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人物通讯 >

从《做官先做人》看注目礼的真功夫

时间:2011-12-04 10:56来源:作者原创投稿 作者:欧阳君山 点击:

 

本文主人公、本网总监魏启用
 
 
接过《做官先做人》的书,真正引我注目的还不是书,而就是眼前的赠书人——书作者魏启用先生:体形高大,坐相端庄,神情肃穆,话语侃侃,望之有浩大之之气。我当时就想:启用先生这派头是否因为他所从事的纪检监察工作呢?
 
做官先做人的道理,我是极其赞同的。实际上,这是个普通不过的道理,不仅是做官,做任何事都需要先做人,人做不好,事难以做。但个人感觉,这里还是有轻重缓急之别,在一切事中,做官是最需要先做好人的。别的专业领域,做不好人也可以做事,典型的如专业技术。但做官必须先做好人,一定程度上讲,做官就是个做人的专业活。古人讲“公门之内好修行”,意思可能也就是做官是最需要讲做人的。
 
但什么才是真做人呢?启用先生在书中一篇篇娓娓道来,古今中外,纵横驰骋,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并提炼出九个要点:做一个清正的人,做一个达观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宽容的人,做一个自信的人,做一个坚毅的人,做一个开拓的人,做一个谦虚的人,做一个诚信的人。我当时也信手翻读,用一点作出概括:做一个深谙注目礼的人,把人做好的关键在于懂得并运用注目礼!当我注目过去的时候,发现启用先生微笑颔首。
 
为什么做官必须深谙注目致礼之道呢?也学启用先生讲故事的手法,讲两个故事:
 
小李和小王,大学毕业一同被分配到办公厅做秘书工作,两人工作起来比较用心,但还是表现出一些差异:小李每次起草报告,领导看后都会指点批评一番,甚至发回重写;小王每次起草文件,精益求精,领导看后常常是无话可说。小李有种危机感,尤其在小王面前,感觉很没面子。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大约半年多后,小王被下放基层,小李被机关留用,让人唏嘘不已。
 
故事有点不太积极,尽管小王被下放基层,未必就是坏事,也未必就是领导坏心眼,有可能还是领导有意栽培,因为经验表明,一个人真正要成长起来,必须要有基层经验,而且越早经历挫折越好。但故事还是点出一个要害:要为人所用,必须为人所喜。小王工作上精益求精,让人无话可说,狭隘的领导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尊严,怎么可能会喜欢呢?小李可能水平不高,甚至能力不足,但让领导享受了虚荣的满足,反倒为人所用。一个人要做好官,就必须尽可能让上峰乃至同僚感受到尊严的存在,不可过于强势,卓越之士尤其要注意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第二个故事属于历史,说的是李林甫,众所周知,这被认为是个坏人,成语“口蜜腹剑”与他紧密相关。但李林甫究竟是怎么使坏的呢?似乎语焉不详,有个案例是这样讲的:
 
唐玄宗时期,李林甫和李适之同为宰相。一日,李适之刚入朝,李林甫就派人相告:华山下面有金矿,皇上尚且不知,请您奏报皇上,皇上一定会高兴的!李适之是新任宰相,听说华山下发现金矿,认为是好事,开采出来可富国利民,于是就向皇上奏报了。玄宗一听,果然高兴,过后又告诉李林甫。李林甫一点也不惊讶,脸上倒是现出不屑来,只见他缓缓说道:“圣上,这事我已知很久。”
 
玄宗感到奇怪,遂问:“那为什么不早说?”李林甫回答:“皇上,华山是皇家的龙脉所在,王气所聚,即使有金矿,也开采不得呵!所以臣下不能说,也不敢说。”李林甫的答话,使玄宗深感对自己一片忠心,又沉稳老练,处事周全,相比之下,李适之心浮气躁,遂令:“今后凡有事上奏,一定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不得孟浪从事。”
 
李林甫陷李适之于不义,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李适之在这里就是大好人吗?是不是急于奏功了?要不是急于奏功,他可能根本不会中林甫下怀。李林甫之所以成功,乃至历史上很多小人之所以成功,实际上也因为所谓的正人君子贪吃“口蜜”,不在其位,不安其位,遂撞上小人的“腹剑”。如果适之大人不贪吃口蜜,林甫之流恐怕纵有腹剑莫奈何。该案例显示,李林甫比李适之更加懂得注目礼,随便的一个注目致礼,就把适之大人给陷了,如果适之大人深谙注目致礼,就应该先人后己:“林甫前辈,华山金矿之事,您比我先知道,当由您向皇上亲奏,我怎能贪功?”林甫其奈我何!
 

         这是即兴补充的两个注目礼的小故事,前一个提醒要懂得如何给别人带去尊严,后一个提醒要懂得如何不被别人的注目致礼所惑。《做官先做人》中有诸多注目礼的小故事,还是请读者亲自开卷吧,一定会不虚注。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