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人物通讯 >

罗玉成:湖湘才子甘建华

时间:2013-02-14 22:27来源:本人原创 作者:罗玉成 点击:

 

世界华文诗坛泰斗洛夫先生说:“衡阳文化在走过2000多年历史之后,终于等到甘建华来做一个系统的总结了。”他所说的“总结”,指的是甘建华圆木警枕、精心打磨出的文史笔记新著《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
2012年1月8日,这两部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新著,由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会主办,在华新开发区曲园酒楼三楼宴会大厅举行首发式,省市党政军领导、驻衡部队首长、湖湘文化名人、著名企业家及省内外嘉宾,600余人参加了这一文化盛宴,这是衡阳文化春天已经到来的一个重要信号。
 
从名作家、名记者到湖湘文化学者
 
春蚕织梦,仰屋著书,一路走来,甘建华激扬文字,挥斥方遒。
青年时代,甘建华追随父亲甘琳先生到了青藏高原,在那儿读大学,当记者,写小说,以“西部之西”系列作品,获得“青海省首届青年文学奖”、“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小说类第一名),成为中国西部文学的一员骁将,名字载入了《青海文学史》、《中国西部文学史》、《中国石油工业史》。
1992年秋天,他调回家乡衡阳,在《衡阳日报》、《衡阳晚报》工作多年,以新闻报道《衡阳少了一个好人》一举成名,先后获得“衡阳市首届杰出记者”、“湖南省首届十佳青年记者”、“湖南省第三届十佳新闻工作者”、“中国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等荣誉。其深度报道作品后来结集《天下好人》、《铁血之剑》,2003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成为国内各大学新闻院系重点研究对象,梁衡、何光先、丁柏铨、吴廷俊、雷一大、李凌沙等30余位顶尖级新闻专家学者撰写学术论文,在中国新闻核心期刊和学报发表。中国记协原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中将,特地为他题写了《第三层表达――甘建华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书名,并亲自作序。据悉,这本书将在年内出版。
2004年,告别新闻记者生涯后,甘建华投身商海,由于他此前积聚了巨大的人脉资源,以及他本身具有的杰出的经商才能,所以很快捞到了第一桶金。但他本质上是一个传统文人,他所向往的还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山林情趣。小富即安,他又重新回到书斋,读书立品,雅言澄心。洛夫先生对他十分赞赏,说:“甘建华是一位痴迷于家乡风物,钟情于桑梓往事,致力于衡阳文化名人研究的湖湘才子。”沉寂书斋八年之久,他终于向世人奉献出了一套有雄奇瑰伟之气的著作,《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只不过是其中的两本。
就我所知,甘建华还有《湖湘文化名人衡阳丛书》,将于年内出版。另外,《衡阳往事》、《南岳笔记》两本书也已基本写完,留待明后年出版。
2011年是农历辛卯年,他坚持每天写作日记,没有停顿过一天,主要记述在中国南方一个三线城市,衡阳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因为牵涉到太多的人和事,有些属于个人隐私,所以,他决定《辛卯纪事》这本15万字的书,以及留待配发插图的照片,50年之后由他的孙辈出版。
 
