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 有感于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有感于国学师资在基层的真实情况,我向振宇建议今年的船山文化夏令营加入乡村教师与留守儿童,振宇兄非常认同,并在儿子大病住院期间,亲自带领长沙爱弥儿的社工团队去衡阳县考察,与中共衡阳县委宣传部、共青团衡阳县委员会、衡阳县总工会、衡阳县文明办、衡阳县曲兰镇人民政府,并协同衡阳县教育局、衡阳县文体广新局、衡阳县广播电视台、衡阳县文物局、衡阳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一起,调研,安排第四届船山文化夏令营的落地。初步定在8月20日开始,亲子营员25对,乡村教师25个,留守儿童25个;县总工会听闻此事非常热诚,想在夏令营期间对接一台文艺晚会,以表示船山故里,国学飘香。 乡镇担忧招生会被影响,7月下旬,县团委临时决定采用志愿者王维博士的时间,8月15日开营,县团委胡列文副书记临时跟每一位志愿者老师沟通,真挚诚恳之情感动得燕妮老师取消了去云南的行程,葛鹏博士临时跟学术组请假三天,来支持船山文化夏令营。大家都以船山文化夏令营为自己的公益品牌,都愿意为之留出时间,让出时间,挤出时间,来呵护这块品牌。 象往年一样,蕴德堂燕妮老师特意准备了“无我感恩茶”,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雅致,这是蕴德堂茶文化对船山文化夏令营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华书局副编审,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祝安顺先生是素闻的领导,他主动赞助了两百本中华书局出品的诵读本,使本届船山文化夏令营的所有营员在夏令营结束后,可以如期展开诵读经典的日课。 素闻把本届夏令营的主题定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振宇觉得《大学》应该用古本,不用朱熹改过的版本,他大概觉得王阳明的《大学古本序》应该是每个传统文化学习者当读的入门之书。本届夏令营的笔记书,素闻整理完初稿之后,交给了爱弥儿社工团队的盈盈和碧莲在编辑,校对,最后由列文和素闻三审,定稿。封面是最后请书法家徐军老师写好《礼运大同篇》之后,连同老师的篆刻一起,拍照发给素闻,素闻定下四枚印章,发给碧莲,由碧莲敦促设计公司仿《兰亭序》的模样,设计成封面,印制出来,大家都赞不绝口。盈盈、碧莲、海燕三位爱弥儿的社工提前五天赶到湘西村开展工作,挨家挨户落实住宿,安排接送车辆,布置课堂,装好书包……振宇建议晚上不上课,只分兴趣小组,自愿修学,所以,本次夏令营有如下几个兴趣小组:礼、茶、书、画、禅。 【正行】 正行的展开一场场一幕幕,过后想来,都是感恩,我将如下数来: 感恩县总工会主席、人大常委副主任彭家果老师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第四届船山文化夏令营的教学工作中来,彭老师以身示范的教家风让我们懂得做一个成功的父母需要注意哪些教育事项。更加感恩家果主席为我们,为整个曲兰镇的父老乡亲们准备了一台晚会,今年,夏令营营员与老师参与得太少,明年争取参与更多,将国学之香飘得更久更远……
感恩船山文化夏令营的倡导者徐振宇先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第四届船山文化夏令营的教学工作中来,徐老师徐徐道来的台风不仅把王夫之的“立志之始,在脱习气”讲得贴近生活,让一个个小营员到讲台上分享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大家因此认识到好习惯的好处,坏习惯的坏处。徐振宇老师还一一介绍了曾国藩的6个好习惯:坚持早起、坚持读书(读圣贤书,读经典书)、坚持静坐、坚持练习书法、坚持写日记、坚持改过。他最后给大家介绍了曾国藩的四条家训: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感恩燕妮老师带领大家领略北京大学楼宇烈先生发明的“无我感恩茶”,先生一直很希望在家庭之中,同事之中,朋友之中,广泛推广“无我感恩茶”,以便大家能够从茶当中体会“敬、静、净”,展现“无我”,表达“感恩”。燕妮老师还去支持了王维老师的课堂教学,并带领孩子们摆鞋子…… 感恩葛鹏博士特意从学术会议中请假来教夏令营的营员,来一个晚上,去一个晚上,中间整天都在上课,他耐心地教营员找经络、彼此按摩,这种充满了互动的教学使小朋友们也四个一组四个一组地彼此按摩,玩得兴高采烈。 感恩徐军老师、刘求存老师、肖志鹏老师、黄在羽老师教大家书法、绘画、围棋和古琴,肖老师教围棋教得真是好,他能够把围棋当中高深的天人之道讲得非常生活化,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玩得兴致勃勃,以至于有小学生在别的课堂上,不停地问:“可以下围棋吗?可以下围棋了吗?”
