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地处长白山余脉,属于半丘陵地带,俗称大疙瘩。若干年前煤炭资源丰富,遭受过小日本子的铁蹄践踏许多年。至今方家坟的万人坑旁还跪着日本鬼子的爪牙菜九龄的铸铁像,记录着那段屈辱的历史。牛世清的一张工票诉说着暗无天日的时代的万般不幸。
建国初期,人民当家做主的好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辽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轻工业城市,被称为东北的小上海,那可是有口皆碑呀。听说有位老兄出差排了半天队,买回来一大包绫罗绸缎准备给亲友分,兴高采烈地仔细一瞧,你说咋的了?原来都是家乡货,舍近求远成了大家的茶余饭后谈资了。
老百姓说了,小药铺有人参,辽源啥时候都没落后过。
改革开放之初,第一台国产电视机在这里问世,洗衣机占领过制高点,光无线电厂子就办了9家呢,敢为天下先的煤城人从来没有向困难帝国高傲的头。
然而,由于历史欠账包袱沉重,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改善了矿区的塌陷区、棚户区,使百姓的居住条件面貌一新,但是丘下这一代几代人挤在一起,见缝插针地遍布老少间,户户家家鸡犬之声相闻,早都不是什么秘密了。对此,辽源市委、市政府从民生角度出发, 面对丘下棚户区居住的都是生活贫困、身有残疾的特殊群众,房屋低矮潮湿,人员密集,居住条件很差的现实。下大力气进行改造,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工作人员不畏艰苦征地拆迁,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才有了今天的阳光新城——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新房子。大手笔的进行了改造,为民众办了一件大好事,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住上楼房呢!”站在选楼牌前,69岁的辽源市民徐凤英兴奋地说。从12月1日开始,备受瞩目的辽源市丘下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工程4000余户居民正式进入回迁阶段。
走进丘下棚户区改造项目阳光新城一期,一栋栋崭新的大楼展现眼前。合理的布局、整齐的规划,整个小区看起来井然有序。虽然已是寒冬,但小区内仍聚集了很多市民。大家聚集在选楼牌前,人人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
丘下棚户区改造项目是从2010年正式进入征地、拆迁阶段。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7450万平方米,分两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于2010年4月开始征地拆迁,已于2012年12月1日进入回迁阶段。其中包括高层36栋,多层63栋,可安置回迁居民4000多户。二期工程预计2013年12月回迁,届时总安置回迁居民可达10000多户,达到全部回迁。
民生无小事,辽源市领导雪中送炭,为老百姓建设了一个温暖的家,得民心顺民意,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