写作的外因和内因
 
《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两本书,得到了享誉世界的文化大师洛夫、唐浩明、琼瑶、龙应台、何满宗的联袂推荐,殊非易事。
甘建华研究湖湘文化,写作衡阳文化笔记,自言是“误入其门”。其实不然,这里面有一个背景必须交待清楚。
首先是外因。
据说南岳衡山有一条神奇的人文地理风水带,湖湘学者刘健安先生称之为“湖南的龙脉”。这条龙脉从衡阳起首,蜿蜒不绝而下洞庭。南岳山脉是飞龙脉,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在《衡岳吟》中写道:“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它的生命力非常旺盛,活动空间也非常大,因此注定湖南要出人才,而人才注定以在南岳这条山脉左右为最,仅南岳东南边的“四衡”(衡阳、衡东、衡南、衡山)及祁东、耒阳、常宁等县,就有许多著名人物。但是当今省内外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却忽视或轻视了衡阳文化,甚至连“湖湘名人蔡伦始”、“东晋奇才”罗含、“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彭玉麟、引领近代海上书画风云的曾熙、“中国画高等教育第一人”萧俊贤、“一代女魂”唐群英、“中国现代文学第一才女”陈衡哲等都不知晓,就在那儿高谈阔论什么古代、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研究。
另一个是内因。
衡阳古代隶属荆南,天荒之地,信息闭塞,文化落后,且屡遭战乱,兵火连绵,改朝换代,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极其稀缺,幸存最早的正史也就是明代嘉靖《衡州府志》,没有江南人文史料的滔滔江河。而衡阳各色人等出于各种目的,或囿于视野的狭窄,或东扯葫芦西扯瓢,或着意为自家祖上贴金敷粉,所在错讹颇多,疑窦丛生。譬如彭玉麟出山,是湘军一件大事,于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于湖南、衡阳历史的影响都极其深远。但江东杨家说是他们杨家请出来的,衡西刘家则说是他们刘家的功劳,白纸黑字,红口白牙。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彭玉麟同治年间亲修《衡阳县志》,内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他是由已故湖北巡抚常大淳仲子、衡阳名士常豫举荐给曾国藩的。而南岳第一峰那一溜诗墙,石鼓文化广场的七贤雕塑简介,如果与历代诗选文集对照,我们就会为自己是一个衡阳读书人而汗颜不已。
正是这些外因和内因,共同促成了甘建华对衡阳地方文化的深入研究与写作。他带着温情和敬意,浸润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故纸堆中,日夜研读历代省府县志和《湖湘文库》,四处搜寻考证民间野史家乘,披沙沥金,焚膏继晷,因此头上增添了白发,身体患上了糖尿病,颈椎腰椎关节疼痛也日夜折磨着他。但他无怨无悔,立志为衡阳接续文脉。
 
有的文章修改甚至不下数百次
 
大约是在2008年底或2009年初,甘建华准备把衡阳百年人物遴选出来,编辑出版一本《衡阳文化名人》。深圳刘满衡先生适时建议:是不是把自蔡伦以来历代衡阳文化名人都网罗进来,展示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蓝墨水的上游的千古风流?这就不是百年、千年的区别了,而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时,他的生意正做得风生水起,但考虑再三,毅然选择了名山事业,把衡阳尔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湖南尚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全部交给妻子王锦芳打理,走进书斋。前后历时八载,终于编撰完成《湖湘文化名人衡阳丛书》,它们包括《衡阳辞典》、《衡阳百人》(上下册)、《衡阳笔记》。其中《衡阳辞典》收录了上自东汉,下至当代,包括本籍、客籍的999位衡阳文化名人小传,《衡阳百人》上册编选50位已逝的文化英雄传记,下册所辑对象均系当今健在的风流俊彦,《衡阳笔记》则是他对衡阳历史文化的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着力于搭建起衡阳地方文化研究的框架。
甘建华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近乎苛刻,甚至到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程度。八年时光里,他将书稿前后打印了十几次,看得学术顾问们一个个头昏眼花,气冲牛斗。远在加拿大的洛夫先生就曾多次写信问他:“大作是否已经出版?请寄我一本存念。”著名作家、学者、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先生每次只要见到他,就会笑着问他:“你是不是送书来了?”著名画家、学术顾问李清白先生曾经幽幽地哀叹道:“不知我这有生之年,还看不看得到你的大作出版?”
其实,他每天都没有懈怠,每天都在读书、研究、思考,有的文章修改甚至不下数百次。愈到后来,愈是谨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中的酸甜苦辣,无法一一细说,单举两则例子。
甘建华在家里写作,他的妻子要打理公司,只好请一个保姆给他做中饭。但他嫌保姆在家里走来走去,影响工作,就把保姆辞退了。因为微波炉热剩饭剩菜显得太干,他喜欢用钢精锅在煤气灶上蒸,结果是他在书斋里沉迷于写作,钢精锅被煤气烧穿了,他还一点都不知情,肚子饿得咕咕叫时才反应过来,家里早已是浓烟滚滚。两年时间里,他家先后烧穿了9个钢精锅。只要他到超市卖锅子的地方一站,服务员就会问:“你们家的锅子是不是又烧穿了?”
另一则例子,我是亲身感受。甘建华做事非常谨慎,开车过红绿灯时,只要前面的公共汽车挡住了他的视线,即使人家在往前开,他也不会往前闯,非得亲眼看见是绿灯,才会开车过马路。以这种态度来做衡阳地方文化的研究与写作,甘建华每一件事都要实地踏勘,反复印证,尔后才会慎重采信。
 
