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1619—— 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晚年王夫之隐居于衡阳县曲兰石船山,著书立说,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船山先生画像 船山故里是曲兰,本篇讲曲兰的一部分古迹和风景。曲兰镇位于衡阳县西北部,系衡阳、双峰、邵东三县交界之地,曲兰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曲兰镇有“中华诗词之乡”、“全国生态文化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湖南省经典文化村镇”、“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美誉,生态环境优美,山水风光俱佳。曲兰镇2018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 曲兰镇——船山文化小镇 1.梅冢,王夫之女儿的坟墓,在竹花村大椒组。1678年,王夫之60岁。其时吴三桂称帝,其党有人强命王夫之写《劝进表》,王夫之愤然拒绝,逃往深山,写《祓禊赋》。是年八月,7岁小女夭折,埋葬在竹花园,并哀写“梅冢”。 原石已被土覆盖,经旁边住户徐庆满指证,梅冢石碑应在箭头处。 梅冢旁三四百年旧屋 2.茱萸塘,在竹花村四彩组,茱萸塘今又名姚家塘。 1660年 ,王夫之42岁。迁居衡阳金兰乡高节里,于茱萸塘筑茅屋,编篾为壁,名“败叶庐”。 败叶庐旧址。 败叶庐(1915) 李世琠《王船山先生栖伏图》败叶庐 3.观生居,在今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大椒组,现在住户王庸伶、王庸彪兄弟。 观生居旧址,在观生居旧址上新建的王庸伶、王庸彪兄弟三层楼房仍命名为观生居。门额上还堆塑了“观生居”三字。 ![]() 石船山之石船洞(1915年,传为陈墨西摄影) 4.石船山,在竹花村早子组。有石形似复船,故名石船山。 ![]() 石船山下湘西草堂(衡阳著名画家、王船山裔孙王志伟作) ![]() 石船山之石船洞(2018年,井泉摄影) 石船下的石头亲娘,原是一人形石头,1966年造反派将其头部炸毁。 今天,石头亲娘虽然面目全非,但是祭品仍然不少。 李世琠《王船山先生栖伏图》石船山 5.原湘西草堂,在石船山下,建于 1675年之秋,有茅屋三间,左为住房,右为书房。冬迁住荒僻的石船山下草堂,自题堂联“芷山沅水三闾国,芜绿湘西一草堂”。“湘西草堂”由此得名。【 我们建议在此处修建船山祠,以纪念保护原湘西草堂遗址。】 原湘西草堂旧址 李世琠《王船山先生行迹图》公徙居石船山 终于找到原湘西草堂遗址遗迹 石船山船山泉,山下有水源是人们居住的条件之一。 6.白石岭,在竹花村,位于石船山南面约1里地。 黄英:.白石岭(油画) 7.枫竹亭,在白石岭上。 早子组的老人向我们介绍:“枫林亭在白石岭上,原是古道上的茶亭。” 8.桃坞,在湘西村菜塘弯,新湘西草堂,所谓王船山故居,在湘西村萧家组,为衡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桃坞(新湘西草堂)远景 桃坞(新湘西草堂)近景 新湘西草堂 1981年拆迁修建前的新湘西草堂 9.蕉畦,在新湘西草堂右边藤龙处。 蕉畦旧址。 10.留孝堂,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革命先烈朱少连故居,在湘西村朱少连系湘西村留孝组。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杰出骨干朱克敏烈士的故居旧址(双东村召林组)亦相距不远。曲兰镇星星村还有朱坤山烈士。 朱少连像 朱少连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朱氏宗祠,衡阳县曲兰镇朱氏宗祠在曲兰镇召田村胜利组。 朱氏宗祠,距离湘西草堂不远,翠涛山居应在附近。 12.东麓寨, 又名东落寨,位于曲兰镇九江、双东二村交界。 东麓寨的雄姿 13.易昌陶故居,在东亮村。易昌陶(1893—1915),字咏畦,湖南第一师范第八班品学兼优学生,与毛泽东、周世钊为同班挚友。 14.东亮小学,此村原名“西亮”,1966年,村民讳其有崇洋媚外之嫌,故更名为东亮村。 东亮小学 东亮小学已经成为船山村文体活动中 15.铁铺坳(铁墙坳) 胡塘水库右边的山坳就是铁铺坳 铁铺坳老屋上书“古处村”。 16.大罗山,在船山村。 巍巍大罗山,前面青山就是虎形山。 17.虎形山,在船山村大罗山脉上,离新湘西草堂4公里。有座船山墓,正中为王夫之墓,左为王夫之之继配夫人墓,右为王夫之四儿媳刘氏坟,墓系清1908年衡永郴桂道道台谭启瑞修建,1981年重修。上刻“伟大思想家王而农先生之墓”。旁刻有自题墓志铭:“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邱,故衔恤以永世。” 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衡阳市衡阳县“王船山故居及墓”,【一些文章和路牌混淆了墓和墓庐,将墓说成墓庐是不对的。墓庐是墓旁之屋,古人为守父母、师长之丧,筑室墓旁,居其中以守墓,谓之墓庐。】 18.王船山墓庐,在虎形山下,现船山村老屋组。因为王船山学生唐须竹守墓多年,所以该墓庐又叫“须竹庐”。 上山路前的水泥平台就是原来“须竹庐”的位置。老屋组老年人告诉我们,须竹庐纯粹用竹子建成,连瓦都是竹子做的。 李世琠《王船山先生行迹图》衡阳高节里大罗山图 19.牧云峰,在洪市镇加福村。 牧云峰下有牧云庵遗址,衡阳牧云庵主僧楚云禅师与王船山友善,王船山隐居湘西草堂时,在这里写下了历史名篇《牧云常驻记》。【牧云峰虽然不是曲兰的,但距离很近,且值得一看。】 牧云峰 牧云庵曾经是中国伞兵的基地,现存墓地,2015年,笔者之一萧培与洪市诗人王延辉曾为伞兵墓竖碑 2015-01-26《衡阳日报》报道《缅怀抗战英烈:衡阳县洪市镇牧云峰下竖起纪念墓碑》时发布的照片。 20.高汉村,高汉村是名人王祉伟、王豫胪、 邹济勋的故里。 王祉伟(1886-1950),名本修,字醯祥,曲兰镇高汉人。创办上海大夏大学,曾任校长。 目前,社会上还流传许多王祉伟签赠大夏大学的图书 王豫胪(1865-1940),名大鲁,字春霖,曲兰镇高汉人。他是中国最早研究西方近代数学者之一。在船山书院撰《微积分新理》八卷。这是中国人自著的最早的一部高等数学书,学人轰传。 邹济勋(1913-1988),字孝成,号履谦,曲兰镇高汉人。少时,立志学医。在军队从事医疗工作。任台湾荣民总医院院长,直至去世。 21.黄龙大山,位于曲兰镇高汉与双峰县交界处,主峰485米。古书记载:“黄龙山绵亘百里,势碍霄汉,山上二石如两龙昂首。”故而得名。 黄龙大山连绵逶迤,气象非凡 位于黄龙大山深处逍遥洞已有800年历史,现逍遥洞森林公园属黄龙村 22. 邹氏祠堂,在花桥村杨柳组(不在思宗),又名“太和堂”,始建于1911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邹氏祠堂,简明秀朗。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桐梓中学。现仅留下中心主体,两边均为桐梓中学校舍。(因版权保护,本文部分图片未予显示) (责任编辑:相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