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来临之际,有些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自己制作“鲜花”和图画送给老师,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有的学生为老师送上几句祝福的话语表达心意;有的为老师献上美妙的歌声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谊,值得倡导。 今天又逢教师节,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教师的崇高境界和奉献精神。谢师恩,本无可厚非,然而近几年,教师节礼物从鲜花、贺卡,升级到购物卡、首饰等贵重礼物,甚至成为学生家长的“负担”,而教师节也似乎逐渐演变成“谢师节”,甚至“送礼节”。 送,还是不送?纠结的是家长;收,还是不收?尴尬的是老师。而一份份厚礼的背后,更多的是感恩之情,还是在用钱买希望?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是否会被铜臭染得变了味? 几年前,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全国教师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据悉,这是教育部首次以学校联名的方式发出“不收礼”倡议书。 据悉,倡议书共分四部分,分别是“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做教书育人的模范、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做廉洁从教的模范”。明确提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自觉抵制请客送礼等庸俗风气,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等内容,并提出“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给教育事业”等。强调“要鄙视和坚决杜绝索取学生、家长财物的行为,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社会”。倡议书还呼吁广大学生和家长,以健康文明、更有意义的方式,表达尊师重教的情意,维护正常的师生关系。 对此,本市许多教育界有识之士均表示,教师节是一个尊师重教的节日,其意义绝不在于“送礼、收礼”这种简单的形式。 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德高望重的老师感慨地说:“现在一些家长认为送上贵重礼物或摆豪华谢师宴,就会让老师更关照自己的孩子,让教师节沦为‘送礼节’,这种行为会让师德蒙羞!” 有数据表明,几乎所有老师都在教师节收到过学生送的祝福贺卡;七成左右的老师收到鲜花以及其他小礼物;而近年来,各种不同面值的消费卡也开始“大行其道”,成为三成以上学生、家长送礼的首选。几乎所有老师都表示,学生写满祝福的贺卡、亲手做的小礼物,是最让老师感动的。一位小学班主任说:“比起那些华丽的礼物,孩子发自内心的祝福是最让我欣慰的。” 无论在哪个年级,班主任都是学生、家长送礼的首选,其次是主科老师。而越是在名校,家长、学生给老师送礼的现象越多,出手也越大方。超过八成学生会给老师送贺卡表达祝福,但这只是必送的礼物之一。此外,约四成的学生会给老师送一些小礼物,如鲜花、香水、护肤品等,而表示会给老师送消费卡的则占到三成以上。 不仅送卡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学生、家长送给老师的消费卡金额也在逐年上涨,从300元至1000元不等,其中送“500元”的占到四成左右,但对于金额较大的贵重礼物,绝大多数老师都表示“不会接受”。 孙老师是一名有18年教龄的物理教师,他告诉记者:“收到学生自己亲手做的礼物时我会很感动,明白这是学生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也会欣然接受,但那些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贵重礼品,则一般不会接受。学生还没有挣钱,他们买贵重礼品的钱大多数是父母给的,我并不提倡这样的行为。” 送,还是不送? 张女士的孩子在南开区一所小学上四年级。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为这事,张女士已经纠结了半个月。“每到教师节,这个问题都挺恼人,送与不送,心里都不踏实。” 张女士和丈夫都在事业单位工作,收入属于中上等水平。对于给老师送礼这件事,张女士本来是持肯定态度的。“现在的老师工作压力都挺大,对谁的孩子特别照顾都是额外的负担。咱的孩子交给人家,自己又想省心一些,自然得投入。”张女士说,她的孩子在班上年龄最小,为了让孩子不受欺负,她给老师包了红包,“没多少钱,就是表示心意,希望老师多关注孩子一些。” 可近两年她发现,老师收钱时怎么显得越来越勉强了?她和丈夫百思不得其解,是别的家长都送的多,老师嫌她给的钱少了?还是老师怕接钱的次数太多,心里有压力了? “要不,今年看看不送礼会怎么样?”丈夫出的主意让她很不踏实:“万一因为不送礼,孩子遭受不公平待遇,到头来损失的可不是这几百块钱的事儿了!” 让不让孩子知道给老师送礼也很无奈,有的家长说了:“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还是愿意让他生活得单纯一些,不要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孩子的分辨能力差,过早接触这些,他会误以为依靠这些就能把一切摆平,反而影响了成长。” 也有的家长持不同观点:“现在的孩子都精得很,社会上这些人情世故孩子也都懂,家长送没送礼根本瞒不过孩子的眼睛。几天前,儿子还嘱咐我,让我别忘了给老师准备礼物,因为班里其他学生家长都送了,别让老师觉得家长小气,以后不喜欢他了。” 收,还是不收?教师也有难言之隐。“我毕业到学校任教还不到两个月,就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范琳说,“教师节前后,总有学生家长来找我,我以为是说学生学习的问题,真没想到竟然是送礼!” “起初是有几个学生等到放学后悄悄跑进办公室,给我留下些贺卡或是小礼物,对孩子的心意我挺感动的,可我发现一个女生给我的小礼物是个金项链,当时我二话没说就把那女孩儿叫来,要求她把项链带回家。”可是没想到,第二天,女生的母亲就来办公室找她了解孩子情况,然后非常恳切地说:“老师,您照顾孩子我们当家长的一定要表示一下,您不收我们心里一直不踏实,是不是我们的礼物您不喜欢?您喜欢什么?我们立马去买。”老师苦笑着说:“当时我蒙了,脸上直发烧,还是坚持没收,但局面搞得非常尴尬。” 后来一位老教师“好心”劝她:“如果是一些小礼物,你坚持不收,反而让家长不安心。”后来,这位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也渐渐在家长的软磨硬泡下收了礼物,化妆品、香水、茶叶、购物卡都有,她说:“虽然每个老师都不缺家长送的这些东西,但这些礼物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