一天,母亲伤心的发现,它的头部被人打成重伤,却仍然跑回了家,死在了家的侧旁,瘦得只剩了一副骨架。我家从此不养狗。除非有一天,也有这么一只“来富”狗投奔而来,我想母亲一定会改变主意,然而这种可能性少之又少。
(三)
受到同事们热议的感染,我特地抽了个空去寻访来富。通过教务科负责考勤的王老师的指引,我轻而易举的找到了它临时的家,学校的一个公用电话亭。它正伏在那里静养,看见陌生的我前来,眼神里并没有常见的那种警惕或者惊惧,连身子也不欠一下!间或伸出舌头舔舔两只前脚爪的血肉裸露的趾头,我仔细一瞧,发现它的四只脚爪中竟有三只趾甲全部被拔出!莫非兽类中也有人类“拔指甲”之类的酷刑?一时,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同往探视与我不期而遇的还有一位阳老师,正好我带了相机,立即为他抢拍了一个“慰问伤狗”的镜头,他接过相机一看,也乐了。
就在笔者与同仁们关注我们可怜可爱可敬的来富之际,浏览网站,看到一则关于来富的同胞们的不幸的新闻:北方某市一领导外出视察,一不留神被一条窜出的野狗咬了裤管。恼羞成怒,立即对全市下达捕狗令,除精心统计的1800多只狗已被列入黑名单外,还传令市民,见狗即杀,杀狗无罪,养狗有罪,禁止养狗……由此思之,我们的来富虽遭酷刑,但还是幸福的。尤其是它选择了一个人类灵魂的作坊为避难所,何等明智,何其有幸!
后记:如同这只狗的命运一般,“慰问伤狗”的镜头不几天也归了虚无之乡,就像它们都未曾来过一样。白驹过隙,万物刍狗!狗犹如此,人何以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