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尘土》中描写的是巴黎清洁工约翰·沙梅靠打扫区里几家手工艺作坊维持生活。和他相邻而居的只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小手工艺人和乞丐,整天伴随他的是污水,灰尘,鼠骚,和汗臭的气味 。一个被拿破仑军团遣散,被墨西哥的热病摧毁了健康的士兵,心中的金蔷薇梦想,来源于当年与苏珊娜一段旅途的相伴。
当年约翰。沙梅在战争开始之前因病被遣送回国,顺便带回了团长八岁的女儿苏珊娜。因为这个团长是个鳏夫,所以苏珊娜一直寸步不离的跟在父亲的身边。 离开父亲的苏珊娜一路上郁郁寡欢,沙梅除了给予苏珊娜无微不至的照顾之外,还为了哄苏珊娜开心把自己一生中经历的片片段段编成故事讲给她听。奇怪的是这个小姑娘对这些故事非常的感兴趣,并且会刨根问底。并且苏珊娜非常希望得到沙梅故事中那朵能得到幸福的金蔷薇。
多年以后,沙梅再次见到苏珊娜的时候她已是一个风姿妖娆美丽非凡的少妇,此时她正和情人闹得不可开交 ,便在沙梅的蜗居里寄住了几日。这是沙梅整个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光,天地万物都笼罩上灿烂的光环。这个年轻女人身上发出的幽然沉香,犹如“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的那朵娇艳欲滴的粉色蔷薇。可这个如花的女人却一直叹息没有得到沙梅故事中能带给自己幸福的金蔷薇。
当沙梅不得不把苏珊娜交给她那位绣花枕头般的情人的时候,她快乐的跳上马车甚至都忘记了和沙梅道声再见。以至后来不辞而别离开巴黎去了美国。可是沙梅却竭尽全力的去打造那朵能带给苏珊娜幸福的金蔷薇。年复一年终于用金银匠作坊里打扫出的尘土,簸筛出的金子粉末做成一朵金蔷薇。可以说凝聚了沙梅排山倒海愚公移山般的痴情。这朵让沙梅如释重负的金蔷薇,也让他在异常的失落和郁闷中死去。
为沙梅打造金蔷薇的工匠,轻而易举把金蔷薇卖给了一个并不富裕,但让这朵金蔷薇感动的文学家。所以才让世人了知道了这位第二十七殖民军的士兵约翰·埃尔奈斯特·沙梅一生中的这段悲惨的经历,和这朵金蔷薇所代表的这段旷世传奇的感人故事 。这位老文学家在他的杂记中这样写道: “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在文学工作者的眼中 ,每一次阅读的心得,每一篇创作的章节 ,都是一粒粒细细的金粉。我想在芸芸众生中很多感性的人何尝不是在收集这红尘中的金粉,为自己的事业或者是心爱的人做出一朵又一朵的金蔷薇呢? 我教儿子杨炯的诗《从军行》后面有一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时七岁的儿子,问我:“妈妈,为什么杨炯不愿意做一个书生呢?”我告诉儿子那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精忠报国驰骋沙场为民为国的豪情壮志,才让满腹经纶的诗人有了这样的感慨。儿子又问我:“你们大人为什么都说让孩子们学理科,好找工作有前途,文人大都穷困潦倒 ”。我告诉儿子说:“也许在物质上文人是贫穷的,但是在精神上文人是富有的”。沙梅的金蔷薇,让我觉得有几分象我们的创作活动。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花过劳力去探索过,是怎样从这些珍贵的尘土中,产生出移山倒海般的文学的洪流来的。人生匆匆如过往烟云稍纵即逝,只有文字永久的万代流传,就像永不凋谢的金蔷薇。
人的感情自己有时是无法控制和左右的,喜欢或者爱上一个人时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没有思维,没有理智。爱并一定就能够得到,也许在正确的时间失之交臂,也许也会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相遇。爱一个人不一定是为了占有,而是祈祷对方幸福快乐,这样的情感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明明在四目相对和在焦灼期盼中早已读懂早已彼此心动,但让承载不起的感情,深深的烙印在心中。如沙梅的感情一样,铸就一朵能带给对方快乐幸福的金蔷薇,会是自己永久的欣慰。
|