感恩武汉大学蔺志华老师带着妈妈和女儿第四次来参加夏令营教学,蔺志华老师自幼习武,每一个动作在她那儿都特别柔美流畅而不失其劲道。第一届船山文化夏令营的时候,她的宝宝田田才两岁多,而今已经六岁多了,非常懂事,也非常自信,她的老母亲总是亲切地看着大家,好像每一个人都是她的亲人。
感恩禅珏法师教大家《吉祥经》,带领大家认识健康智慧的生活方式,并在教学之余,给蔺志华老师做了家庭系统排列,此处也顺道感恩盈盈、静仪、陈琳、海燕、兰洁等参与到家庭系统排列当中,让蔺志华老师能够看到亲人们在互动当中的感受,并经由法师的引导,打开了新的和亲人们的互动模式。
特别感恩陈琳和海燕帮我带领营员们就餐和早读;感恩兰洁担任两场祭祀礼的司乐,感恩兰洁和静仪不断提醒我还要注意些什么,在兰洁的提醒下,我们全体志愿者老师在第二个晚上的八点之后开了茶话会,在此也感恩彭家果主席的主持以及刘罡老师对我们的肯定,刘罡老师非常善于观机而行,是位平易近人的长者,有极高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他生于1948,是优秀的摄影师…… 感恩碧莲、小宇以及厨房里不知名的志愿者们为我们做过的那么多琐碎而又非常重要的事情,以至于深圳的静仪姐姐觉得:那些挥汗如雨、坚守在各处的父兄、那些任劳任怨、默默辛勤做出饭菜的如母如姊的人,是这片圣贤之地的真诚而质朴的守护者……感恩盈盈和邹书记每天清早五点钟起床,为我们买菜……
感恩北京大学王维博士教大家《孝经》《大学》与《孔子世家》,他使营员们牢牢地记住了“志、师、法、友”的学习模式与生活模式,他才28岁,已经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一年,熟读儒家经典,为人稳重中和,所过之处,人皆称其德,本次夏令营中,王维博士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在结营祭祀礼的感恩父母环节,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现场,很多孩子都去拥抱王维博士,以至于王维博士像一棵挂满巨大果实的树,如此好的学问与人缘,将来一定是国之俊才,一定能够庇护所有学生。
感恩船山后学胡国繁老师为大家讲《船山先生诗教》,胡老师特别带来二十余位国学志愿者观摩本次夏令营的课程与活动,他们都积极地参与早读、听课、就餐,感恩你们,你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必定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美好与幸福。
感恩北京大学国学博士吴庆前老师在千里之外为我们重新设计了开营祭祀礼与结营祭祀礼,他正和新婚妻子兰妹妹一起寻访四川与建两地的师友,从第一届船山文化夏令营开始,他就为之设计并指导了诸多的古礼,如:开营祭祀先贤之礼,结营祭祀先贤之礼,餐前感恩礼,祠堂敬贤礼……吴老师是泰伯的后裔,又是延陵季子这一宗,泰伯三让天下而有周朝八百年的文明,延陵季子就是那位“一诺千金”的延陵季子,吴博士和他祖先们一样,充满了文质彬彬的礼让之风……他的诚意常常令素闻由衷地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坐立的姿势等,虽以友相称,实为良师。今年,吴博士因为自己不到现场,他把每一首该用的音乐都标明了播放序号,又特别叮嘱素闻:注意祝文的书写格式,注意……他的诚意令素闻感到古者所言“人能弘道”之真实的力量,也感到传统文化中,古贤、今贤、后贤,千里比肩,千载接踵的力量,如曾国藩与王夫之,王夫之与张载,王阳明与孟子,孟子与子思…… 太多太多的感动可以诉说,在此难免挂一漏万,我只能一遍一遍表达自己的感恩和荣幸……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们!【结行】 总纲: 国学泰斗楼宇烈先生是船山文化夏令营的指导老师,船山文化夏令营一直遵从先生“教之以爱,育之以礼;启之以智,导之以行”的教育理念,本届夏令营尤其强调“诚意”与“知行合一”,重视习礼,重视践行,以期望传统文化“成人”“成德”的教育目标能够深入人心,带给大家真实的受益。 教学框架: 本次夏令营期间,王维老师主讲《孝经》《大学》与《孔子世家》,加上彭家果老师所教《古人的家教家风》,素闻所教《孔子的理想》,徐振宇所授《曾国藩家训》,胡国繁老师所授的《船山先生诗教》,以及开营结营的祭祀礼,晚上的习礼等,船山文化夏令营是本着儒家的基本教学框架,以六本经典与六种技艺为课堂,充分结合当地乡土文化先贤,展开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教学与实践。 发现问题: 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特别缺乏不失古人学统与道统,同时又能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讲经老师(经师),以及真正在生活中,在自己身上践行传统文化的人师。 下一届招生,建议衡阳县将少儿锁定在8-12岁,成人则最好交一篇志愿参与本次传统文化学习的小文章,根据文章而审核报名动机,以珍惜课堂时间,增长真实的能力,避免心不在焉,浪费资源。每一届若能培育出三五个优秀的传统文化师资,则传统扎根乡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他们乐学乐教,他们对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目标越有把握,则越能影响到他们的学生,比如本次湘西小学的王凌鹏校长与刘灵芝老师,还有刘洁羽老师,在结营祭祀礼上的表现与结营总结里,都令人叹为观止。素闻甚至建议湘西小学成立习礼与习乐小组,每期开学以全体教师祭祀船山先生为礼,学期末则以少年儿童们祭祀船山先生为礼,文武之道,不坠于地,在人。 