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起源于,名为“小风”的湖北网民发微博称,自己病危想捐遗体,与红十字会沟通,对方不提供上门服务。一天内,微博阅读次数达20多万人次。昨日,武汉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陈耘说,当日负责接受咨询的是一位接线员,是红会招募的志愿者,并非正式员工,红会可为申请者快递申请表。
据披露:发微博的青年叫张琪,来自湖北枣阳,今年22岁,去年6月被查出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去年11月,张琪用姐姐捐献的骨髓,进行第一次移植手术,结果以失败告终。今年10月,张琪病情加重,须进行第二次移植。主治医生说,即使接受第二次移植,成功率也只有三成左右。 11月11日,征得家人同意后,张琪与武汉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决定捐献遗体。他详细说明了病情和意愿,询问能否提供上门登记,对方却说不提供上门服务。“最让我寒心的是,接线员当时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我们也帮不了你,不提供上门服务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武汉市遗体捐献条例》规定:捐献人可要求登记机构上门办理。为何红会拒绝上门? 武汉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陈耘说,当日接受张琪咨询的是一位接线员,是红会招募的志愿者,并非正式员工。无法提供上门登记,主要是由于红会人员紧张。 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管理中心主任骆钢强表示,虽暂时无法提供上门服务,但可为捐献者快递邮寄登记表,解决登记不便的问题。事发后,骆钢强前往医院探望张琪,并做解释说明。 有句话说得好实话不实说,早晚都是病。武汉红会遮遮掩掩的背后到底有多少猫腻不敢拿到阳光下来? 第一,武汉红会到底有多少吃财政饭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端着国家的金饭碗,是否都在履职尽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第二,武汉有规定,遗体捐献可要求登门办理,你们凭什么顶着不办?退一万步讲也需要了解一下情况,认真记录下来协商,岂能一口否决,权力大过法律与规定。根据事件发展的脉络看,绝对不是临时工所为,也不可能是第一例,习惯成自然的官衙作风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第三,有意捐献者躺在病榻上挣扎着,不知道明天的太阳是不是更红,要传递正能量,可是你们当头一棒断喝,岂不是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一般痛不欲生。 第四,无路可走的人在把热脸贴到冷屁股之上时求助网络,引起民众关注,本该立即向人民自曝家丑,马上整改才是人间正道,可是武汉红会却反其道而行之,先是以退为进抛出志愿者来当替罪羔羊,接着便是人员编制少实在顾不上,打一巴掌还不忘给个甜枣吃,负责遗体捐赠的大员匆匆赶到医院慰问,秧歌和戏一起闪亮登场,让患者感动的涕泗横流好做大文章。只可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人家心已凉,只能是木然相向。面对尴尬的场面,红会还在念念不忘,网络可以捐献遗体,可以向公众开放,但是硬件不行,软件跟不上,似乎只能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见曙光!
国际社会对中国红会另眼相看,剔除其他因素之外,官办机构不公开,不透明,一笔乱帐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郭美美是压倒红会的最后一根稻草,时间过去很长时间了,可是至今官方还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到底红会中谁是其干爹编织关系网,入股分红还是直接把善款交给小女子炫富,红会豢养多少这样的人,拱手把民脂民膏送上? 天价帐篷、高档消费,锈迹斑斑的自行车,红会已经成为千夫所指,正在被国人唾弃。被捐款的事例比比皆是,饱受宰割之苦的人们怒目相向。捐款箱里长毛,看见红会募捐逃之夭夭,某大城市街头由于挂着红会的标志,献血车被城管撵的做鸟兽散,血总是热的成为笑谈。细数一下,近几年来,红会的捐款少了多少倍,过去困难人们还能节衣缩食捐款,现在谁还相信红会自己勒紧裤带养活一帮贪官? 如今继续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不妨先从红会做起,去行政化,摘去头上的光环,公开透明地把善款摆在阳光下,接受全民监督,好钢用在刀刃上救危扶难,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作用实在是大好事一件。 红会即将崩溃,爱才能洒满人间!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