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人物通讯 >

用生命点亮生命

时间:2011-10-19 10:42来源:本人原创投稿 作者:本刊评论员 钟文静 点击:

 

         ——读刘迪生长篇报告文学《点亮生命—赵广军和他的志愿事业》
 
 
人们常说:爱是未来的梦想,如果给爱再插上一双温暖的翅膀,那么严寒就不再可怕。所以说,世间最坚实、温润的部分就是爱的力量,因为有了她,再紧闭的心门也可以打开。当爱的力量遇见了善良的气场,爱就有了生活的真谛!在这里诠释爱的真谛的人不止是广州志愿者赵广军,还有青年作家刘迪生居功至伟的一份功劳——他将大爱延续与传播。
“你知道绝症患者为什么经常熬夜吗?”“因为他们舍不得离开啊”。这是一段赵广军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在广东省300多万志愿者队伍中,赵广军无疑是这个群体人物像里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那朴实的形象、诚恳的话语和感人的精神,让每一位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次崇善向美的教育。 
    
作为赵广军事迹报告团主要撰稿人之一的刘迪生曾随团市委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跟踪采访赵广军,从而在掌握大量第一手丰富素材的前提下执笔构文,于平凡中籍笔点亮生命之光,以内在文化含量去打动读者,用一种诗意的定格,探寻生命的位置。让我们走进由刘迪生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点亮生命——赵广军和他的志愿事业》;走进他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上通过深度挖掘新闻元素孕育而生的志愿者感情世界。
    当走进《点亮生命
——赵广军和他的志愿事业》,你一定会品味到其中的每段清新诗意的文字,你会发现进入了一个别有爱意的人间大爱之平民生活。
     一说到典型,总是会被人觉得失真失重,很多人为的拔高、渲染,认为是纯属虚构的幻象。我们从生活中理解,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官位、权势,却不能没有良心,对于那些良心生起、忏悔过往的人要给予包容。这也是人性的善美、光辉、伟大之处。事实上,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像赵广军一样的志愿者,但我们从来没在意,更不会想到去赞美、讴歌他们,在这里,刘迪生想到了,也正是刘迪生作为一个作家而具备的良知和职责所在。原来赵广军就像邻家男生一样生活在我们身边,凭着一份朴素的热情,发自真心的帮助别人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当走进《点亮生命——赵广军和他的志愿事业》,你一定会发现这里是充满着阳光和雨露,荡漾着人情与关怀,真爱、至善、美好在这里和谐统一。 
     
赵广军敞开心门,竭尽所能地帮助他所接触的每一个人并表示他的友善,即使遇到别人的怀疑,他仍然是开朗乐观,并且勇敢地实践他的服务理念。“在长达10年的志愿服务中,赵广军根据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创造性地总结出“赵氏志愿服务法则” ——‘三心二意’法则:‘三心’指爱心、热心、恒心;‘二意’是指情意、意义。” 
    
在这里,作者留恋于赵广军等人的点点滴滴,腻而不烦,那种看似微不足道却浸染着骨子里的刚毅、坚持、博大的小男人真性情的爱之胸怀,在不经意间阐述出志愿者们积极向上,孜孜以求的乐观精神。 
     
赵广军认为,作为志愿者去帮助身边每一个人,并不一定要给予援助对象金钱或物质上的帮助,更多时候,人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关怀。秉性忠厚的他曾无怨无悔地先后拿出13万元积蓄帮助孤寡老人,并长期坚持服侍和帮助照顾66名孤寡老人。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帮教了1200多名边缘青少年。更难能可贵的是,赵广军自费创办了志愿服务心理咨询热线——“生命热线”,这条热线将200多名有自杀和报复社会倾向的迷途人员,成功地从“悬崖”边“抢救”回来,重新做人,其中40多人还积极加入到志愿队伍中来,以志愿服务作为他们人生新的起点回报社会。引用经常挂在赵广军嘴边的一句话“我最怕的事就是手机丢了,热线电话打不通了,所以,我要时刻紧握手机,只要我人在,‘生命热线’就在!”说得多实在啊,幸福其实好简单。幸福是人人追求和向往的心灵感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当一名志愿者帮助别人,或者把财富捐给社会公益事业,都会从中感到幸福,追求这种精神享受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你会感到这世界如此美好。本书封面绿叶与烛光别出心裁的简约设计,由绿叶映衬而成就了花的美丽,反映出赵广军等志愿者们的成人之美,默默无闻的广大志愿者们和赵广军一样正用微弱的能量去用实际行动温暖这个世界,体现践行志愿服务的内涵:它是美;是爱;是希望;是鲜花;是阳光…… 
从来就没有一个生命生来就是卑微与无知,没有哪一个事物注定就是一定平淡与无为,是绿叶就有绿意生动的时候,是烛光就有明亮光鲜的时刻。刘迪生心中揣着大爱,通过清新隽永、温情感人的文学手法娓娓而谈属于赵广军的凡人琐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名人,为自己的名人树碑立传,天下皆然。“岭南这片土地……‘赵广军’在广东叫响,‘志愿者’在广东升华——我们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这片非凡的热土,必然会孕育非凡的故事。”赵广军,从好孩子到“蛊惑仔”(粤语指“边缘青年”)再到荣获“2008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光荣称号的人生经历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这恰是这部作品引人深思的地方。正是由于作者认识到一个人的生命犹如冬去春来的绿叶,只有经得起酷暑严寒的考验,经得起风霜雪雨的百折不挠,留一份淡泊方能周而复始的与花儿自然相随。 
      
