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船山故里网-073401.cn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人物通讯 >

人文田园的守望者——记船山书僮谭耀

时间:2017-07-31 17:08来源:船山网 作者:丫头 点击:
他是一个「上下求索」的创业家,怀着回报家乡的愿景,扎根农村,将「文创+」的概念引入到农业发展中,把农耕文化和生态旅游巧妙结合,六年时间,在衡南县最偏远的乡村近尾洲打造出了一片荷花源,成就了「湘江上最美的乡村」。 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创新者,致

     他是一个「上下求索」的创业家,怀着回报家乡的愿景,扎根农村,将「文创+」的概念引入到农业发展中,把农耕文化和生态旅游巧妙结合,六年时间,在衡南县最偏远的乡村近尾洲打造出了一片荷花源,成就了「湘江上最美的乡村」。
      
  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创新者,致力于开创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传统的乡村经济寻找新的出路,由他发起的农业电商平台「湘江公社」成立后,打通了一条将农产品直达消费者手中的新渠道,创建了一个可行的「农民、农庄、农产品消费者」三方共赢的销售模式。
  他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好酒如命、藏瓷似痴、嗜书如愚」。他的家里、办公室里,架上、桌上随处可见各类古玩古董、古书古籍,他的收藏经历、藏品故事数不胜数,令人津津乐道。
  他是谭耀,一个怀抱田园梦的文化人。
  采访当天,他身穿一件普通蓝色条纹衬衣,肤质稍显黑,操着浓重的衡阳乡音,讲话时略带腼腆。如果不是那熟稔的泡茶手法,很难让人相信眼前这位质朴的「邻家大伯」,就是衡阳文化圈中久负盛名的谭耀先生。
  -
  02
  -
     
  接地气的企业家

  温具、置茶、冲泡···以茶会友,在这个四壁摆放着各类古藏品的湘江公社,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有藏友,有生意上的伙伴,更有文化圈的知己,谭耀和他们一起赏玩古书,细品佳茗,颇具「谈笑有鸿儒」的风范。
  不同的是,《陋室铭》中的文人雅士「往来无白丁」,而谭耀,却还是一位善于与农民打交道的企业家。
  「做农业」本是块不好啃的硬骨头,投资大,风险高,对于企业家来说,更难的,是处理好和当地农民的关系。
  2011年莲湖湾项目刚开发时,就很不受乡亲们待见,谭耀回忆,「当时农民们想着自己祖祖辈辈几十代在这里搞农业都没搞起来,你能搞?他们觉得我们就是来看稀奇的。」
  面对乡亲们的质疑,谭耀只能硬着头皮干,一是因为自己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还有一点就是为了自己的「田园梦」。
  作为一个在湘江边长大的农家孩子,谭耀对故乡对农业有着特殊的情怀,而莲湖湾位于湘水河畔唯一无污染的江南小镇近尾洲,正合谭耀的心意。
  更何况,他知道那里的农民都苦,如果自己把项目办起来了,多少可以帮到他们。
  可谭耀这样想,乡亲们却不见得买账。第一年谭耀往水潭中引入鱼苗,试图借助莲湖湾的水质优势发展渔业,眼看鱼一天天长大,突然一天夜里,一个村民挖开堤坝,把他的鱼全放走了,而理由竟是为了报复当地村干部,让谭耀找村干部去索赔。
  出师不利,面对巨额损失,谭耀选择了宽容,「这钱农民肯定赔不起,再说他的根在莲湖湾,真要计较,可能会疏远他整个家族,慢慢的,也许跟整个莲湖湾都疏远了。」
  鱼跑了,信念还在,水乡还在,梦想也还在,荷花依然年年盛开。
  谭耀瞧准了时机,开始深耕他的田园梦,乡村旅游热,他就购了游船搞渔家游,还把老乡的小渔船也组织起来放养和捕捞大闸蟹;食文化升温,他就发动大家一起搞莲湖湾农家乐,用当地特产做几个特色菜,将莲湖湾打造成了远近驰名的荷景胜地。游客多了,游船也多了,莲子,鱼干,小青菜,也突然间俏到不行,农民的袋子慢慢鼓了起来,脸上乐开了花,生活更是有了奔头。
  这样一来,谭耀不仅圆了自己的「田园梦」,还帮助乡亲们圆了「脱贫梦」,如今莲湖湾的百姓,个个对谭耀心存感激,死心塌地跟着他干,包括当年那个放了他鱼的村民。
  如今,他又在他老家衡南县高峰村创办了湘莲和脆蜜桃种植基地,他说想让品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带领农村发展,让乡亲们共同致富。
  -
  03
  -
      
