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人生》是王沪宁1995年出版的一本书。此时,他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
该书非常有趣。它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名人日记”系列中的一种。收录的是王沪宁1994年的日记。当时的他40岁,在学术界已经名声鹊起,特别是,率领复旦大学辩论队在狮城夺得冠军后,更使他成为公众人物。所以,此时的他,确系不折不扣的名人。
一个知名政治学教授的日记,自然大有看头。日记中,可见王沪宁对国内、国际政治的思考与观察,还记录了他的一些社会活动,以及阅读、观影的心得体会,对诸多问题不但有深刻的思考,可读性也非常强。
有趣的是,日记显示,王沪宁显然对旧体诗也很有兴趣。日记中录有多首他写的诗,这些诗大多是纪游之作,也有抒发人生思考的篇什,大多清新可诵,可圈可点。下面选录几首欣赏一下。
7月27日,王沪宁有北戴河之游。日记中写道,到了北戴河入住之后,花三元钱买了游泳裤和游泳帽,晚饭后去游泳。“游了一阵,有一种化入浩瀚的大海的感觉和想象”,于是得诗两首。兹录第一首:
远风劲疾近处急, 涛立波伏长堤低。 浊浪排来海躁怒, 清沙卷去意平息。 俗心渐化涌峰上, 圣念忽临水色际。 再现中流滔万倾, 似见湘客又搏击。
王沪宁的诗,很讲究对仗,从这首可见一斑。最后两句,颇为奇崛,值得一说。作者于万顷波涛中,想到了“湘客”——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应该说,表达的是一种搏击人生风浪的豪情。
两天后,作者到天下第一关和老龙头一游,当天的日记中有《上天下第一关》一诗:
千年坡道信步过, 壁字碑文靡诗酒。 秦地威绝楼榭新, 姜女泪在壁石旧。 一关国门龙头竖, 万里胸襟碣石留。 汹浪古来卷败旗, 长城何日断海流。
诗不难懂,不必诠释。有意思的是作者对在山海关见闻所发的议论:“······山海关这个地名也有意义,大概就是山和海交接的地方。可惜古代性已经不完全,有了很多商业化的色彩。大量出租皇帝和皇后服装拍照的摊子在上面,还有什么电子计算机算命、打游戏机、抬轿子等等的,搞得花里胡哨,乡里乡气。再加上这些摊子拉拢客人不绝于耳的叫卖声,使人顿然失去了怀古的心情······为什么这些摊子不能放到外面去呢?一定要在这样小的城墙上占这样大的地方呢?这就有文化问题,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问题。看来大部分来的人,也带着一种游玩的心理,而不是一种历史感。这样,这些摊子就有市场。什么时候这些地方干净了,我们也就有历史了,人民也就懂得历史了。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历史太多,太沉重,所以谁都不愿意担当过多的历史。”这段议论,是很能叫人会心的。如今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特别是近年开发的一些所谓古镇,简直就是商品大卖场,文化气味则非常稀薄。作者二十多年前所感慨的现象,不但没有得到纠正,相反倒更厉害了。
再看一首《山上怀古》,此诗灵感来源于作者炎夏中看到池塘里的鱼都浮上了水面,“在那里悠闲地浮着,也没有动静,似乎所有的世界的争斗都停止了。看着它们,一种闲情雅趣油然而生。”诗如下:
曲径漫步树飘香, 波静云高山色祥。 后弃闲鱼水上戏, 前听飞鹊林中翔。 千端世事均度外, 一刻心情唯炎凉。 暮色轻携别石路, 桥斜古道马轿响。
这首诗可谓语淡意浓。“千端世事均度外,一刻心情唯炎凉”这一联,尤为可诵。红尘中奔走的人,会时时产生这种感受吧。 (责任编辑: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