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奶还能喝吗?
时间:2013-02-28 14:46来源:本网 作者:张栋山 点击:
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肉蛋奶改变膳食结构已经不是梦了。恍如隔日,俺们小时候连肚皮都填不报呢,草根树皮都风卷残云一般地了场光的情况下,衣不遮体的团团围在土炕上,偶尔闻到一点香味都能馋出口水来呀。所以老是念叨着鸡肉汤,鸭肉味儿,吃不着掉眼泪那套磕,望梅止渴也是一种精神安慰。
由瓜菜带过渡到肉蛋奶也就是转眼之间的事情,可是新的问题出现又让人们陷入了新的困惑,养殖的肉食鸡大量使用激素,拔苗助长都跟不上速度了,40来天出栏,哪来的鸡肉味儿?靠这样的鸡生蛋,要不整点苏丹红掺乎进去能行吗?猪肉价格猛涨,可是再也找不到那沁人肺腑的香味了,即便是肥膘煲锅都要嘎巴锅呢,腥气扑鼻已成不争的事实。
最让人纠结的是牛奶,左一回出事,右一回信任崩塌,老百姓真的是无所适从了。有专家站出振臂一呼三聚氰胺无害,塑化剂有功,利在当代辐射后人,功高盖世呢。可是草民没有远虑,只有近忧,大脑袋,小细脖的娃娃,肾结石折腾成了叫夜郎,如何健康成长啊。于是便全世界疯狂地抢购洋奶粉,甚至把香港特区的人们都惹怒了,不得不在今年3月1号开始限购奶粉,堵死了到东方之珠采购婴幼儿奶粉的坦途。
迷惘中的国人无所措手足,徘徊在市场周边。国内企业可以绑架奶粉标准,国标中细菌超标多少倍不足为外人道也,百姓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依旧延续着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旧有传统秩序,只要不死人就是万事大吉了。洋奶粉纷至沓来,鱼龙混珠让人眼花缭乱,照样危机四伏,一时不注意就有可能误入歧途,花钱买罪遭早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我方为鱼肉,他人为刀俎,任人宰割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回好,宁波医药食品监督部门检测出了牛奶大肠杆菌超标千万倍,结果一出舆论哗然。
相关资料显示:大肠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
2月28日消息称,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2月26日公布的乳制品抽检结果显示,该市去年下半年抽检的201批次鲜奶有63批次不合格,涉及光明、宁波、涌优、一鸣、新希望双峰等5个品牌,其中光明鲜奶产品共被抽检71批次,有21批次经检不合格,合格率为70.42%。
抽检结果显示,光明旗下的200毫升和500毫升盒装优倍高品质鲜牛奶分别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菌群超标,而浙江杭江牛奶公司乳品厂生产的200毫升盒装和220毫升瓶装光明鲜牛奶也分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杆菌超标。此外,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生产的220毫升瓶装鲜牛奶,还同时存在β-内酰胺酶阳 性及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
最令人震惊的不是检测结果,而是在结果发布之后,宁波市质监局和涉事的牛奶公司却称不存在质量问题。为何,身负监管责任的质监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唱了反调”?宁波的市民糊涂了,到底该相信谁?这奶到底还能不能喝?
喝这样的牛奶无异于饮鸩止渴,一罐罐包装精美的奶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相当于是把细菌关紧腹中,坚持数年必然后患无穷,好身体都能弄得千疮百孔,何况抵抗力微弱的婴幼儿呢?被扼杀在摇篮中亦不是骇人听闻的新闻了。不喝这样的牛奶,母乳无法保证,孩子夜夜啼哭,又将如何应对?两害相遇取其轻,百姓该咋样面对?
权威部门在打乱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消费者如坠五里云雾中。厂家也在鸣冤叫屈,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保证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似乎错在老百姓保护不当,器皿不合要求,饮用之时没有讲究科学,罪在不赦一般难辞其咎。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中国的奶粉到底能不能喝?这是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坎儿。权威部门应该有说服力,不能政出多门,真正拿出一个科学的、真实的,具有说服力的依据,一锤定音才是硬道理;专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为民鼓与呼,而不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谁给好处替谁说话;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凭良心做事,为民众负责,不能仅仅为了自身利益而昧良心赚黑心钱;消费者更应该擦亮眼睛,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避免上当受骗,伤心伤肺伤身体,遗憾终生实在要不得。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样的奶粉市场让人担忧,老百姓失去信心的时候已经临近,垮掉的可能不仅仅仅是奶粉行业,冲击的恐怕还有一系列的民族工业。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先,可不是闹着玩的呀!
(责任编辑:百合)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