  痴迷湖湘文化的收藏家

  早些年,衡阳市古汉大道有一个旧书市场。每到周末,各地的书贩、藏友都会聚到那里交流藏品。谭耀,就是其中的常客。
  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圈里的人普遍没什么投资意识,没想过要藏书,谭耀当时也纯粹是为了买几本书看看,「没钱买新书,自己又想看书,就逛旧书市场,线装书那时候没人要,就让我给买回来了,一块钱一本。」
  到后来慢慢有了藏书意识,但衡阳的旧书市场却渐渐没落,谭耀转而开始青瓷方面的收藏和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集藏衡州窑青瓷,无他,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缘分。」缘于偶然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句话:「一古玩商把衡州窑青瓷贩到福建、上海,可当越窑卖。」
  衡州窑坐落于衡阳,盛于五代,衰于南宋,所烧制的青瓷,胎质细密,器型端庄,釉色鲜亮,光泽透明,玉润晶莹,非同时代其它窑系青瓷可比,而越窑又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
  为了求证衡州窑与越窑的关系,近二十年来,谭耀不断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古籍中找寻,并进行实地探查,几乎踏遍了湖南省所有窑址。
  与此同时,谭耀又发现,在宜兴、长沙等地的博物馆中,可见到与衡州窖青瓷的典型器物一模一样的展品,若干年后,衡阳是否还能留住这一古老文明?
  谭耀不禁产生这样的忧虑,为此,他也做好了打算,把对青瓷的收集、整理、研究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在不久的将来,成立属于衡阳的衡州窑青瓷博物馆,把代表衡州唐宋文明的青瓷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除了研究古籍、集藏青瓷,谭耀对衡阳的酃酒、湘莲、农耕用具、船山文化等,也都情有独钟,由此不难发现,他对衡阳历史文化和湖湘文化的热爱、痴迷。
  他在自己的博客「船山书僮」中写道:「一块残碑、一枚古币,一位历史名人、甚至一个传说都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它们的发掘,或许可以成就一个名城,或许可以彰显一个历史名城的大文化。我相信只要有心,尽可能地去收集、去保存、发掘这些文化资料,说不定哪一天,你我会重新捡起我们城市过去某段曾经失却的历史。」
  -
  04
  -
  不当“文化人”的文化爱好者

  1989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历史系,在县机关工作几年后又考取了经济管理硕士,跟随导师研究纳米材料产业化。
  此后谭耀在集藏古籍、青瓷等文物的同时,又创办了湖南酃酒酒业有限公司、衡阳市莲湖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履历丰富,身份多重转换,在谭耀身上,有着太多的标签——企业董事长、湖湘文化知名研究学者、中国首届「书香世家」获得者、衡阳首届十大藏书家……
  当问到同时作为藏家、学者、生意人、文化人,他最喜欢其中哪个角色时,谭耀脱口而出「文化人」三字,但语音未落,他又腼腆一笑,转而说:「文化爱好者吧。」
  研究过高端的前沿科技,精通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谭耀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人,但他对自己的认知,有着另一种说法:「目前我对自己的希望,就是一个从事文化产业的小商人定位。我不介意我商人的身份,与一般生意人略有不同之处,只是多了一点对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比较仰慕有内涵、气度的艺术家,比较欣赏一切真、善、美的文化类精神产品。」
  经商的同时追求文化内涵,让文化商品化、商品文化化,谭耀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就充分体现了这点。
  办生态农庄,他引入农耕文化,600多件与农耕相关的文物一一陈列于农庄文化馆内,向来往游人展示着从石器时代至今的农业发展旅程;销售农产品,他创办电商平台,打造充满乡村情怀和田园诗意的湘江公社,用「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回忆」触动客户内心深处……
  谭耀在博文《“文化人”乱谈》中写道:与其做个不屑谈钱、酸味十足的文人,倒不如在文化产业这个行业中挣点银子,用银子扎扎实实为衡阳历史文化和文化产业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作为一个文化爱好者,为文化事业鼓鼓掌,为文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也是人生一大美事。
  对文化、对知识,谭耀始终保持着一种敬畏,并愿用一生去追求自己的文化梦想。
  临走时,谭耀以产自莲湖湾的荷叶茶相赠,茶香清雅、口感温润,犹如半江瑟瑟的水面上,一枝洁净的莲花,徐徐绽放·……

(责任编辑:相天)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