我常常想,是什么支撑了赵广军“浪子回头金不换”?能够看到责任背后机会的人毕竟是少数,任何一份责任,都是值得去承担的。当某件事谁都不愿意去做时,你主动去做,你就已经把握住脱颖而出的机会。成功总是基于一种长远的眼光,而长远的眼光来自拼搏的心态。正如甘地的信念:“简朴的生活,崇高的思维”。赵广军数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的个人成长历程,对于发展壮大志愿事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文学的各种体裁中,报告文学记载了许多真实的历史缝隙。是对时代生活、历史变动和丰富人性方面的关注。它的天性是不必为争取读者而媚俗从众,因而也愈益可以显示其寻求心态来面对一切。能忍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人所不能成。 
      人际关系变得日益淡薄乏味的当下,也许真正探索内心和文化思想深处的写作者似乎越来越稀少了,在我看来,刘迪生有着一种世态炎凉外的孤独,努力追求作品的优秀和卓越。流淌在作者文字里的气度始终简洁而亲切,深情而灵动,完整的结构,那些活的语言,往往含蕴着深刻的哲理,源于他对社会生活的熟悉洞察,刘迪生曾经在出租屋生活过,这对他的创作非常有益,因为它让作者对生活进行深入开掘,从最底层的角度去体验人的精神和生存状态。生活就在作者身边,作者从自身的生活中寻求着他追求的艺术境界,从而,能够给读者带来审美、精神、享受、力量和向往,这就是作者告诉自己,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的那一份责任。作者在这份报告文学中融入了原汁原味老广州市井百态,读起来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以独有的那份质朴纯真的感恩之心,书写难得的精神担当。这部《点亮生命——赵广军和他的志愿事业》的意义在于刘迪生用生命点亮生命,以朴实的感情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记录,通过对笔下人物赵广军的升华塑造,饱含更深刻的时代质感和社会体温。作品所表达的自豪与自信,是献给志愿者之歌吟及所涵容的情思里的一份感动!
     《点亮生命——赵广军和他的志愿事业》这部养心的作品给予读者美的感受,文字干净而优雅,高尚而纯洁。读完这本书,昭示着从某种意义上讲,追求成功的过程,也正是一个不断成长进步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只要你总有向上成长的欲望,你就能保持自己无人可替代的强势地位。
     人生就是一条路,我们一直走在路上。我们可以不乞求一路上鲜花盛开,但我们必须企盼一路上有树。 
     当你幸运地读到《点亮生命——赵广军和他的志愿事业》这样真正的好书,你就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沉浸其中,尽情享受着作者给你带来的大爱无疆的精神享受和奉献快乐。 

[本书荣誉榜单]
长篇报告文学《点亮生命——赵广军和他的志愿事业》列入“广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出版物”、广州市道德模范教育读本、入选《共鸣》杂志“2009年全民阅读重点读物”;“《京华时报》2009年度名家阅读重点”。2010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第二届全国百种优秀青春读物,广东首届青年文学奖,是这次首届广东省青年文学奖获奖的三部报告文学之一。南风窗、京华时报、南方日报等媒体争相刊载本书的书评,主人公事迹及本图书获得广泛关注和赞誉。
 
[《点亮生命》作者简介]
刘迪生,70年代生于赣南的一个教师家庭。14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诗集《南方四重奏》、长篇散文《广裕祠》(合著)、《温泉出谷》,报告文学集《北回归线上的阳光》,长篇报告文学《超越新闻》(合著)、《村道——一个人和一个时代》。其中长篇报告文学《超越新闻》获五个一工程奖(7人集体)。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作品》、《广州文艺》、《黄河文学》等报刊。系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 


[钟文静简介]
笔名文静阳光、静子。《船山文艺》杂志特约评论员。已出版公益书籍文集《情系北川》。

 
(责任编辑:启用总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发布者资料
西渡哥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6-05-01 11:05 最后登录:2019-07-03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