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蒸阳第120期副刊电子版图
时间:2013-09-23 20:22来源:今日蒸阳副刊部 作者:今日蒸阳副刊部 点击:
次

真实的孔子
吴晓梅
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在鲍鹏山新著《孔子传》的后记中,提及他写作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感慨近百年来对孔子思想出于无知的误解乃至出于恶意的曲解。“天下滔滔皆是也”,而“误解会导致误导,误导会导致误会,对思想的误会会导致行为的失误”,这本《孔子传》试图告诉人们的,第一,是真相问题——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第二,是比揭示真相更重要的——价值问题、判断是非问题:对百年来“被误解的孔子”予以澄清。唯如此,才能判断孔子对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意义。
20世纪以来,孔子曾经遭遇过两场大批判:第一次,是近百年前“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批林批孔”。两场运动,孔子都成了否定与声讨的对象。直至今天,对孔子的批与评,余波未平,普遍存在于知识阶层与普通民众中。而思路往往如此:为什么在一个新世界面前,我们文化落后;为什么文化落后?因为西方文化基因里比我们多民主、科学、自由。我们为什么没有民主、自由、科学?因为有孔子。所以需要质疑孔子。
事实上,人们批判的很多东西,如“吃人的礼教”、“奴隶道德”、“三纲五常”等并非孔子思想,甚至是孔子非常警惕和严厉抵制的。20世纪初“五四”先贤们喊出的“打倒孔家店”,实际上只是把孔子当成一个“文化箭垛”,是出于传播学的需要:这样的口号生动、形象,直接付诸人们的感觉,让普通人也能一下子就明白知识阶层思想解放的指向。所以,孔子实际上是为那些文化史上的黑暗部分背了罪名而已。
就当下社会十分关注的“道德”问题而论,即存在对孔子这样的误解:由于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信念都指向孔子,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孔子是一个苛刻的“唯道德主义者”,是一个让人面对他,不胜道德颤栗的人。
看《论语·泰伯》中孔子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即,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也是祸乱。
有个故事:孔子学生公伯寮,在鲁国政改“堕三都”的关键时刻,在执政贵族季氏那里说师兄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季氏家臣的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出走鲁国,都负有相当的责任。鲁国大夫子服景伯表示可以杀了他,但孔子拒绝了:“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我的道能不能行得通,命啊,他公伯寮能怎么样呢?
孔子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对道德义愤保持有一份警惕。对不道德的人和事,有道德义愤,是一般人容易作出的价值判断;而对道德义愤保持警惕,则是圣人才有的价值判断:一旦把道德绝对化,就会用绝对化的手段去惩戒那些不道德的人,而绝对化手段本身即是不道德的。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犹如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易暴。对不仁者的极端仇恨和不择手段的报复,反而会把道德拖下水,让人变得更加麻木不仁。
极端的道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要好人极端地好;二是对坏人极端地坏。孔子为什么不赞成用极端方式履行道德?反对用极端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隐含着对另一种价值的破坏,其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人类的恐怖主义,就是极端道德主义的产物。
说孔子是“唯道德主义者”,是因为完全不了解:
首先,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其次,孔子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能改变人的品行。在孔子看来,道德只是人的一种修养,人是一种道德存在,但是,人并不为道德而存在。相反,是道德助成人的存在——道德使人的存在有尊严、有价值,而不是人为道德而存在。
孔子一生,倡导“克己复礼”,并且把恢复周礼,严格执行周礼看作他终身追求的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他甚至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就是这样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到具体的人那里,孔子却是通融的,从来不在对人的道德要求上走极端。
有个故事:子路的姐姐去世了,丧期已过,子路还把丧服穿在身上。孔子告诉子路,应该回归正常生活了,但子路说实在不忍心。孔子说:“谁会忍心呢?人人都不忍心。但任何事情都要有分寸,感情也要有节制。”接着,子曰:“先王制礼,过之者附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意思是,先王制礼,不是按照最高标准制定的,也不是按照最低标准制定,而是取中间。境界高的人,俯就一些;境界低的人,努力一些。这就是中庸之道。
