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船山故里网-073401.cn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 >

“泰坦尼克”入选民国教材的启示

时间:2012-05-03 16:44来源:新文化报 作者:娄献忠 点击:

      近日,沈阳一名收藏家首次曝光一本100年前的小学教科书,这本书用整整两课来介绍“泰坦尼克号沉没”这个事件,课文中还绘制了船撞冰山沉没的插图。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泰坦尼克号沉没是在1912年的4月。时间刚过两个月,就成为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可谓与时俱进(据4月10日《北京晨报》)。

  用今人的眼光看,“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发生两个月后就入选民国小学教科书,在当时的传播条件下能做到如此神速,或许确实有点“与时俱进”的味道。但是我认为这种看法只是皮毛上的认识,而且有悖于逻辑常识。试想:如果可以把“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被编入教材称为“与时俱进”,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因为这本小学教科书还编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将其称为“与时俱退”呢?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教科书的内容是否能紧跟时事。“泰坦尼克号”事件的突出亮点,一是船员们临危不乱,首先把逃生的机会留给了妇女和儿童;二是船上的那支乐队在危急关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镇定,一直用庄重的音乐陪伴着绝望之中的旅客,给了他们最后的精神安慰。如果没有这两点的存在,这场惨剧充其量也只能被刊登在报纸的头版头条,或可具有轰动一时的新闻效应,但绝对不会具有如此突出的人文价值,不但被中国的教育家编入教材,后来还被美国人拍成了票房走红的大片。

  其实,不论是真实的“泰坦尼克号”事件,还是陶渊明笔下虚拟的“桃花源”,抑或是人物介绍《华盛顿》和评论《尊重人类》,它们出现在民国教科书中的意义都有一个共同点: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应该成为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泰坦尼克号”入选民国教材值得借鉴之处,正在于此。

(责任编辑:井泉)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