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船山 > 船山名胜 >

伊山禅寺

时间:2015-04-16 18:59来源:本人原创 作者:井泉 点击:

    作者此行于伊山禅寺前留影
禅寺全景

    三月八日,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我被派往岘山,临时请示换岗,前往伊山,理由是:六朝名士桓伊的读书台在那里等了我1600年,徐霞客远眺过、王夫之近瞻过,一介书生而又老大不少的我迟到得太久了。
  桓伊,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以淝水战功晋爵, 假节都督江州、荆州十郡及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召为护军将军。为政宽恤,安抚士民,“百姓赖焉”。善吹笛,号称“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称。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这首七律《润州》,是唐代诗人杜牧游润州所作。润州即今江苏镇江,桓伊随为官的父亲桓景客居之地,此诗通过怀想古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闲游放浪之情。作者羡慕晋宋时期桓伊等人曾为安定国家建立过赫赫功勋。结尾两句想象自己与桓伊对话,听他吹奏《出塞》曲,言无知遇,只好心期古人。
  无独有偶,我的诗友沧海一啸游览伊山禅寺,作了一首七律《伊山寺怀古》,享誉当代古典诗坛,被认为可以媲美杜牧的《润州》,多年来我背诵如流:
  山寺深深岁月驰,桓公英气应如兹。
  兵声草木悲胡马,鹤唳长空退寇师。
  三弄梅花昭素志,一弹柯琴启君思。
  文心千古埋幽径,云色山岚无尽时。
  据史料记载,桓伊幼年也随在湘南做官的父亲饱览衡岳胜景,而选择了衡阳县杉桥镇的伊山作为自己读书习武之地,这与晚年隐居石船山的我县另一位文化名人王夫之刚好相反,算是早年隐居。桓伊去世后,东晋朝廷为表彰桓伊的功绩,于其早年隐居地赐建伊山寺,该地遂称伊山冲,伊山又名野王岭,伊山禅寺位于山脚下,寺的首任主持为慧持,宋徽宗敕赐景德禅寺。伊山寺是湘南最早的佛教寺院,距今1600多年,名列全国108家寺,有石刻载“素梅雅意”,因此,桓伊创作的名曲《梅花三弄》灵感很可能来自这里。明成化十九年(1483),寺前兴修“古潭映月”;二十一年(1485)修建千僧塔(当地老百姓反映千僧塔建在寺前左侧鹅嘴山,相传鼎盛时期,僧人达到五千人)。清代一位皇妃在寺修行,康熙皇帝玄烨赐修皇妃楼,封伊山寺为皇庄地,赐称“六朝胜境”。寺门刻有翰林院检讨、清史馆馆长王闿运所题楹联:“明月似闻三弄笛,白云长对六朝山”。清康熙帝命僧阿磐驻寺主持。阿磐大师从京都带来杨松及银杏各一株,植于佛殿前坪。现存古树杨松树龄三百余年,高达15米。还有云锦峰、读书台、晒日楼、双凤井、逆流洞等八景。此处,“山涧逆流,双岗若凤”,树木葱茏,梵刹肃穆,香客云集,名扬海外。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兹录《世说新语》相关文字如下: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王徽之行为怪诞,故作超脱,有才而放荡不羁,做官而不管事。桓伊既敦和又风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神交却犹如天高云淡。我想,正是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气质相投,加上桓伊有伊山弄梅的经历,才诞生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据说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曲之一。《梅花三弄》几乎成了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名妓们的必修科目。桨声灯影里传来阵阵清笛声,为一时佳景。秦淮河甚至诞生了“停艇听笛”、“邀笛步”等人文景观。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后秦苻坚摔大军进攻东晋,时任中郎将的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破苻坚于淝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也发端于此。
  丞相谢安因立下存晋之功而进官至太保。但后来,晋武帝之弟司马道子与谢安发生权争,屡进谗言,对谢安极尽诽谤。晋武帝对谢安有了猜疑之心,渐渐开始冷落谢安。桓伊为此很是不平。在一次宴会上,桓伊为晋武帝演奏一曲曹子建的悲歌《怨诗》,诗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其“声节慷慨,俯仰可观”,使晋武帝甚有愧色,谢安更是为之动容。这便是沧海兄诗作中“启君思”的典故出处。
  桓伊也非常爱听别人唱歌,每当听到优美的歌声,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击节赞叹。好友谢安也十分喜爱音乐,自然增进了他们的知音之情。《世说新语》又载: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成语“一往情深”由来于此。梅花三弄之所以被蜚声华人世界的言情剧作家琼瑶选中为剧名,一定也因为这种穿越时空亘古不变的情愫:衡阳人琼瑶与桓伊同样的“一往情深”。遥想当年,分为三大部(《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每部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梅花三弄》,我一集也没落下,并且一遍接一遍心醉神迷的听该剧的主题曲:“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当年的琼瑶剧,除了教会我这支歌外,如今几乎在脑海不存任何痕迹,取而代之的是远古而真实的桓伊。现代人的爱情,因为金钱物欲色彩的浓厚,少却了农业社会时期古人的高格雅意。
  是王夫之的诗把我领入六朝胜境的。他咏伊山禅寺的诗作亦如笛圣的音乐,犹如一把开启人间仙境的钥匙,我们几乎不再需要劳神,甚至也不需要借助今日的语言,只需要把一颗心浸润其中,就能体悟其中只可意会的美感,那于渊明、浩然、摩诘的山水诗外别开一境,诗情与哲学糅合的大美——
  心识回峦外,沿溪曲径深。云烟开绿亩,金碧动青林。香篆迎风入,钟声过鸟寻。萧清初觉好,风雨更幽岑。(其一)
  漫步清溪,心静通幽,那么这流水自然也是心头的潺潺流泉了。我见到伊山的那一刻,她正包裹着薄薄的云雾的头巾和微雨的面纱,这样的云烟缭绕连同寺庙里善男信女燃起的香篆,自然更增添了它的神秘——那需要青鸟殷勤探看的神秘的美,也许冥冥之中,上天为我安排的就是与船山先生同样的境遇,斜风细雨,我欲归去,只因心绪幽岑如同雨湿之后的回峦翠色,沉沉笼压着初来时的萧清……
  读书云外迹,梵刹劫前宫。蕴藉清歌日,萧条夕罄中。古今藏客泪,勋业寄真空。牛首虚天阙,何因卧懒融。(其二)
  云外迹,劫前宫;清歌日,夕罄中;真空,天阙……似禅非禅,眼前光景却分明如急管衰弦、流水落花,越来越惨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先生,你木屐纸伞远道而来,缘何而悲?
  伊山不语,却似有更沉郁的悲歌自四合的杉林中传来——
  “旧愁疑在春梦惊,乃知君死而余生。生亦不可期,死亦不可悲。鸡鸣月落杉桥路,且与须臾哭别离。”
  这是船山先生为他的内弟兼学生郑忝生送葬时心中的哀歌。霎时,我明白了,我们庸人的为生死的歌哭大相径庭于豪杰的长歌当哭,无情未必真豪杰,船山先生向世间索求的只是一点点用于别离的时间。
  烟雨迷离,读书台不能上了,梅林更无从寻访。至于山谷里的油菜,那与金碧寺庙一色亦如欢迎我们的农人笑脸的油菜花,也的确让我有过怦然心动的一刻,因为人在车中,车在人流中,拍照不便,我只有轻轻挥一挥手,如同作别天边的云彩。
  期待下一次,一个萧清但晴朗的日子,一个人来禅寺,怀想桓伊与船山,轻轻地来去。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