具体到对人做道德要求的时候,孔子是有两条原则,或者说是前提的:第一,道德要求对己不对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是说:君子总是磨砺自己,小人总是算计别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是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当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毫不犹豫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第二条原则,是对上不对下。《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认为:君子的道德就像风一样,人民的道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像哪个方向倒,所以草往哪个方向倒,责任不在草,而在风。孔子并不强调弱者的道德,而是强调强者的道德在先。
考研记
邓艳容
查理·卓别林曾言道:“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就是一个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就是一部喜剧。”喜忧参半的考研生活,亦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是悲剧还是喜剧,就有待于我们自己去斟酌酿造了。
考研,此刻于我,仍记忆犹新。回想当初的迷茫,不知如何做抉择。考还是不考?考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纠结滋扰。任美衡博士是我们的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师,那时候,他刚博士毕业回来,激情洋溢,源于科班情结,他常常在课堂之余大力宣传考研知识、鼓励我们考研,并且经常普及考研方面的讯息,让我们不再迷惘,从而坚定信念地选择了考研。他既是我们学习上的良师,亦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益友。
古语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考研是一条漫长之路,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面对着冗长的备考过程,具备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同样考研的庞杂浩大,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那么该如何着手复习呢?这也是一项繁琐的工程。任博士毫无保留,与我们这些考研一族详细地分享了他的学习经验。尤其是他讲的“考研三步曲”,让我们印象深刻,如前期的学习主要是把重心放在英语上,多记单词,熟知语法、句型,专业当然不可放弃;第二步就是要齐头并进,英语跟专业是并驾齐驱的,同时开始复习政治方面中的哲学部分,毕竟哲学的东西比较深奥、抽象;第三步就是要把重心转移到专业跟政治上,此外,英语也不容小觑,大体在复习的过程中就是这样的一个流程。当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只要能适合自己就行了,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贵在每天的坚持,给自己规定明确的目标,一天要完成多少任务,一个星期要完成多少任务,一个月要完成多少任务,只要这样,才能真正的为考研做好充足的准备。
考研的想法是美妙的,但真正要坚持下来,并不容易,许多人半途就退却了。为此,他还常以自己的奋斗经历给我们鼓劲:考研的生活亦苦亦累,但这正是磨练人意志的时刻,青春萌动的我们就是要学会去体验不同的生活,从而让自己变得强大,真正地实现蜕变。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踊跃考研,去感受五彩生活之余的另一番风景。无论成败与否,它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份收获。不论我们收获的是喜悦还是悲痛,它都值得我们永久回味。因为这是我们历经的成长,这是我们年少时划过的足迹。所以,我坚信你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拥有青春很美好,但历经青春却是苦涩的。我的考研之路亦是如此,经历了起起伏伏,尝尽了人生百味。历经了调剂,历经了落榜,最终又失而复得。人生很是奇妙,上帝也很爱开玩笑,好在这些苦难我都已走过。成长就是这样,不是得到,就是学到,这个过程我学到了,也得到了。虽然很艰辛很艰辛,但却由悲转喜,尘埃落定。
追忆这段岁月,更多的是出于感谢。谢谢这些苦难,让我逐渐成长;谢谢这些挫折,让我退去稚嫩的外衣,学会了保护,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人情世故,学会了坚强;谢谢这段岁月中给予我帮助的人,特别是要谢谢一路陪我走过来的任美衡博士,他帮我在择校、遴选导师等方面不遗余力。每当我过意不去,他总是淡然地说,以后你有机会,再去帮助别人。在我心里,对他,惟有无言的感动。
经历过后,学会成长,学会感恩,学会释怀。渐渐明白人生中的每一次经历都只是一个过程,无论苦乐,我们都需承受。正如《商人妇》中的一段话谈到:“人间的事情本来没有什么苦乐的分别:你造作时是苦,回想时是乐;临事时是苦,过去、未来的回想和希望都是快乐的。”由此,人生路漫漫,亦苦亦乐,我们需要学会聆听心底的声音,寻找本真的自我,遇见未知的自己。
阳光同在,路途漫漫,我们仍旧在路上。
寄给天堂里的信
刘仁能
2013年春节11点20分,脑溢血夺走了一个基徒教教徒——我妻黄明益的生命,还差60天你就70周岁了。你这一走,带走了我的魂,带走了我的心,你和我永别已经半年多了,在这半年多里,我的魂不知归向何处,我的心仍旧无比伤痛。
农历1963年11月26日,在母亲和两个伯母的撮合下,你和我走在一起了,不敢说是婚姻的殿堂,别浪费了殿堂二字,我们的婚宴只炒了1斤黄豆,烧一锅开水,到场的是自己的父母和两个伯母,可是这简单的婚宴并不能淡薄我们的感情。入夜,你谈了家庭建设的宏伟规划,我也说了一些具体打算,第二年爱情有了结晶,你生了个胖儿子。18年后,我记得你42岁时,你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家里起了巨大变化,你和我说,结婚时没有要娘家人动步,现在儿子上大学,也该请几个亲戚来喝酒。明益,你做事多么得体,多么爱好,多么爱面子,多么阳光!
