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长子,地方经济的支柱,兰州石化不仅仅地方政府不敢得罪,就连省里恐怕也会关爱有加啊。
然而,面对着带血的JDP,天空充满令人窒息的臭味,水中漂浮着作呕的油污,老百姓怨天尤人生不如死的苟延残喘,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为民做主的人民政府岂能坐视不管呢?于是兰州市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不过令人震撼的是企业不但依旧我行我素的破坏环境,还在不长的时间内连续火烧连营制造污染,甚至还故意叫号一般大干快上祸害环境,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千夫所指当年似乎专门指向蒋总裁,对他搞内战不抵抗政策怒不可遏。如今阴魂不散,兰州石化仗着国家或明或暗的保护,地方长官无可奈何地放纵,成为实际上的环境最大破坏者,先污染,后人买单治理与我何干?
不服天朝管的企业为所欲为到底应该怎么办?元月九号,兰州市有关部门向媒体发布通报称,直指中石油兰州石化作为央企,不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其向兰州市人民道歉,措辞之严厉为历年所罕见!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律上的规定,在叫停兰州石化为非作歹的过程中,兰州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首先是掌握了去年八月至今四次环境污染事件,两起是乙烯侧漏着火和氨气泄漏,另两起是因设备故障导致火炬气冒黑烟。
自2012年以来,兰州市乃至甘肃省打响了治理大气污染攻坚战,其中,对兰州石化分公司的监管成为重中之重。除了设置专门的设备实时监测之外,还派出了驻厂监察员,协助企业查找污染隐患,堵塞管理漏洞。而兰州石化分公司也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改项目,以求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
另据其它媒体报道,兰州市环保局在当天的通报中还历数了兰州石化2014年8月份以来的重要污染事件: 8月4日,该公司发生乙烯侧漏着火事件,引起环保部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度,甘肃省、兰州市主要领导亲赴事故现场调查了解,要求企业举一反三,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9月29日,该公司因设备故障导致火炬气冒黑烟,严重污染大气环境;12月29日,在兰州市环境保护大检查行动期间,该公司因危险废物管理贮存场所不规范、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问题,被环保部门给予了三十万元的上限处罚,并责令其对违法行为进行改正。2015年1月3日,其下属二级单位石油化工厂多经公司控股生产单位--中凯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因在生产过程中,液氨控制阀出现故障,氨气泄漏,造成周边环境空气污染。兰州市环监局、兰州市公安局环保分局、西固区环保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针对氨气泄漏造成厂界臭气超标及处置危险废物不规范的违法行为,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以高限处罚,目前该单位已停产整改。
但在兰州石化及当地多位观察人士看来,兰州市政府如此做法,背后却藏有深意。“几万人的大企业,不可能不出现一点生产故障或事故,就连我们在厂区推放的一些油桶,现在也遭遇到了环保部门的清查,他们一天能来好几拨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前述兰州石化官方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回应称,作为甘肃省连续多年的第一利税大户,兰州石化近年来狠抓安全生产与环保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政府不应该一棒子打死,或者全盘否定。
政府现在通过环保、节能减排等多种手段逼宫兰州石化向兰州新区搬迁,尽量这一事宜早在2012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在不断动议、讨论,但此事涉及金额巨大,兰州石化本身决定不了,必须中国石油总部批准才可能付诸实施。
“说白了,兰州市政府就是想让兰州石化尽快搬迁到兰州新区去,以数百亿元的搬迁工程挽救兰州新区目前日渐式微的发展形态。这是一种事实上的逼宫。”多位兰州石化中层人士干部大吐苦水,兰州石化迟迟不肯整体搬迁往兰州新区并非没有原因。其一,该公司多套装置均为近年来新上马项目,一旦搬迁,拆旧畸高,企业会不堪重负;二是兰州石化涉及产业链庞大,总资产超过300亿元,而搬迁费用预估高达600亿元,钱从哪里来,目前尚是未知数;三是兰州市政府计划将兰州石化的新厂区安置在兰州新区东北部、靠近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区域,该地理位置距离兰州新区中心区约50-60公里,相对偏远,中石油及兰州石化方面对此非议最大。
“沟通的主体一定是中国石油,这一点必须明确。”兰州市长袁占亭说,兰州石化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经济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功不盖过,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仍需要切实改进,真正做到还兰州市民一片青天绿水。
去年就有媒体发起了“最赚钱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综合评价”的调查,以社会责任报告、每股社会贡献值,公益投入、政府补贴、员工报酬、缴纳税费结合总股本定量测算及对环境或社会造成的损失程度七个指标综合打分,结果十家央企公益投入不足政府补助的5%,“油老大”中石油社会责任列倒数第五,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兰州石化如此任性,看来绝不是个案,全行业的突出问题必须壮士断腕才能解决,否则只能是按下葫芦起来瓢,永远让民众买单!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