将来会有许多人记住他并感谢他
 
甘建华纯属个人化写作,居然聘请了这么多的学术顾问,在国内似乎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对学术顾问非常尊敬,凡是他们提出来的任何意见,他都会认真听取,遇到不同意见,也会充分探讨,绝不固执已见。对于别人写的文史之类的文字,遇到牛头不对马嘴之处,他也是一笑置之。我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一个文人的坏话,他不屑于与那些半通不通、狂妄无知的江湖文人纠缠,他出自名门正派,属于王者之师,他的志向隐藏在他写作的那些精彩文章的背后。
从事文史研究与写作,不仅仅需要阅历、文笔、精力、体力、智力,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些年,甘建华远离了是非之地和喧嚣之声,不需要阿附谁,不需要仰人鼻息,不需要为稻粱谋,不需要为五斗米折腰,能够冷静客观地看待那些既往的事物,忍看朋辈登高枝。在感激曾经伤害过他的人的同时,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孜孜矻矻,不求闻达,就像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所说:“我写作,只是为了让时光的流逝使我心安。”
甘建华的著作尚未出版纸质文本,2009年上传新浪博客,并在国内一些报刊上发表后,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许多被他写到的文化名人和文化世家,在读了他的文章后,整个家族都会为之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民国时期的大画家衡山陈少梅的儿女,2011年清明节回到衡阳,这是他们与衡山60年未通音信之后的第一次还乡,一方面是探亲祭祖,一方面就是看望甘建华,并送给他好几幅书画精品。唐浩明先生在《江山多少人杰》序言中说:“10年前,甘建华写下《大画家钟增亚的天地性情》,钟增亚生前曾多次对人说‘这是写我最好的一篇文章’,他的夫人崔德鵾大姐至今记忆犹新。”因此,香港大学龙应台教授预言:“将来会有许多人记住他(甘建华)并感谢他。”
由于甘建华的博学多才,也由于他的慷慨大方,许多湖湘文化研究者和高校教授都以结识他为荣,愿意与他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南华大学文法学院的老师们都是他的好朋友。2011届衡阳师院中文系毕业生,把他作为了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现在我们只要上网一查衡阳文化名人的资料,大都是甘建华编撰的,百度百科把他列为了最重要的撰稿人。他所做的是一项文化公益事业,我更愿意称他为“湖湘文化义工”或“衡阳地方文化义工”。
 
提升衡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地位
 
2011年11月18日下午,台湾言情文学大师琼瑶阿姨亲自打电话给甘建华,说:“您寄来的文章和书籍我都已经收到,仔细拜读后,非常感谢你对我和我们家族的关注。你的文笔非常优美,叙述非常精到,在中国作家中非常突出。”
甘建华写作衡阳文史笔记,最初的意愿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要让他的父母、亲邻,让他的师长、朋友,让每一个认识他的人,在读了他写的书之后,都感觉有面子,都感觉得到衡阳特有的文化血脉。
《江山多少人杰》所载35位衡阳历代文化名人,排列上按照出生年代为序,其中作古者21人,健在者14人。与《蓝墨水的上游》以综合事件为主要脉络而展开的笔谈札记不同,它主要是以散文长短篇的形式,描述单个人物的生平事功和精神风貌,客籍人物强调其对衡阳历史文化的贡献,本籍人物突出其在湖湘文化长河的地位。二书各30万字,互为补充,可视为甘建华近年对衡阳地方文化研究的一个小结。
衡阳历史上所出现的文化名人,丝毫不逊色于中国的任何一个地区,有许多开宗立派的大师,有许多星光灿烂的人物,囿于历史资料的阙如,我们以前可能闻所未闻。为了弥补这种缺憾,甘建华与他的学术顾问们反复商榷,特地精心编撰了一个《湖湘文化名人衡阳十字歌诀》,既简明易记,又琅琅上口,这就是:一纸圣、二状元、三学宗、四耆宿、五书家、六僧道、七贤人、八画师、九文士、十世家。
他花费4年时间,查找到了衡阳籍298名进士的科第年里。而关于元代衡山人何克明的情况,他更是广征博引,最终查证了何克明的状元身份,让他的名字进入了《中国历代状元榜》(《两个半状元》)。甘建华之前,我们有多少人知道,欧阳询、周敦颐、文徵明、曾国藩、王闿运是衡阳人(《乡关何处》)?《梅花三弄》、《潇湘水云》、《平沙落雁》居然出自衡阳(《中国十大古琴名曲衡阳有其三》)?石鼓有前七贤祠,怎么还有一个后七贤祠(《石鼓书院七贤》)?衡阳保卫战可曾有一首衡阳守军及衡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赞歌(《<中湘颂>与衡阳保卫战》)?甘建华的文史笔记,为人们重新审视衡阳这座湖湘文化名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并进一步提升了衡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地位。
 