我在乡村教书,臭老九坏名声是我的,可上当受欺侮是你的。曾记得有次队里要到李屋买秧,队里明知你大大小小孩子5个,最大的9岁,最小的才2岁,你夜里去远地是奈不何的,可队长说今晚扯秧工分 30分,补助1斤米。你划算了一下,吩咐好了几个活“菩萨”,你还是去了,你个子小,回途挑秧过渠道时,秧却散落在渠道里,你不但没有得到工分和补助的1斤米,还赔了8角钱的秧损失,那时的8角钱,就是4天工分值。
5个子女中有3个大学毕业,这在八十年代你是用了很多心血才能办到的。记得有次放映《红灯记》,5个孩子都吵吵闹闹要去看,我就用竹鞭威胁他们不准去,而你却说,他们要去熏陶革命思想,也不是错的。你破除迷信,建议用箢箕挑孩子们去看电影,于是我们俩一个挑担箢箕,让孩子一头坐一个,大的走路,终于让他们欢欢喜喜而去,高高兴兴而归。
明益,你走后,每当夜阑人静,我常听着《红灯记》里的音乐,常想起你我陪孩子走3里路去大队部看电影的情景……
玉兰花般的笑靥
王珉
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曾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的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干上许多花瓣”。今天,当我作为一位编辑采访老师重返母校时,教学楼前的几株盛开的白玉兰,不经意间使我联想到此诗。这些光溜溜的枝条上先叶而开的花朵,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诗歌的意象。一树的庞德盛开,让我不由的若有所思。
诗中的话语,是推人及花,而我的心思是推花及人,我想到了一位像玉兰般美丽的人,她便是教授我3年的英语老师——杨秋萍。老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唱到,“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每当想起你,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这首歌所描述的那种让人想起就满心温暖的好老师,便是最令我热爱的杨老师,每次经过她的办公室窗前,我都会轻轻地扫视一眼,她总是在认真地批改作业,红色的水笔在作业本上勾勒出不同的语法错误。
犹记得开学第一堂英语课,我就被她的笑靥所吸引。一位温文尔雅的青年女教师走上了讲台,一张口那清脆如百灵的嗓音读出流利的英文,配上中文语速极快地说:“从这学期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英语老师,你们叫我杨美丽就好!”爽朗的笑声,披肩的乌黑秀发,立马把我吸引住了。假期,我做了很多英语课程的准备。当时她让我们上台标注英语发音,我准确无误地上台标好,她对我表扬有加。若干天后,杨老师找到我:以后就由你当英语课代表,日常的英语教学你要多用功,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对你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她说话时,眼中流露的都是关切的神色,那是我第一次接受老师给予的鼓励,我激动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她就像一股清泉,让每一个奇妙的英语发音,温润地流进我干涸的心田。如果说开始是被她的美丽所打动的话,那么喜欢上英语则是被她的关爱所折服。那是出现生命中最令我感伤的一天,父亲将生命献给了公安事业,由于长期加班猝然离世,母亲昏迷在床上一蹶不振……令我感动的是,杨老师竟然像亲人般,跟母亲握手,嘘寒问暖,聊天拉家常,还给我送来了许多有用的英文书籍。原来,杨老师得知父亲去世,赶忙从学校跑来关心我。她告诉母亲我在学校表现很好,要她振作下去,为了我好好活着!从那时起,我就在心里把杨老师当成自己的亲人般看待。
后来,我成了杨老师家的常客,周末如果没回家,就常常到她那。杨老师常给我讲英文励志故事,鼓励我自强自立。她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逆境迎向昌盛”,她说她小时候也有过巨大的家庭变故,但也有一位人生的启蒙老师指点考上了示范院校。这些话让我暖意遍身,也让我受益终生。
在我心目中,杨老师是老师,更是我精神上的导师。父亲去世那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杨老师的关心好似黑暗苍穹里划出的一道光亮,给我的心灵之门射进了一丝灵光。她能将教学本分内的事做得百分百的到位,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淋漓尽致地得以表现,让我铭记住她的关怀,这不能不说是平凡中的伟大,细微处的崇高,值得敬佩。
“我想说声谢谢你,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这是我最想对杨老师说的一句话,沿着记忆的枝枝杈杈回溯,总有几个闪光的片断让人心情明朗,恰如“湿漉漉的黑色枝干上许多花瓣”,这些先叶而开的玉兰花,燃情绽放,而杨老师的笑靥,正如这些玉兰花,圣洁而纯粹。
中秋月色
张丽娜
薄薄的,是一卷摊开的素帛
由目光书写思恋
任乡愁如水墨泼洒
微信、微博和手机
还未诞生的年代
唐诗宋词脱颖而出
凉凉的,是一泓清澈的湖水
月亮像母亲的大眼睛
星星似童年丢失的小梦想
那打起一个个“旋花”的瓦片呢
蛐蛐儿是此刻最欢快的鱼
噙露的树叶草茎,心事满腹
浓浓的,是一锅煲透的老汤
天为口,地作底
思绪与联想光滑若瓷
仿佛景德镇一样的大海碗
民谣居其内,故乡隐其中,
大快朵颐在窗前
乡村音乐会
彭国伟
中秋前夕,县音乐家协会在西渡镇盘龙村月亮湾义务演出。
月亮湾中秋月圆,秋风碧树满秋园。
《欢欣水鼓》山川动,《百姓》高歌岁月甜。
《月夜》闻琴尤《望月》,《山丹》吐艳灿秋山。
龙腾虎跃《蒸阳美》,如浪掌声涌笑颜。
(责任编辑:百合)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