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寝室闲着无聊,看了看pplive上的《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讲的袁崇焕之死,突然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心中对袁大将军充满了无限的崇敬与悼念之情,我知道自己的笔可能无法详尽准确的描述出袁大将军忠君爱国却含冤屈死悲惨结局,同样作为对抗女真族的英雄,袁崇焕的名声没有岳飞那么大,却比岳飞更倒霉。如果说岳飞是死在高宗和秦桧的卑鄙心态下,那么袁崇焕简直是死在崇祯的疯子逻辑中。岳飞还有杭州的岳庙可以供人祭祀,而袁崇焕非但尸骨无存,连在北京广渠门外的荒冢也是朝不保夕,只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这段历史,感受一下这段旷世之悲剧,千古之奇冤。大家能感受到袁崇焕的崇高与悲壮,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责任编辑:相天)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明广东东莞人。有胆略,好谈兵。万历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千里迢迢,到达北京,他在北京的日子,无心升官发财,只念社稷安危。他在北京的居所里,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要到塞外,了解边情,袁崇焕就是在明朝关外局势空前严重的态势下。在失陷广宁的第四天,御史侯恂慧眼识人,不泥成规,题请破格擢用袁崇焕,具疏奏言:见在朝觐邵武县知县袁崇焕,英风伟略,不妨破格留用。天启帝采纳侯恂等的建议,授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旋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 在任辽事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方针,他提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援为险着,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屯种所入,可渐减海运。大要坚壁清野以为体,乘间击瑕以为用;战虽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顾勇猛图敌,敌必仇;奋迅立功,众必忌。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著,罪不大则功不成。于天启六年获宁远、宁锦大捷,重创敌军之锐气,同时努尔哈赤在宁远中弹伤,不久便死去。打破了金军战无不胜的神化。 由于明朝以魏忠贤的宦官专权,在取得如此大的功绩的袁崇焕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封赏,说是宁远、宁锦大捷是那些副将、宦官之功,数百人官员士兵都得到了封赏,连魏忠贤还不会走路养子都封了侯。后来可能是魏忠贤“良心发现”觉得过意不去,赏了袁崇焕30两银子。堂堂的一个蓟辽督师,30两银子就给打发了。袁崇焕他心系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并没在意这些,然而就在他连这些都不在意时,确遭到朝廷的弹劾,说他不援锦州。于是他愤然离职回乡。他七月离京,两个月后天启皇帝驾崩。 天启皇帝驾崩后,由他的弟弟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崇祯登基后便大刀阔斧的整治朝纲,铲除了魏阉奸党,客氏集团恢复了东林党。崇祯元年5月由于辽事危及,遂下诏袁崇焕进京觐见。七月在平台召见袁崇焕。帝召见平台,劳甚至,咨以方略。对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帝曰:“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崇焕顿首谢崇焕又言:“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帝起立倾听,谕之曰:“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明史.袁崇焕专〉〉遂赐尚方宝剑于袁崇焕,使其便宜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