开创中国乃至世界个人专著首发式先河
 
甘建华写作的文史笔记,原本是由湖南一家出版社出版的。早在2008年,这家出版社的编辑就与他联系,将之纳入了年度出版计划,但是他感觉还没有到时候,还要打磨,还要修改。就这样磨啊,修啊,改啊,一直拖到了2010年,又有一南一北两家出版社在催他交稿,他还是不想轻易把它交出来。直到2011年秋天,实在经不住大家的规劝了,才交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甘建华具有一种精英情结,他看中的就是这一个“中字号”。
2011年12月9日,甘建华把刚刚出厂的样书,送到岳麓书社唐浩明先生的办公室。唐浩明仔细翻阅一遍后,非常高兴,说:“建华,你做了一场文化功德。”并马上打电话给省作协专职副主席王跃文、组联处主任曾祥彪,请他们尽快向中国作协报送甘建华的入会资料。
洛夫先生去年10月底到南华大学讲学,并为“洛夫与湘南作家研究中心”揭牌,几天后到广东中山市小榄镇闲居,老人家一直在等着参加甘建华新作首发式。12月16日一大早,他打电话给甘建华,说是先天刚收到他的书,感觉非常好,这是衡阳文化界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值得大书特书。他还说不光是书的内容好,设计印刷也很精美。得知是甘建华亲自装帧设计的,他说他的下一本书也要请甘建华设计。因为行程已定,机票也已订好,12月20日就要飞回台湾,所以他遗憾无法参加首发式了。在临离开大陆前,他特地写了10幅书法作品送给甘建华,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元月8日的首发式上,他又特地委托亲友向甘建华献上一束鲜花。
中国文联出版社总编辑奚耀华在两本书的勒口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甘建华的文史笔记“既让人惊喜,湖湘文化在衡岳湘水曾经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辉;又让人感喟,中国地方文化研究业已达到了博雅精深的高度”。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何满宗先生,据此请著名篆刻家谭晓刻了一方“博雅精深”大印,钤印在送给参加首发式嘉宾的几十幅“龙”字书法作品上。湖南著名书画篆刻家杨宝霖先生也为他的著作,特地篆刻了一方大印“湖南甘氏晴好居敬赠雅鉴”。
元月8日首发式上,何满宗、吴国威、崔一鹗、周振志、欧名君、杨宝霖、胡均亮、齐燕君、齐社君、刘满衡、蒋国祥、吴帆、萧健、尹国辉、刘求存、王成等16位湖湘书画名家,贡献数百幅精品佳作,馈赠前来捧场助兴的各路嘉宾。此举轰动湖南,可谓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个人专著首发式先河。翌日,当地党报《衡阳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首发式盛况,亦开中国报业之先河。3天后,《新视报》将甘建华作为封面人物,以两个整版推介这位湖湘才子,成为年前湖南文化界的一大新闻。
春节过后,在美丽的南华大学校园内,将有一个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汇聚数十位本土专家学者,专题研讨《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两本书。接着,在长沙岳麓书院,将会有一个更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北京、长沙及省内各高校几十位顶尖级湖湘文化专家学者与会,也是围绕这位湖湘才子的专著进行的。
《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两本书,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衡阳吉祥街文曲星书店总经销,石鼓书院代销。目前,驻衡部队就买走了上千套书。用“一纸风行衡阳”来形容,实不为过。 
(罗玉成,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洛夫与湘南作家研究中心主任,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3)
75%
踩一下
(1)
25%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