志愿者茶话会的时间太少,乃至于志愿者之间都是凭着自身的服务精神,而较少得到团队的精神支持与服务指导。 很多课程的时间也太少,建议下次安排七天的课程,以便营员们对传统文化了解得更深入一些。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问题,希望能够在下一届的夏令营中探索到更多的方法,以帮助孩子们打开视野,立定志向,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 看到现在孩子们玩手机游戏的惨状,素闻感到非常有必要推广日课模式,以传统文化日课的方式,互相敦勉,大家结成“志、师、法、友”的生活模式,互动模式,学为圣贤,则君子可望。 附录一: 闪亮的繁星,天才的孩童 湘西村有青山绿水,朝有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暮有如锦如缎的云霞飞来眼底,夜则满天星斗,满耳虫鸣……如王维博士所言:山有嘉木,民无俗人。来船山文化夏令营学习的孩子们也多有妙语,展现天才儿童的灵性与心志,以下是几条课堂见闻: 刘洁羽老师的孩子魏楚妍,她是个全面发展的孩子,阅读量比较大,注意力非常强,上课坐姿优雅,学习能力强,表达能力也强。她在《庄子》课堂上的表现令人敬佩。当时素闻给大家讲了鲲想变成鹏,可是遇到了嘲讽这个想法的啁与学鸠,然后素闻问所有人:“如果你们想要成为圣贤,成为君子,可是遇到了嘲讽你们的人,你们怎么办?” 魏楚妍响亮地回答:“不理他,证明给他看!”她在结营总结里,把素闻所讲的孔子问:“智者若何?仁者若何?”牢牢地记在了总结里,说全班同学都想做“智者自知,仁者自爱”的颜回。 香港来的谢福洋是个小男孩,去年夏令营之后,他每天晚上在妈妈吕玲女士的敦促下,对着手机,向素闻诵读一章论语,但是小男孩还是有些爱玩,中午的时候,他正和本村的一个男孩子,一人拿着一个装满了水的瓶子,彼此浇水而玩,对素闻说:“老师,他对我洒水。”素闻问:“福洋,你不是要做君子的吗?为什么不能让一下他呢?” 福洋低头道:“是哦。”于是准备离开这个本地孩子,自己去玩。素闻道:“福洋,你可不可以跟他鞠一躬,然后说,对不起?” 福洋非常受教,走上前去,鞠了一躬,说,对不起。
另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相对于质子来说,我们人已经是巨大的人了;但是相对于宇宙来说,我们人是渺小的人。” 若有足够的时间,这堂课还可以生发很多很多… 附录二 为己之学与大学之道 ——记第四届船山文化夏令营宗旨 读书是为了谁?读书是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目的。 每当我在课堂上问起这样的问题,很多孩子告诉我,我为了爸爸妈妈而学习;也有很多爸爸妈妈告诉我,生了孩子之后,才发现自己作为父母有很多不足,于是来学习;也有很多老师告诉我,当了老师之后,发现自己作为教师有很多不足,于是来学习。 这些当然都是很真诚很真切的回答,但我总是想起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就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起陶行知先生十五岁的时候就在座位上、寝室墙壁上写着:“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出力。”也总是想起《论语·宪问》当中,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学者读书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读书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荀子重申了孔子这句名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可见,从古以来,学习的目的就有为人与为己的差别,但是君子之学,君子的学习,或者说,作为一门成为君子的学问,一定是为了美化自己的身心,美化自己的德行,学以成人,学以成德,个人行为与道德操守的完善,以及由此得到的喜悦,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2000年,台湾的李弘祺教授用英文写了《为己之学:传统中国的教育》,在荷兰出版。他说:“把教育视为一种高度个人化的事务,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维中一再出现的主题……个人道德的完善乃是良好社会的基础……关于中国人该如何建构美好社会的各种基本观念,几乎都是以个人教育为其本源。”可以说,归根到底,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风貌构成了这个社会的整体风貌,这个社会的所有事情终究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己与为人其实可以有高度的一致性。 《大学》里有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纲领”和“条目”: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关键点,也是从个人教育而开出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王阳明在《大学古本序》中开篇即言:“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大学》的核心在于诚意,诚意到了极处,就是止于至善,正心是体,修身是用,也就是从体起用。