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船山故里网-073401.cn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 >

教师节的纠结何时了?

时间:2012-09-09 10:32来源:船山网辽源工作站 作者:张栋山 点击:

     教师节的纠结何时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俱成灰泪始干!

    人民教师任重而道远!

    然而在史无前例的革文化命的年代,老师成了臭老九,被踏上一万只脚永远不得翻身的惨剧历历在目。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历史重演,中国倒退了多少年?

    恢复高考的时候,芸芸众生一片茫然,实在没有出路的人才会选择报考师范院校,为“教书匠”的队伍添砖加瓦。

    12届毕业生一起挤上独木桥,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毕竟是少数。我们一个年级100多人,最大的已经48岁,孩子都有了孩子,最小的18岁从校门走向大学学堂,没有别的奢望,只是期待着有一天走上三尺讲台,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变不成“香老九”,也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啊。

    那时纠结于社会地位低下,师范学院牌不亮,将来路在何方,所以拼命也要把逝去的青春捞回来,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绝不为过,教室清场了,寝室关灯。那就互相提问作答,教学相长也是一件乐事,怕影响其他人的时候,就偷偷的在被窝里打开手电阅读浏览。要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越学越感到差距呀。教师有一桶水才能传递给学生一滴呢。

    毕业后步入教室,才发现那一双双葡萄粒一般的眼睛多么渴求知识的力量,方觉出自己的渺小,不敢有丝毫懈怠,必须通过艰辛的努力来为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管他是臭老几呢,对得起孩子才是真格的。
    春风化雨。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八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并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

   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祝福:我是一棵绿树,沐浴着智慧的阳光,在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天的深情,地的厚爱,铭刻在我心里,生生世世,永不忘怀。
  老师,您还记得我吗?那个顽皮而不懂事的孩子.当您收到这张心意卡时,就想我又来到您的身边.您的教诲,是明朗朗的阳光,照在我的心田里,让我青春之花开放。
   教育的春天来了,明媚的春日阳光照在人民教师身上,温暖在我们的心房,甘当人梯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赞赏。
   然而毋庸置疑,这些年来教师节却有些变味,更让人彷徨,纠结的日子让人不知所措。
   今年教师节送不送礼成了一道大难题,让你无法逾越,不知道如何破解呢。
   其实师生关系,原是世上最为简单亲密的关系之一。师者,传道授业;生者,求知求学。“一日为生,终身为父”的说法,恰是缘于这一简单关系背后所蕴含的真切情感和感恩之意。金钱利益的悍然介入,不仅可能拦腰斩断这一传承千年的情愫,更让师生关系发生变质,于师于生,可谓得之者寡,失之者大,均将是人生憾事。

    于世俗的礼物而言,一束鲜花、一张贺卡,哪怕仅仅是出于真心的一句祝福,或许才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也是维系教师与学生、家长最纯洁的纽带。

  教师节来临之际,有些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自己制作“鲜花”和图画送给老师,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有的学生为老师送上几句祝福的话语表达心意;有的为老师献上美妙的歌声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谊,值得倡导。

  今天又逢教师节,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教师的崇高境界和奉献精神。谢师恩,本无可厚非,然而近几年,教师节礼物从鲜花、贺卡,升级到购物卡、首饰等贵重礼物,甚至成为学生家长的“负担”,而教师节也似乎逐渐演变成“谢师节”,甚至“送礼节”。

  送,还是不送?纠结的是家长;收,还是不收?尴尬的是老师。而一份份厚礼的背后,更多的是感恩之情,还是在用钱买希望?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是否会被铜臭染得变了味?

  几年前,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全国教师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据悉,这是教育部首次以学校联名的方式发出“不收礼”倡议书。

  据悉,倡议书共分四部分,分别是“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做教书育人的模范、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做廉洁从教的模范”。明确提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自觉抵制请客送礼等庸俗风气,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等内容,并提出“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给教育事业”等。强调“要鄙视和坚决杜绝索取学生、家长财物的行为,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社会”。倡议书还呼吁广大学生和家长,以健康文明、更有意义的方式,表达尊师重教的情意,维护正常的师生关系。

  对此,本市许多教育界有识之士均表示,教师节是一个尊师重教的节日,其意义绝不在于“送礼、收礼”这种简单的形式。

  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德高望重的老师感慨地说:“现在一些家长认为送上贵重礼物或摆豪华谢师宴,就会让老师更关照自己的孩子,让教师节沦为‘送礼节’,这种行为会让师德蒙羞!”

