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保险监督局要求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调查保险员是否以传销的方式,在农村售卖保险。 本报10月14日报道,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最近在重庆渝北区金滩村开拓保险业务,聘请了当地村干部和一些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加入销售队伍。由于他们的销售方式类似于传销,遭到农民的抗拒。 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公关部日前透露,重庆市保监局在本报报道后,要求他们对文中提到的现象进行调查。 据了解,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已经成立调查小组,到农村进行调查。他们称,对当地保险业务员的客户进行回访显示,客户均表示,在购买保险时,保险业务员没有误导、强迫等行为;到目前为止,保险业务员还没有被投诉的记录。 但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险从业员则说,保险业务员的收入通常与销售业绩挂钩,很多素质不高的保险业务员为追求保单数量和保费收入,对客户穷追烂打,极力宣传保险的种种好处,如丰厚的回报率、买保险送礼品等,这是经常发生的现象。对于是否误导或者说强迫,要看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界定。 他指出,农民文化层次低、不懂得保险知识和条款,加上农民本身的法律意识不强,又是亲戚熟人的关系,即使在遭受误导后,也不会据理力争,更不用说投拆了,只能自认倒霉,发一通牢骚了之。 记者在网上做了一个随机调查,11名受访者在被问到“你接受保险业务员向你推销保险的方法吗?”,其中有七人明确表示不接受, 一人表示无所谓,两人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一人表示接受。 明确表示不接受的七人认为,保险推销员夸大说辞,三番五次对客户宣传,目的性太强。表示接受的一人认为,买保险是好事情。 农民是否适合购买保险?记者发现受访市民中,几乎都持不赞同意见。他们认为,农民不懂保险,虽然有消费的权利,但是却没有这个消费能力,买保险对农民来说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市民伍叶伟认为,农民根本就不知道商业保险,他们很单纯,别人说好就好,别人说不好就不好,更多的是听业务员的一家之言;而保险公司始终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他们总是突出买保险的好处,而掩盖负面内容。 周亮认为,保险对农民没有实际意义。举养老保险为例,以农民一年收入4500元人民币(下同,900新元)来计算,即使拿出20%购买养老保险,年费也只有900多元,十年期交费,到期领取每月只有六七十元,根本起不到养老的作用。 市民李刚认为,保险行业没有在农村取得大的突破,这也与他们太贪利和短视有关系。他觉得保险行业应该适当让利于民,特别是农民这个弱势群体,学会站在农民的角度为他们考虑,真心实意做事,诚实公道做生意,才能够有大的收获。 重庆社会科学院所长王秀模认为,农民的收入本来就低,加上保险又是高档的奢侈品,他们大多没有这个能力购买;另外就是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样的保险适合自己,保险条款又是如何规定的,只是片面的听取保险业务员的说词。 他说,建立和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是政府的责任,保险公司在考虑到自身利益的同时,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兼顾服务“三农”的大局,为农民量身订做适合农民的保险。 作者点评:我感觉“国内保险公司”像传销组织,你们觉得呢? (责任编辑: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