《传习录》88条讲:“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又在《传习录》129条中言:“大学功夫只是诚意,诚意之极,便是至善”,这就是本届主旨“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来源。大家因为有着对自己的诚意,对家庭的诚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诚意,对船山先生的诚意,才会聚一堂,所以也祈愿大家不要辜负了自己的诚意。 “诚者,天之道。”天地恒常,四季年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就是天地之诚信无欺。中国文化重视天人关系,“由天道明人道,用人道弘天道”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诚之者,人之道”,人能弘道,道不远人,从视听言思行待人接物举止动静当中,来诚意正心,达成修身的作用,从修身而推己及人,自然带动家庭文化建设与家族文化传承。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家贪戾,一国作乱……”所以治国在齐家,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一家子做好了,比如说,夫妇之道,父子之道,兄弟之道,乃至于家庭之外的朋友之道,师生之道,君臣之道,样样都做到人中模范,一定是左邻右舍的榜样,是一乡一镇一个社区的榜样,如果将我们的家庭建设成为这个县这个市这个省的榜样,使得大家都像学习尧舜一样跟我们来学习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学习中国人的人伦之道、成人之道,那也就是治国平天下的效果了。 本届夏令营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志愿者老师,作为教师,我们更有把传统文化中这样简单的道理教给别人的责任。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志愿者老师,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教学生或儿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8月上旬,在第四届中国书院年会,暨第七届书院传统与未来论坛上,北京大学楼宇烈先生谈到“师德与尊师重道”这个主题的时候,谈到“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这五种人,儒家文化的基础教育就是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为人之道;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老师的职业责任就是要教会学生为人之道与为学之方,好的老师不仅仅只教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发现知识、认识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学生做人,做士人、做君子、做贤人,先生尤其希望教师们都能成为这个社会的贤达之人,也能教出这个社会的贤达之人。 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在《荀子》这本书里,鲁哀公也曾经问过孔子这个问题,谈到贤人的时候,孔子说:“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简单地说,贤达就是行为上符合道德礼法而不会伤害根本,言论可以让天下人效法而不会招致灾祸,富有天下而不会令人怨恨,布施天下而不会自身病贫。先生说,这个财,既可以理解为物质财富的财,也可以理解为精神财富的财,教师自身的才华与德行就是教师拥有的内在财富,把自己的才华与德行送给别人,当然不会因此而缺少什么,这也就是教师的言教与身教。 从第一届船山文化夏令营开始,吴庆前博士为我们设计了所有华夏古典祭祀礼——今年是第四届,北京大学国学院毕业的国学博士吴庆前老师又为我们船山文化夏令营,重新设计了结营仪式,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他这一次没有到现场,但是他有一段话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很多人,这也是一个志愿者老师诚意正心的言教与身教。第一届船山文化夏令营的时候,北京大学国学院的志愿者老师徐佳希博士就非常诚心诚意地把吴博士的这段话带给大家,这段震撼人心的话是这样的:只要这个社会有老爷爷老奶奶没有人照顾,有青年人找不到工作,有小朋友不能接受好的教育,还有男无分,女无归,有鳏寡孤独废疾者没有人养,就有我们的责任,就有我们要做事情。让我们船山文化夏令营继承这样的传统,为了世界大同而学习,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而学习,好不好?让我们的学习既为己,也为人。 吴庆前博士的这段话来自哪里呢?请翻开这本船山文化夏令营《笔记书》的第68页,这段话就来自孔子的《礼运大同篇》。古人读书以圣贤为榜样,千载之后,千里之外,人与人之间心性的相契,志愿的相传,理想的相继,古人称之为:千里比肩,百世接踵;让我们在第四届夏令营开营之际,在船山先生故居之前,一起来朗诵《礼运大同篇》,以期此生与圣贤为伍,以期随时与师友同行,前贤、今贤与后贤,一起开出华夏文明的新篇章,好,大道之行也,预备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责任编辑: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