 有数据表明,几乎所有老师都在教师节收到过学生送的祝福贺卡;七成左右的老师收到鲜花以及其他小礼物;而近年来,各种不同面值的消费卡也开始“大行其道”,成为三成以上学生、家长送礼的首选。几乎所有老师都表示,学生写满祝福的贺卡、亲手做的小礼物,是最让老师感动的。一位小学班主任说:“比起那些华丽的礼物,孩子发自内心的祝福是最让我欣慰的。”

  无论在哪个年级,班主任都是学生、家长送礼的首选,其次是主科老师。而越是在名校,家长、学生给老师送礼的现象越多,出手也越大方。超过八成学生会给老师送贺卡表达祝福,但这只是必送的礼物之一。此外,约四成的学生会给老师送一些小礼物,如鲜花、香水、护肤品等,而表示会给老师送消费卡的则占到三成以上。

  不仅送卡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学生、家长送给老师的消费卡金额也在逐年上涨,从300元至1000元不等,其中送“500元”的占到四成左右,但对于金额较大的贵重礼物,绝大多数老师都表示“不会接受”。

  孙老师是一名有18年教龄的物理教师,他告诉记者:“收到学生自己亲手做的礼物时我会很感动,明白这是学生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也会欣然接受,但那些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贵重礼品,则一般不会接受。学生还没有挣钱,他们买贵重礼品的钱大多数是父母给的,我并不提倡这样的行为。”

  送,还是不送?

  张女士的孩子在南开区一所小学上四年级。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为这事,张女士已经纠结了半个月。“每到教师节,这个问题都挺恼人,送与不送,心里都不踏实。”

  张女士和丈夫都在事业单位工作,收入属于中上等水平。对于给老师送礼这件事,张女士本来是持肯定态度的。“现在的老师工作压力都挺大,对谁的孩子特别照顾都是额外的负担。咱的孩子交给人家,自己又想省心一些,自然得投入。”张女士说,她的孩子在班上年龄最小,为了让孩子不受欺负,她给老师包了红包,“没多少钱,就是表示心意,希望老师多关注孩子一些。”

  可近两年她发现,老师收钱时怎么显得越来越勉强了?她和丈夫百思不得其解,是别的家长都送的多,老师嫌她给的钱少了?还是老师怕接钱的次数太多,心里有压力了?

  “要不,今年看看不送礼会怎么样?”丈夫出的主意让她很不踏实:“万一因为不送礼,孩子遭受不公平待遇,到头来损失的可不是这几百块钱的事儿了!”

  让不让孩子知道给老师送礼也很无奈,有的家长说了:“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还是愿意让他生活得单纯一些,不要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孩子的分辨能力差,过早接触这些,他会误以为依靠这些就能把一切摆平,反而影响了成长。”

  也有的家长持不同观点:“现在的孩子都精得很,社会上这些人情世故孩子也都懂,家长送没送礼根本瞒不过孩子的眼睛。几天前,儿子还嘱咐我,让我别忘了给老师准备礼物,因为班里其他学生家长都送了,别让老师觉得家长小气,以后不喜欢他了。”

  收,还是不收?教师也有难言之隐。“我毕业到学校任教还不到两个月,就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范琳说,“教师节前后,总有学生家长来找我,我以为是说学生学习的问题,真没想到竟然是送礼!”

  “起初是有几个学生等到放学后悄悄跑进办公室,给我留下些贺卡或是小礼物,对孩子的心意我挺感动的,可我发现一个女生给我的小礼物是个金项链,当时我二话没说就把那女孩儿叫来,要求她把项链带回家。”可是没想到,第二天,女生的母亲就来办公室找她了解孩子情况,然后非常恳切地说:“老师,您照顾孩子我们当家长的一定要表示一下,您不收我们心里一直不踏实,是不是我们的礼物您不喜欢?您喜欢什么?我们立马去买。”老师苦笑着说:“当时我蒙了,脸上直发烧,还是坚持没收,但局面搞得非常尴尬。”

  后来一位老教师“好心”劝她:“如果是一些小礼物,你坚持不收,反而让家长不安心。”后来,这位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也渐渐在家长的软磨硬泡下收了礼物,化妆品、香水、茶叶、购物卡都有,她说:“虽然每个老师都不缺家长送的这些东西,但这些礼物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情。”

    面对汹涌而来的教师节送礼狂潮,我们应该怎么办?

    今年教师节不收礼,要收就收脑白金【套用一句广告语】老师、家长还有我们的社会是否应该进行一下反思,到底应该怎样做,如何才能不尴尬?

(责任编辑:启用总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50%
踩一下
(2)
5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